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学网

时间:2024-12-20 10:49:48编辑:小早

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理解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如下: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具体包括:(1)公共政策合法化内涵。①合法的决策主体。合法决策主体的组建及其享有的各项权力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授予的。决策主体依法组建、依法获得授权这是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前提条件。②合法的决策程序。对程序做出必要的规范使之符合法律的要求以更完善的形式合理抑制可能产生的实质的不合理。现代社会的公共政策制定不仅需要实质合理更需要形式合理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③合法的政策内容。政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是指公共政策不能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相抵触不仅需要在决策过程中把备择方案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照而且需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审查作用。(2)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是指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步骤、次序和方式。不同的政策方案不同的合法化主体往往导致不同的合法化程序。主要包括:①立法机关的政策合法化程序a.提出议案 政策合法化是将已经过政策规划而获得的政策方案提交立法机关审议批准提出议案的同时也就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方案。b.审议议案 议案审议即由权力机关对议案运用审议权决定其是否列入议事日程是否需要修改以及如何进行修改的专门活动。c.表决和通过议案 经过表决政策方案如果获得法定数目以上人员的赞成、同意、肯定即为通过。d.公布政策 政策方案经表决通过后有的还需经过其他机关或其他形式的批准、认可后即成为正式的公共政策经过公布程序后政策才能立即执行。②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程序 行政机关政策合法化的过程是与政府决策的领导体制紧密相连的。我国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通常要经过下列程序:a.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 我国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设置了专门的法制工作机构其重要职责之一是审查政策方案的合法性。b.领导决策会议决定 一般性的政策方案由主管的行政领导拍板后颁布;重大的政策方案则要召开领导常务会议、全体会议或行政首长办公会议讨论由行政首长行使最后的决定权。c.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 本级政府制定的政策由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根据规定需要上报审批的政策则应上报审批后发布。(3)公共政策法律化 政策法律化又称政策立法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法律。政策法律化实际上是一种立法活动主要内容有:①政策法律化的主体类型a.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b.享有委托立法权的行政机关。②政策法律化的条件a.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b.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c.比较成功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取决于什么?

公共决策本身的合法性。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政策的合法性和政策的法律化两个层面的问题。政策的合法性要解决的是政策的制定程序及内容要符合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政策的制定符合法定的程序,这是政策制定过程的民主化要求,没有程序的保证,政策就可能成为极少数人的个体行为,使政策失去民意。除程序合法外,政策的内容也要合法,即要符合现行政治法律结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政策的法律化要解决的是政策立法问题。政策的法律化包括制定、修改、废止、补充、认可、审查法律等活动,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部分司法机关来完成。公共政策注意事项公共政策的执行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除了要有良好的初衷,有温度、体现人文关怀的执行也必不可少。一些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没有顾及民众心理承受能力,未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或者忽略循序渐进,意图一蹴而就,造成政策执行起来“简单粗暴”,出现“一刀切”“运动式”的倾向,最终造成不良影响,弄巧成拙,折损施政效果。因此,公共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把握执行的张力与效果,并留意民意反馈。对于群众合理的要求,应及时回应并加以解决。对于群众不合理的要求,也要耐心说服,减少政策执行阻力。

上一篇:温度冲击试验箱多少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