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谯楼

时间:2024-12-15 18:14:53编辑:小早

大观楼景点介绍

大观楼景点介绍:大观楼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大观路284号大观公园内,为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占地400余平方米,因大观楼长联而闻名。大观楼为一座三重檐攒尖顶云南传统古建筑,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底层建筑面积为140平方米。四周设有月台,南面面水,月台东西方向宽21.30米,进深4.75米,台高1米,设有石栏杆,通过七级台阶下到地面,使大观楼的正面蔚为壮观。大观楼月台南北方向长18.90米,北面月台因西面缩回,宽18.60米,进深2.40米,由于北面地坪抬高,月台仅0.15米高。整个月台周边为石灰岩方整石所砌,上墁石板,建筑西面和长廊相接(长廊为后建)。大观楼的平面布局简洁,主要入口在南北向,东西向各有两道拱形小门。两座楼梯在建筑东西两侧,从底层上楼到二层,经过廊再进入室内。大观楼主体为三层全木框架穿斗结构,定底层室内地坪标高为±0.00米,则二层楼地板标高5.45米,三层楼地板标高9.70米,屋顶标高(含宝顶)17.30米。台明为石砌,略宽出墙面,高0.51米。方形布局的柱子分为檐柱、金柱两层,金柱由四根间距为5.2米、柱径0.4米、收分0.7%的通天柱从底层直伸到三层屋面,和梁架一起构成支撑建筑的主体框架。大观楼的历史介绍:康熙二十年(1682年),湖北僧人乾印和尚在近华浦创建观音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巡察四境路过此地,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命人鸠工备科相继修建了近华浦的摧耕馆、观稼堂、牧梦亭、漏月亭、澄碧堂和大观楼,点缀湖山风景,楼阁建好后,他发现站在楼上,一眼望去,碧波荡漾,渔帆点点,心旷神怡,大有观,于是取名大观楼。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觐光主持重修大观楼,将原来的二层增建为三层。观音寺僧净乐重修观音寺时,又于寺后建华严阁五间三层,高于大观楼丈馀。净乐善诗联,华严阁落成时撰刻一副长联,世称“净乐长联”。咸丰五年(1855年),咸丰帝奕詝询兵部侍郎、云南晋宁人何彤云滇池湖势,何彤云“历陈大观情形”,咸丰遂题赐“拔浪千层”匾。同治三年(1864年),云南提督马如龙主持重建大观楼,历时两年,并亲自为重建落成后的大观楼题写了《重建大观楼记》手札。现存大观楼即为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清光绪二年(1876年),近华浦大水,两廊皆圮,楼亦倾斜,光绪九年(1883年),总督岑毓英重修。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观楼

大观楼景点介绍

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市近华浦南面,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除了水东楼、鼓楼街的鼓楼,大观楼是整个宜宾最高的。站在楼上,可观三江汇流,一览整个宜宾城区。得名由来:大观楼是宜宾古建筑之一,建于明代,清时又修葺之,登楼眺望,远山如画,双江若带,令人心旷神怡,不愧为“大观”二字。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巡抚王继文兴建。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一百八十字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为与黄鹤楼、鹳雀楼、岳阳楼齐名的中国四大名楼。大观楼是我国名楼之一,建于1828年,是观赏滇池的好地方,登楼四顾,景致十分辽阔壮观,便取名为“大观楼”。大观楼为三层木结构建筑,形式古雅。1940年,又在楼前池中竖三个白石墩,仿湖“三潭印月”之景。大观公园根据其地势,可分成三片:近华浦、大观楼片,楼外楼、鲁园片,庾园、花圃及柏园片。


莆田有哪些打卡景点 莆田有哪些景点

1、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具有得天独厚的滨海风光和自然资源,蓝天碧海,阳光沙滩,构成浪漫的滨海风光,素有“南国蓬莱”美称。不仅有湄屿潮音、“东方夏威夷”九宝澜黄金沙滩、“小石林”鹅尾怪石等风景名胜30多处,更有浓厚的妈祖文化。

2、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妈祖庙。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湄洲镇宫下村朝圣路。 湄洲祖庙是湄洲妈祖庙的俗称、尊称,就位于湄洲岛上,始建宋初,经过多次修建扩建,形成规模。妈祖祖庙为长323米宽,99米的五进仿宋建筑群,由大牌坊、圣旨门、山门、钟鼓楼、正殿、梳妆楼、朝天阁等组成。

3、九龙谷森林公园。坐落在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公园峰峦起伏、林木苍翠、遮天蔽日、古藤交错,瀑布气势磅礴,青山碧水,融为一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这里有著名的妈祖阁景点,曾是《妈祖》的拍摄地,现场还有很多剧照。


谯楼怎么读

谯楼读音是qiáo lóu 谯楼古代城门上建造的用以高望的楼:谯楼鼓角晚连营。世之筑城,必建谯楼。此乃汉之遗风。谯楼者,谓门上为高楼以望也。谯楼内每悬巨钟,昏晓撞击,使臣民闻之而生儆惕之心。天下晨昏钟声,数皆一百零八,而声之缓急、节奏,随方各殊。杭州歌曰:“前发三十六,后发三十六,中发三十六,声急通共一百八声息。”蓟州歌曰:“紧十八,慢十八,六遍凑成一百八。”益州歌曰:“前击七,后击八,中间十八徐徐发,更兼临后击三声,三通凑成一百八。”此三种击法,为天下南北谯楼鸣钟击奏之蓝本。击钟之数,为何一百零八,此乃暗合一年气候节律也,盖一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三者相加,正得此数。释氏念珠亦一百零八,转借此义也。又紫禁城谯楼每次击钟前,必先奏以画角三曲。曲有三弄,乃曹子建所撰。初弄曰:“为君难,为臣亦难,难又难。”次弄曰:“创业难,守成亦难,难又难。”三弄曰:“起家难,保家亦难,难又难。”此画角三弄,盖提醒君臣,不忘创业守成之义,一言一行,必欲尽忠国事。摘自熊召政著《张居正》第四卷《火凤凰》。

古谯楼的介绍

古谯楼坐落于福建莆田市区中心文献路中段。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893年),兴化军知军段鹏初建,作为子城城门和门楼。绍兴六年(1136年)因火灾焚毁,知军刘登重建,并置更鼓刻漏于其上,故称鼓楼。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因倭寇骚乱,又被焚毁。至隆庆五年(1571年)才重建,分守阴武卿书匾“壶兰雄镇”。现存古谯楼建筑物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建。嘉庆八年(1803年)重修的。

上一篇:全是泡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