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国志-里面真实的赵云叙述。
陈寿的《三国志》里是这样写的: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在野史中,赵云为北地枪王童渊的弟子,是张绣、张任的师弟,学成暴雨梨花枪法,自创枪法七探盘蛇,初战遇文丑,不分胜负,救公孙瓒于危难之间,巅峰时期三次与吕布交手未分胜负,有一红颜知己,名叫云鹭。
演义中的赵云则是一个赵云与陈到的集合体,取赵云的果敢、统军与陈到的勇猛、忠义相融合,造就了一个完美的神话人物。
三国志里对赵云是怎么描述的?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赵云的确是背叛公孙而投靠刘备的,但我也觉得这也是正常的,士择良君仕之是一件比较理智的事情.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
---------------这就是赵云的最大功绩了,护少主为功!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
---------------赵云两战之一胜.
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赵云两战之一败.
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三国志关于赵云的描述就是如此了,救后主,两战一胜一败!
这样的战绩,魏蜀吴三国的将领比比皆是,更高者甚多,说赵云的武力
第一,第二之类的,就是子虚乌有了.
如果有人说,蜀国不给赵云表现的机会,我觉得,如果赵云够强的话,刘备与诸葛亮不会不重用赵云的.
如果说刘备是为了赵云保护自己的,那就不说了.
另外,赵云的品行问题,各种史书记载,赵云的品性很良好,但咱们最大争议的是他的军事能力与武艺,如果说品性好可以提高军事能力与武艺的话,那就汗了!
介绍一下历史上真实的赵云
赵云简介: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被追谥为顺平候,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扩展资料:建兴元年,刘禅登基后大行封赏,赵云受封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等职衔,不久又晋升为镇东将军。这些封赏,和当时赵云在蜀汉集团中的地位密不可分。蜀汉政权的权力其实是在原从集团、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三者之间共同分配的。刘备死后,原从集团中的元老级人物只剩下赵云一人而已,而新皇帝登基后,为了安定人心,对三个集团的代表进行赏赐也在常理之中。建兴六年,诸葛亮北伐,派赵云、邓芝领偏师出箕谷,吸引曹真主力,自己率大军往攻祁山。肩负重任的赵云在与曹真作战中失利,被迫据险固守,直到终战。回成都后,因此过被贬为镇军将军,直至建兴七年病逝,再无升迁。这是赵云第一次独自领兵与敌人大军作战,而所负的责任又相当重大。作为偏师,目的是与曹军周旋,进可能的拖延其赶赴主战场的时间,甚至还可以配合主力部队对敌军前后夹击,其意义绝不能小视。就是这么一个关键的职位,诸葛亮却偏偏派给了缺乏统兵经验与能力的赵云,这个战略失误,不在其误用马谡之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云
历史中真有赵云此人吗
真实存在,赵云在中国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赵云,河北人,书中将他描述为一个八尺长的男人,威风凛凛,阳刚之气。 他是三国奇缘中著名的将领之一。比如长坂救阿斗,七进七出是小说演绎的,但救阿斗却是真实的。孙夫人在荆州企图把后主拐到东吴,赵云当时担任刘备在荆州的留营司马(主管军事),当机立断把后主留了下来,这同样也是事实。后来赵云去世,后主刘禅感念赵云屡次相救的恩德,给他追赠为侯(赵云生前只是个亭侯,不如侯高),议谥号为“顺平”。其他的事迹,像赵子龙计取桂阳(《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据汉水赵云寡胜众(《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都是在基本的史实记载上发挥出来的。虽然功业不高,但因为赵云追随刘备时间非常早。而且两次救后主,在关键时刻立了功,所以蜀汉内部对赵云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起初蜀汉对著名将相的评价十分谨慎,刘备在位时。只给功臣法正追赠了谥号翼,意在表彰他当初辅翼刘备夺四川的功劳。后主在位时,先后给死去的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人追赠了谥号。赵云虽然功劳稍次,但后主专门下诏说,我小时候屡逢危难,都是赵云将军救我,必须给他追赠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