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国都洛阳还是西安
西安和洛阳是唐朝不同时期的国都。初唐时期选择长安作为首都,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后来唐朝第一次迁都至洛阳,武则天登基做了皇帝,改“唐”为“周”,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西安重新变成都城,但公元904年,唐朝第二次迁都于洛阳。
汉唐时期的西北环境比较好,长安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可以说长安这个古都是大环境造成的结果。隋唐时期都选择了长安作为首都。然而,由于气候的影响,西北民族地区发展变得越来越干燥,导致农田粮食生产产量不稳定。
长安城不再自给自足,这使得他们不得不从外面运输谷物。为了顺利地将粮食从外运到长安,隋朝修建了大运河,以方便从江南到长安的粮食运输。
然而,这个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来自江南的粮食只能运到洛阳,而不能运到长安。因此,有一段时间,唐朝皇帝只能去洛阳,为了更加方便起见,他们可以在那里我们建造了一座宫殿。此后,唐朝形成了“左有洛阳西有长安”两个都城。
洛阳是哪些朝代的都城
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列举介绍:一、夏都崇(洛阳嵩县),斟鄩(洛阳),穷石(洛阳南)等,帝王鲧、太康、中康、相、羿、寒浞、桀。时间2070年-前1600年。二、商都西亳西亳所居帝王商汤、外丙、太甲、盘庚,时间前1600年-1046年。三、西周都洛邑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成周,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曾迁殷顽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当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共经历了成王—幽王,共11王。时间前1040年-前771年。四、东周都洛阳周宣王死、周幽王立。关中发生大的地震,灾难严重。《诗小雅·十月之交》云:“三川竭、岐山崩。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加之内政腐败,社会黑暗,宫廷分裂。公元前771年幽王被杀,西都镐京被抢劫一空。平王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决定废西都全迁东都,史称东周。东周只有洛阳一个都城。五、西汉初都洛阳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定陶称帝,史称西汉或前汉。刘邦称帝的当月,从定陶来到洛阳《资治通鉴》记载:“帝置酒洛阳南宫。”评功论赏,文臣武将,皆大欢喜,遂定都洛阳。六、其它朝代都城介绍: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 。武德四年(621年),置洛州总管府,辖洛州、郑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鲁州等九州,洛州辖洛阳、河南、偃师、缑氏、巩、阳城、嵩阳、陆浑、伊阙等9县。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洛阳属河南道。显庆二年(657年)置东都。唐玄宗长期居洛,曾敕令大修中岳庙,并赐风穴寺(在今汝州)内佛塔名“七祖塔”。开元元年(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于洛阳置都畿道。天宝年间,改东都为东京 。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阳。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东都为神都 ,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阳,以更大的规模开凿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像龛便是盛唐雕刻艺术的辉煌代表。武则天还令薛怀义为白马寺住持,大规模整修白马寺。唐代,中国佛教臻于鼎盛,佛教史上势力最大、影响最广、流传最久的教派禅宗在洛阳形成。唐天祐四年(907年),唐室亡祚,其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的王朝,史称五代。其中,后梁 、后唐、后晋 均曾都洛阳,后汉、后周以洛阳为陪都。这一时期洛阳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扩展资料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蜚声中外。 截至2015年,洛阳拥有四项世界文化遗产,沿洛河两岸存有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西周成周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六大都城遗址。 有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6家。2016年12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该《规划》将洛阳定位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自贸区也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之一。 参考资料:九朝古都—百度百科 洛阳—百度百科
洛阳为什么叫东都
因为我国许多王朝都是在西安建都的,而相对来说的话,洛阳是在西安的东边,另外,也有许多王朝在洛阳建都,所以为了方便区分,如果称呼西安为国都的话,那么人们一般会将洛阳称为东都。洛阳是从隋朝开始才被称之为东都的。如果是从面积上来讲,以前的洛阳要比现在洛阳的面积要大得多,后来,洛阳还与长安并称为东西二京,被称之为东西二京的时间也很久,大概有两千年左右。黄河中下游平原的经济一般较为发达,设洛阳为东都,可以巩固经济的统治。洛阳洛阳市,简称“洛”,别称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级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市总面积1523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274平方千米,河南省西部,东西长约179千米,南北宽约168千米。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 。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洛阳
洛阳为什么叫东都
我国古代多数朝代在西安建都,相对于西安来说,洛阳在东边,而且洛阳又比较发达,而且也有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因此,人们为了区别其间,西安为国都时,人们就有东都来称呼洛阳。
洛阳是从隋朝期叫东都的,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营建。城南对伊阙,北据邙山,唐朝君主暂时移居洛阳前后共40余年,称为东都。从面积上讲那是的洛阳比现在的洛阳面积大。当然洛阳与长安并称东西二京的时间就久了,有二千多年了。
唐朝的首都在哪里
唐朝的首都在长安。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是如今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西汉长安城的2.4倍,元大都的1.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唐朝发展史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历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及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随之而来的唐末农民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藩镇势力大增。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的首都在哪里?
