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相声徒弟都有谁
要说起我国相声界祖师爷马三立先生的徒弟,那真是数不胜数,如数家珍,马三立的徒弟可谓是个个如雷贯耳,比如著名的有阎笑儒、张笑勤、张笑非、金笑天、班德贵、连笑昆、常宝华、高笑临、谌笑宇、王笑予、方笑文、任笑海、尹笑声、于宝林、常宝丰等等。精品翡翠源头直供,一件也是批发价,支持鉴定广告精品翡翠源头直供,一件也是批发价,支持鉴定马三立在当今相声界,如果说起哪位是马三立的徒弟,那观众都要高看几眼,可见马三立的徒弟在相声界的地位之高。因为马三立作为中国相声界泰斗级的大师,正是在他的努力下,相声才从一门民间艺术上升为能够在专门的舞台上表演的一门专门的艺术形式,所以马三立可以说是把相声艺术化的第一人,我相声这门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马三立的徒弟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多人其实比马三立年纪还大,但是纯粹是仰慕马三立的名声,喜欢相声这门艺术,于是就成为了马三立的徒弟。所以马三立的徒弟有很多后来都成为相声界独当一面的大腕,但是也有很多如今都已经去世了,现在还健在的马三立的徒弟已经不多了,实在令人惋惜。
刘文步和刘文亨是亲兄弟吗?
不是
刘文步,男,相声演员。天津人。
12岁拜杨少奎为师,学习四年,打下坚实的传统基本功。出师后,在天津声远茶社演出。1959年加入红桥区曲艺团,经常在京、津、冀等地演出。10年浩劫中该团解散,刘先生并未放弃对相声艺术的探索和追求,受表哥郭荣启先生的影响,对相声艺术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一直在不断探索之中。70高龄,仍活跃在舞台上
刘文亨
1937年生于天津。自幼随父刘广文生活在相声场子中。12岁,正式拜杨少奎为师开始学艺,先后在天津鸟市、东兴市场等地演出。1958年参加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曾受马三立、侯宝林、赵佩如、闫笑儒等人的指教。十年浩劫,他被下放到一家工厂当了工人。1979年加入天津市实验曲艺杂技团,后到天津北方曲艺学校任教。他在相声表演上以稳健见长,功底深厚,说唱俱佳,尤其擅长柳活儿,他的代表作品《杂学唱》、《新风尚》、《请剧团》等脍炙人口。因病于2001年在天津逝世,享年65岁。
为什么马三立是公认的相声泰斗?
马三立之所以被成为“泰斗”是因为他在世的时候是相声界年龄最长、辈分最高、资历最老、造诣最深。他的父亲是马德禄,师傅是周德山人称“周蛤蟆”。 马三立先生在相声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对相声艺术优秀传统的全面继承。如果说侯宝林先生的主要贡献是在相声革新方面的诸多突破和发展,马三立的突出成就则来自于他对相声艺术传统精神的全面把握与深刻继承。马三立的相声,可称得上是如行云游风,娓娓道来,天机自露,水到渠成,自始至终带着赏心悦目的松弛感。至于马三立那变幻莫测、出奇制胜的想象力,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文章图片2
马三立的相声,从文学脚本看,主要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情节和人物于是成为马三立相声文学的两大支柱。“我”这个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又使得表现的内容更细腻、更可信,也更具艺术上的感染力与讽刺审美的便利与张力。马三立的相声说表因着第一人称叙事方式的具体与延展,而在思维上属于归纳式的升华与浸染。从而导引出它们各自不同的审美姿态: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是“自嘲”式的;在艺术的展示手法上,马老体现着“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深刻;在思想展示的类型上,他通俗而质朴;在风格的价值回归上,马老以相声艺术的传统精神演绎着无处不在的平民心态与生活风情,长于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