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霉胺的作用特点
为传统用药杀菌剂,属苯胺基嘧啶类。为当前传统药物中防治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枯萎病活性较高的杀菌剂。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病菌浸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的侵染并杀死病菌。对常用的非苯胺基嘧啶类(苯并咪唑类及氨基甲酸脂类)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灰霉病菌有强效,主要抑制灰葡萄孢霉的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在一定的用药时间内对灰葡萄孢霉的孢子萌芽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具有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迅速达到植株的花、幼果等喷雾无法达到的部位杀死病菌,尤其是加入卤族特效渗透剂后,可增加在叶片和果实附着时间和渗透速度,有利于吸收,使药效更快、更稳定,目前国内合成成功的有41%聚砹·嘧霉胺。 此外嘧霉胺对温度不敏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施用不影响药效。
嘧霉胺治什么病,用法用量,嘧霉胺使用禁忌
嘧霉胺为传统杀菌剂,属苯胺基嘧啶类。为当前传统药物中防治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枯萎病活性较高的杀菌剂。难么,嘧霉胺治什么病呢?嘧霉胺用法用量是多少呢?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嘧霉胺治什么病,用法用量防治蔬菜灰霉病:在发病前或初期,每亩使用40%嘧霉胺95克左右,兑水1200倍左右,亩用水量75千克左右。根据植株大小进行施用,植株大就施用高药量高水量,植株小就采用低药量低水量,每隔一个星期左右用一次,大概使用3次左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使用4次以上进行防治,还需要和其他的杀菌剂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性。在露地菜施用需要在气温低,早晚风小的情况下进行。防治葡萄灰霉病:可以喷洒40%悬浮剂与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在生长季节要施药4次以上,还需要配合其他的杀菌剂一起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嘧霉胺使用禁忌1、在黄瓜或番茄上施用安全间隔期在3天左右,每季作物施用不可超过2次,在葡萄上的安全期在7天左右,每季葡萄施用不能超过3次。2、在保护地施用时,一定不能在高温情况下施药,施用过后一定要保持通风。3、可以和其他的杀菌剂交替或轮换施用,以免产生抗性。嘧霉胺使用禁忌4、施用时要避开周围的蜂群、家蚕、桑园附近、蜜源作物花期等,其药物对蜜蜂与家蚕有毒,还要以防药液污染水源。5、在施用时要穿戴好防护手套以及防护服,以免吸入药液,在施药时不能吃东西、喝水,施用过后要及时进行清洗手、脸。
灰霉病防治用什么药最好
灰霉病的主要防治药剂有:嘧霉胺、腐霉利、乙霉威、异菌脲、菌核净、啶酰菌胺。1、嘧霉胺嘧霉胺又称甲基嘧啶胺、二甲嘧啶胺属苯氨基嘧啶类杀菌剂,对灰霉病有特效。其杀菌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病菌侵染酶的分泌从而阻止病菌侵染,并杀死病菌。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内吸和熏蒸作用,产品有20%、30%、37%、40%悬浮剂,20%、40%可湿性粉剂。2、腐霉利腐霉利是内吸性杀真菌剂,对葡萄孢属和核盘菌属真菌有特效,能防治果树、蔬菜作物的灰霉病、菌核病,对苯丙咪唑产生抗性的真菌亦有效。使用后保护效果好、持效期长,能阻止病斑发展蔓延。在作物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可取得满意效果。3、乙霉威药剂进入菌体细胞后与菌体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这种作用方式与多菌灵很相似,但二者不在同一作用点。如灰霉菌一旦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而对乙霉威很敏感。相反,对多菌灵敏感的灰霉菌,乙霉威则表现为无抑菌活性。4、异菌脲异菌脲能抑制蛋白激酶,控制许多细胞功能的细胞内信号,包括碳水化合物结合进入真菌细胞组分的干扰作用。因此,它既可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及产生,也可抑制菌丝生长。即对病原菌生活史中的各发育阶段均有影响。5、啶酰菌胺通过叶面渗透在植物中转移,抑制线粒体琥珀酸酯脱氢酶,阻碍三羧酸循环,使氨基酸、糖缺乏、能量减少,干扰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对病害有神经活性,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