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手抄报简笔
霜降手抄报简笔步骤如下:1、在顶部写上“霜降”的标语,再画枫树。2、在图中画上小女孩、猫头鹰和写字框。3、把画好的元素涂上相应的颜色。4、最后在写字框内写上文字即可。霜降简介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进入此节气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 候豺乃祭兽,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 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日:“千树扫作一番黄, 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降手抄报 霜降手抄报内容
1、 关于霜降的由来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2、 霜降古诗词
(1)《霜降》(左河水)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2)《赋得九月尽(秋字)》(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3)《泊舟盱眙》(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霜降代表什么
霜降代表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不是降霜,而是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霜降节气后,冷空气活动愈加频繁,天气逐渐变冷,昼夜温差变大。
中国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蜇虫咸俯。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北方到了霜降时节,夜里散热很快,温度会降到0摄氏度以下,于是圆润的露水凝成六角形的霜花,形成入冬前的初霜景象。古人以为霜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所以就把初霜时的节气取名霜降,其实霜和露水一样,都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特别是夜里无云时,地面散热更快,更容易结成霜,民谚有“霜重见晴天,瑞雪兆丰年”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