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有第6感
示不光是一种内源性自我对话机制,种种事实表明心理暗示更能与外界事物相互吸引和联系,下面介绍几个心理暗示现象,从中你可以了解自己的思维意识有多强大。
而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意识”如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属于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物质是可以相互吸引和排斥的。
所以,如果不肯定意识的物质作用的话那么很多心理现象是无法解释的,也就是说你可以把自己的思维/意识当做一种物质,这样就你可以更好的理解下列心理现象。
1、吸引力定律——当你对某件事情抱着百分之一万的相信,它最后就会变成事实。当你的思想专注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你吸引而来。
2、期望定律——期望定律告诉我们,当我们抱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3、重复定律——任何的行为和思维,只要你不断的重复就会得到不断的加强,在你的潜意识当中,只要你能够不断地重复一些人、事、物,它们都会在潜意识里变成事实。
4、辐射定律——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影响的并不只是这件事情的本身,它还会辐射到相关的其他领域,任何事情都有辐射作用。
5、相关定律——相关定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独立的。要解决某个难题最好从其他相关的某个地方入手,而不只是专注在一个困难点上。
6、显现定律——显现定律就是说,当我们持续寻找、追问答案的时候,它们最终都必将显现。
7、命中注定——这会是定律吗?给大家留个思考题(可结合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理论进行思考)。
你是否对上述的几种心理暗示现象感到惊奇?而这些心理现象同样也是科学家们不遗余力研究的对象。
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不单单只是研究内心活动和外在行为,其研究更扩展到人工智能和量子力学等领域,可能有朋友会产生疑问“心理活动是人的主观意识而量子力学属于物理范畴,他们之间能有何联系呢!而意识又是怎么产生作用力呢”!
其实这个你大可不必惊讶,关于这些观点科学家其实早就给出来了答案。如果你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必定了解大脑和脑电波、电磁波以及量子力学的相关入门知识:意识就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放电总和,意识就是一种物质。
其中,量子干涉理论是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而来的,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乃至整个宇宙万物的根本(看上图就可以明白,量子力学囊括心理学)。量子力学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动,就连爱因斯坦都认为量子具有“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可见量子论是多么地不可思议。量子力学从二十世纪初发展的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科技硕果,是以前只能从科幻小说中才能想象的场景。比如从原子弹到原子能、从量子通信到量子计算机、从微观的粒子瞬移到宏观物体瞬移、以及用意念控制的计算机、甚至科学家正在证实的多宇宙观点以及灵魂存在的量子态信息等等,几乎没有哪个领域不依懒于量子理论。
所以我们现在就要从量子化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人类大脑的思维机制。
我们知道主观意识就是思维活动,当我们想事情的时候大脑就会活跃起来,神经元及突触产生脑电波,脑电波和光波在本质上都是电磁波,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只是他们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通过不同的观察手段,分别能展现出电磁的波动性抑或是光电效应的粒子性,所以“思维意识同样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物理性质”。
意识的物理性质特征就是:它是深及宇宙的最基本尺度—普朗克尺度(普朗克是量子力学开拓者之一),并在各个尺度都保留着全部信息,所以大脑中的量子生物过程才能获得各种感受特征并且能和其它万事万物互动”。这句话简单地解释就是:人类的大脑是宇宙的一部分,并受宇宙的支配,如同收音机一样具备和所有波动物体同频道的机能,调对了频率,就能清晰的收发到讯息。所以既然意识具有物理性,那么心想事成、心有灵犀等这些从前看似迷信的主观意识,如果以量子化的角度来解释的话我们真的可以梦“想”成真!
你还认为前面我们讲过的心理现象只是形而上的唯心主义思想吗?当我们引入量子论时,也就有了科学意义上的解读,使人们更加相信自己的主观意识会有如此高的“超能力”。
我们的思想意识能产生一定频率的能量波和能量粒子,能够吸引其它物质发出的同频率能量波和粒子,两种物质波和粒子互相干涉、纠缠、吸引,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可达到心想事成的目的。比如我们经常会说:“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话就是心想事成的量子化描述。当然有人就会有疑问:“这不是巧了吗,是不确定的事啊”。没错,量子力学其中就有一条就叫“不确定性原理”,它的形成是由于单个电子的随机跃迁造成的。比如以前的老款电视机,它后面有一把电子枪,不断地逐行把电子打到屏幕上形成画面,对于单个电子来说,我并不知道它将出现在屏幕上的哪个点,只是概率而已,不过当大量电子束投到屏幕上,它就会组成完美的画面。那么根据量子力学中的这条“不确定性原理”,我们还认为命运是上天注定的吗!或许你的内心可以小激动一下了,那就是只要你想“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第六感是什么
第六感是标准名称“超感官知觉”(英文简称ESP)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普通人的感官(五感)包括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肌肤(触觉)或是其它现今科学熟悉的感官。由于感官的定义很模糊,故“超感官”的定义也很模糊,可通常认为“超感官”是指现今科学还不熟悉的讯息,这些能力与现代研究的神通有相似之处。2019年3月19日,加州理工学院的团队发表研究,证实人脑能感应到磁场,会对磁场变化作出强烈反应,这是人类“第六感”磁感首次被证实。研究表明,受试者只有在实验磁场和环境磁场方向一致时大脑才会作出反应。/iknow-pic.cdn.bcebos.com/d833c895d143ad4bae7a2c1e8c025aafa50f0693"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833c895d143ad4bae7a2c1e8c025aafa50f0693?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833c895d143ad4bae7a2c1e8c025aafa50f0693"/>扩展资料:纵观世人“第六感”的争论,无非是:直觉、“内感觉”(五脏六腑的痛感、饥饿感等)、磁感觉、电流感觉、预感、心灵感应、信息素(费洛蒙)感觉等,前六个“感觉”目前都没有具体的“接受器”(感觉器官)与之对应,只有列在最后一个感觉令人可信——人体信息素已被科学界确认无疑,接受人体信息素并把它带着的讯号传递进人脑的器官——犁鼻器也已找到,人人都有。因此,这个目前唯一被科学家确认的“五大感觉”之外的感觉被称为“第六感觉”是当之无愧的。只是现在还没有给这个感觉“命名”,有人根据这个感觉的特征提出是否可以把它叫做“类嗅觉”或者“情觉”——直接影响人们感情、情绪的感觉。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7%AC%AC%E5%85%AD%E6%84%9F/397?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第六感">百度百科-第六感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7%AC%AC%E5%85%AD%E6%84%9F%E5%AE%98/10447885"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第六感官">百度百科-第六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