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时间:2024-12-18 18:00:10编辑:小早

初中化学知识点有哪些?

初中化学知识点有如下:1、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2、CO2(H2或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3、O2或CO2或H2(含H2O):将气体通过浓硫酸或氧化钙或氯化钙等干燥剂。4、O2或H2或CO(含CO2或SO2):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5、Cu(含Fe或Mg或Zn):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6、Fe(含Cu):用磁铁将铁粉吸引出来。7、Cu(含CuO),Fe(含Fe2O3):高温下与H2或CO反应。8、CuO(含Cu或C):在空气中灼烧。9、CaO(含CaCO3):高温煅烧(CaCO3分解成CaO和CO2)。10、CaCO3(含CaO):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

初中化学知识点有哪些?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5、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6、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7、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8、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9、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10、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11、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12、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13、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14、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15、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16、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17、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18、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19、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20、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21、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初三化学式及名称

金属镁 Mg银白色 固体 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 可做引燃物
铜粉 Cu 红色固体粉末
铁粉 Fe 黑色固体粉末 氧化物有黑色的FeO Fe3O4 红色可作颜料的Fe2O3
硫磺 S 淡黄色粉末可制硫酸
木炭 C 黑色固体 可作活性炭 吸附杂质 是物理变化
氯气 Cl2 黄绿色 气体 有毒 有氧化性 有氯水和液氯之分
氧化铜 CuO 黑色粉末 可用CO H2等还原为铜单质
二氧化锰 MnO2 黑色粉末 可作高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催化剂
氢氧化铜 Cu(OH)2 蓝色粉末 难溶于水 可用于检验醛类
氢氧化铁 Fe(OH)3 红褐色固体 难溶于水
氢氧化镁 Mg(OH)2 白色固体 难溶于水
无水硫酸铜CuSO4 白色粉末 用于检验气体中水的存在
硫酸铜晶体 即胆矾(又叫蓝矾)CuSo4·5H2O 蓝色固体 具有规则晶体形状 是无水硫酸铜吸水后的产物 加热时先失去部分结晶水 最后全部失去
硫酸铜溶液 CuSO4 蓝色溶液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绿色固体粉末 俗称铜绿
硫酸亚铁溶液 FeSO4 淡绿色溶液 露置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 最后成为Fe(OH)3沉淀
高锰酸钾 KMnO4 紫色晶体 具有强氧化性 可检验还原性物质
氢氧化铝 Al(OH)3 白色固体 具有两性 既可以和酸反应有可以和碱反应


初中所有化学式化学名称及俗称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

+
氢气
(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打不下……可以去这里看看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882.htm


初中化学所有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有关化学反应的事实,它是世界通用的化学符号,掌握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必须体现化学变化中“质”和“量”两方面的情况。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作为依据,不能凭空设想或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二是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箭头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根据实验事实,把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式子的左边,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式子的右边,中间加一个箭头,指向生成物。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分别用加号连接起来。必需的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催化剂等写在中间箭头的上方或下方。
为了使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都相等,这叫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只有经过配平,才能使化学方程式反映出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量的关系。
配平化学方程式,通常先初步观察。如果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已经相等,说明化学方程式已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不需要再配平。
配平化学方程式时,不能改动任何化学式。正确的化学式是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只能在化学式前面添加适当的正整数作系数,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配平后必须为最简的整数比。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如下:根据反应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加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
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标明反应所需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一个向上箭头“↑”,如果是在溶液里的反应,生成物中有沉淀产生,要在沉淀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注一个向下箭头“↓”。
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向上箭头“↑”。同样,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向下箭头“↓”。


初中化学所有方程式

答案如下:非金属单质(F2、Cl2、 O2、S、N2、P、C、Si)(1)、氧化性F2 + H2 = 2HF (冷暗处 爆炸)F2 +Xe(过量)=XeF2(产物为白色)2F2(过量)+Xe=XeF4(产物为白色)nF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2F2 +2H2O=4HF+O2F2 +2NaX=2NaX+Cl2(熔融,不能是溶液)Cl2 +H2 =2HCl (光照或点燃)3Cl2 +2P 2PCl3Cl2 +PCl3 PCl5Cl2 +2Na 2NaCl3Cl2 +2Fe 2FeCl3Cl2 +2FeCl2 =2FeCl3Cl2+Cu CuCl22Cl2+2NaBr=2NaCl+Br2Cl2 +2NaI =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Cl2 +Na2S=2NaCl+S↓Cl2 +H2S=2HCl+S↓Cl2+SO2 +2H2O=H2SO4 +2HClCl2 +H2O2 =2HCl+O22O2 +3Fe Fe3O4O2+K KO2S+H2 H2S2S+C CS2S+Fe FeSS+2Cu Cu2S3S+2Al Al2S3S+Zn ZnSN2+3H2 2NH3N2+3Mg Mg3N2N2+6Na=2Na3NP4+6H2 4PH3(2)、还原性S+O2 SO2S+6HNO3(浓)=H2SO4+6NO2↑+2H2O3S+4 HNO3(稀)=3SO2↑+4NO↑+2H2ON2+O2=2NO(放电)4P+5O2 P4O10(常写成P2O5)2P+3X2=2PX3 (X表示F2、Cl2、Br2)PX3+X2=PX5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C+2F2=CF4C+2Cl2=CCl42C+O2(少量) 2COC+O2(足量) CO2C+CO2 2COC+H2O CO+H2(生成水煤气)2C+SiO2 Si+2CO(制得粗硅)Si(粗)+2Cl2 SiCl4(SiCl4+2H2 Si(纯)+4HCl)Si(粉)+O2 SiO2Si+C SiC(金刚砂)Si+2NaOH+H2O=Na2SiO3+2H2↑(3)、歧化Cl2+H2O=HCl+HClO(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3Cl2+6KOH(热、浓)=5KCl+KClO3+3H2O3S+6NaOH 2Na2S+Na2SO3+3H2O* 4P+3KOH(浓)+3H2O=PH3+3KH2PO2*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3C+CaO CaC2+CO↑3C+SiO2 SiC+2CO↑

上一篇:六类双绞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