唐朝的首都一直是长安(现在的西安),在武则天建立武周的时候迁都洛阳,后来恢复李唐天下,又回迁西安。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也是中国十三朝的古都,在千余年时间中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非常完善,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周、秦、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武则天以神都洛阳为统治中心将近50年,基本上延续了贞观之治,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基础,被郭沫若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影响之深远,波及当时的朝鲜、日本等国。唐朝前后历经二十二代,一共有二百八十九年历史,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在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一度迁都洛阳15年以周代唐,史称武周,在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还都长安。唐玄宗随即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我们国家就这样开始了辉煌的年代。扩展资料从五代十国开始就没有朝代在长安定都的原因1、人口压力过大与天气问题王朝建都,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地区农业/经济水平圈可以养活数十万人口,第二、可以招募优秀的士兵,第三、交通便利。以西汉为例,关中地区农业发达,水道畅通,物质运输消耗小。而且当时最好的兵源地,陇右地区尽在掌握。但是到了唐朝,关中地区的农业已经无法满足近百万的人口。更糟糕的是,唐朝以后,气温变暖,关中地区降水减少,再加上水土流失,土地越来越贫瘠,不再是沃野千里,农耕产出越来越少。不足以养活大量的人口,自唐朝末年,关中地区的吃饭问题就难以自给,需要从江淮一带运粮接济,早在唐高宗时期,他经常和官员们待在洛阳办公,也侧面看出有减轻长安供应不足的原因。另外长安人口太多,城市排污也差,生活垃圾和粪尿渗透到地下水脉,对长安地区地下水源是严重的污染,到了中唐,长安地下水已经是“水皆咸卤,不甚宜人”。2、战乱带来的破坏长安虽然是帝都,但是每次朝代灭亡,对其伤害都首当其冲,最早是西周被犬戎所灭,接着有项羽火烧阿房宫,唐朝最夸张了,天子九逃,国都六失。安史之乱、吐蕃和党项联军入京、黄巢之乱都曾经对长安城进行大肆破坏和洗劫,朱温迫使唐朝皇帝迁都之时更是将整个长安车几乎彻底摧毁。后面的朝代如果想着迁都长安,就必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长安进行重建。那还不如去更加繁荣便利的地方建都。3、经济中心南移晋朝以前的南方是一个荒蛮之地,大片区域待开发,经济环境差。但是东晋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大量人口南移,加上唐朝的海上贸易的鼎盛,迎来了海内外商业发展。反观唐朝灭亡之后,没有政治中心的依托之后,长安的经济则是每况日下。4、外敌的威胁唐朝以前定都长安的朝代所面临的边患都是主要来自于西北方向,比如匈奴、突厥、回纥等等,吐蕃兵临城下就是例子,李渊在位的时候一度为了躲避突厥想迁都湖北地区,只是在李世民等人的劝阻下打消了这个念头。而且关中临近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对于安全考虑也不适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