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哪里
北京通州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北京通州区,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外围控制区即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进而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2017年11月23日,根据北京市通州区人代会六届三次会议要求,北京城市副中心计划3年内新增133所学校和幼儿园。 1、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北京通州区。,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外围控制区即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进而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2017年11月23日,根据北京市通州区人代会六届三次会议要求,北京城市副中心计划3年内新增133所学校和幼儿园。 2、2018年3月29日,北京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向社会公开,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新两翼的一翼,将着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2018年1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获批复,与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北京副中心是哪个城市?
北京副中心是通州城市。北京市发改委建议将通州建成北京副中心。建议将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空间战略微调为一核,两带,多中心空间战略,并且应该进一步把该战略放在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战略框架下,形成一主一副多中心的新格局。建通州副中心以缓解压力课题报告还建议建设副中心缓解主中心压力。副中心指通州新城。按照报告的说法,多中心指其他城市职能中心,主要指新城。北京副中心定位在北京市的整体规划中,要建设通州,亦庄,顺义三个新城。与亦庄和顺义明显的功能定位不同,通州一直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在2005年的北京市总体规划中,北京曾将通州确定为中心城行政办公,金融贸易等职能的补充配套区。但在今年的规划中对通州新城的定位,已经没有了5年前流传的北京新政务中心之说。通州区政府的一位官员亦对本报记者明确表示,这个提法现在已经不能再提了,将北京很多政府机关搬迁到通州来的想法,是没有的。目前,对通州的定位是北京的副中心,现代化国际新城。
是否能清晰的分析一下通州区域呢?
【区域概述】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2015年,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州正式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城市副中心,通州承担着对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职能。北京市政府、市委等行政机构将陆续搬迁至副中心,优质教育、医疗等配套资源将陆续入驻,远期将带动40-50万人口的迁入 。未来通州将成为北京发展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通州副中心规划范围集中于区域西北部,属于通州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部分。副中心内现有配套完善,多条交通线路直通中心城区,三甲医院和重点学校集聚在此,未来将迁入更多优质生活资源。区域其他部分发展相对落后,生活配套有待完善。随着城市副中心概念的提出,通州区房价大幅上涨,目前新房均价6-7万左右。政府为稳定房地产市场,一方面严控住宅土地供应,中指数据显示,通州区住宅土地供应从2013年以来连年下滑,2017年仅3宗;另一方面实行“双限购”政策①抑制需求。未来随着区域的发展,大批高端人才将引进通州,住房需求不断增加。严重失衡的供需比,将导致住宅越来越稀缺。——————————————————————————————————————————————————————————————————————————————————————————————————————————————————————————————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位于通州区台湖镇,南临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接中关村科技园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处于环渤海经济发展圈①的核心位置。总部基地是通州副中心的交通枢纽和产业基地,承载着“一核五区”的经济职能,未来这里将聚集一批高端企业总部,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近几年,泰禾、万科、首开、保利、绿地、合生、世纪鸿等知名开发商在此扎堆拿地,将于区域内建设住宅项目以及大型商业配套,带动本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基地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板块内现有配套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大型商业如泰禾商业街部分商业(永辉超市)已开业,万科城市之光商业体已建成,目前正在招商中。未来还将引入北京名校资源、兴建三甲医院和大型体育文化设施,为区域内工作生活的居民提供更多优质配套资源。商业配套:泰禾商业街(2万㎡)、万科城市之光商业体。重点学校:现有:目前有次渠中学、次渠小学外,除此之外,就学还可选择核心区的人大附中通州校区(通州三中)、北京二中通州校区、史家小学通州校区。重点医疗:基地内目前暂无大型医疗设施,就医主要依靠新城核心区医院和亦庄医疗配套,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三甲)、北京新华医院(二甲)、同仁医院(三甲)。基地内未来将引入三甲医院,届时生活将更加便捷。公园:秉承“绿色北京”的发展理念,基地内1/3的土地将用于公园、湿地的建设,由北向南形成长7.8km、总面积5.74k㎡的城市生态轴线,打造滨水宜居的城市空间。交通:公路交通: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与京津、京哈、京沪衔接,串联起中心城区和京郊区域,形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京津、京哈、京沪连接五环、四环,直通朝阳;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①将串联起部分近郊区及北京周边城市,“通州至大兴段” 规划修建3座枢纽立交和4座互通式立交,届时,京津高速、京沪高速和京哈高速将通过这条路顺利衔接,此路段预计今年完成施工。轨道交通:地铁:亦庄线:起点为环渤海次渠站,可通往亦庄经济开发区17号线(在建):贯穿中心城南北方向的轨道交通干线,以亦庄站前区南站为起点,途径国贸CBD,望京,终点抵达昌平未来科技城S6号线(在建):北起首都机场,经通州区徐辛庄组团、北京城市副中心、环球影城东部、环渤海总部基地,南至大兴国际机场高铁:京津高铁从园区东北侧经过,设有亦庄火车站,不久后将在这里与地铁亦庄线、S6线实现无缝换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