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熙东的追逐梦想
1997年,宋熙东高中毕业。此时的他坚持要搞音乐,但是遭到了家人尤其是父亲的极力反对。在经过认真的考虑之后,宋熙东毅然决定要去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并独自一人来到北京闯荡,开始了北漂的生活。初到北京的日子并不好过,有过多少挫折,多少坎坷,宋熙东自己也记不清了。在度过一段颠沛流浪的日子之后,宋熙东遇到了一位蒙古族老乡,并辗转认识了腾格尔“苍狼乐队”的首席马头琴师——全胜(布仁特古斯),全胜帮宋熙东在清华大学南门一个酒吧找到了一份工作。渐渐地,他结识了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很多老师和同学,并经常向他们请教音乐知识。在酒吧工作一年后,宋熙东辞掉了工作,去全胜和图利古尔(苍狼乐队键盘手)那里帮助他们打理录音棚。在录音棚,宋熙东接触了很多音乐大师,也学到很多知识。给腾格尔录音时,宋熙东经常向他请教唱歌方面的技巧,受益颇多,期间,他还有幸担当了德德玛《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前期录音工作。那几年是宋熙东最快乐的学习时光。
宋熙东的梦想达成
自己是满族人,所以宋熙东一直就特想知道自己民族的音乐是什么样子的,身边搞音乐的朋友多了,这样的想法就愈加强烈。于是,他开始在网上搜索,想找到一些关于满族歌曲的信息,可遗憾的是,网上能找到的,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文字描述,而没有音频资料,这促使宋熙东想要探究满族音乐,加强了他研究和发掘满族音乐的决心。机缘巧合,2006年末,宋熙东认识了他的铁哥们完颜苏勒,苏勒也是满族,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也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并努力学习满文,满文文才相当不错。自此之后,宋熙东便和苏勒一起并肩奋斗,学习满语文,创作或改编满语歌曲。宋熙东改编创作满语歌曲时,都会找苏勒一起推敲,力争将歌词改到更好。俩人堪称创作上的“黄金搭档”。此间,除了自己钟爱的满族音乐艺术外,宋熙东对满族的语言、民俗文化等方面也充满兴趣,并对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加深了认识。此后,宋熙东也认识了更多的学习满文满语的朋友,几年间的学习已经能和众多的满族朋友一起使用满语对话交流,大家经常在一起用满语尽情的聊天、歌唱。
宋熙东的梦想传承
宋熙东正继续搜集满语资料和满族传统音乐,发掘学习并初步翻唱满族传统口头文化“乌勒本”(ulabun,亦称“说部”),这种艺术形式,类似于蒙古族的“乌力格尔”、“江格尔”和藏族的“格萨尔王”的艺术形式。宋熙东曾说,这些东西都是满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后人有责任好好的传承下去,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