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饿的毛毛虫教育意义
《好饿的毛毛虫》的教育意义:让孩子经历毛毛虫从出生、成长、结茧、羽化这四个阶段的过程,从而述说出个人角度的观察与感受。不但能使孩子深度了解故事内容,还能使孩子通过绘本童书有更好的探索、体验与思考能力,也能更好地连接孩子的生活。
内容节选
月光下,一个小小的卵,躺在树叶上,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暖暖的太阳升起来了——啪!——从卵壳里钻出一条又瘦又饿的毛毛虫。他四下寻找着可以吃的东西。
星期一,他啃穿了一个苹果,可是肚子还是好饿。星期二,他啃穿了两个梨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星期三,他啃穿了三个香蕉,可他还是好饿。
作品简介
《好饿的毛毛虫》作者为美国的艾瑞·卡尔,译者郑明进,是2008年由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好饿的毛毛虫》教育意义是什么?
《好饿的毛毛虫》教育意义是:人们从来不吝啬对《好饿的毛毛虫》的赞美之词。这本书在出版的30多年里获得了很多奖项,包括美国视觉艺术协会奖,而且多次各国被推荐为“好绘本”等等。在幼儿园里,很多教师都将此书作为必备绘本。在图书市场它也一直处于销售前列。《好饿的毛毛虫》的作者艾瑞·卡尔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图画书画家。他40岁那年的某天,他突发奇想,构思了一只名叫威利的绿色书虫。他拿去给编辑安·班纳杜斯看。这位编辑沉思了一会儿说:“毛毛虫怎么样?”这一句话促成了图画书绘本出版史上一本经典之作的诞生。如果说有一条虫子能一路畅通无阻地从一个国家爬到另一个国家,那么就是它了!《好饿的毛毛虫》已经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30多年来,这条从艾瑞·卡尔手里爬出来的红脑壳、绿身子、高高地弓起身子走路的毛毛虫,已经“抓住”了世界上2000多万个孩子的心。这本书为什么这么受孩子们的欢迎?这也是笔者想探究一下这本书的主要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