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之前的中南海是干什么的?
在解放前,中南海一直是历朝封建帝王的行宫和宴游的地方。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北京故宫西侧,前身为西苑。始建于辽金时代,明清时期曾是封建统治者的皇家园林。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南海成为北洋政府的办公地点。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它作为公园对民众开放。中南海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中枢,最高行政权力的象征和代名词,现在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等党的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办公所在地,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居住地,也是令世人倍感神秘的地方。扩展资料主要景物有紫光阁、勤政殿、蕉园、水云榭、瀛台、丰泽园和静谷等。1、紫光阁紫光阁位于中海西北岸,位于中海西岸北部,阁高两层,面阔七间,单檐庑殿顶,黄剪边绿琉璃瓦,前有五间卷棚歇山顶抱厦。后有武成殿。面阔五间,单檐卷棚歇山顶。明武宗时为平台,台上有黄瓦顶小殿。明世宗时废台,修建紫光阁,清康熙时重修,成为皇帝检阅侍卫比武的地方。2、勤政殿勤政殿曾经是中南海的正殿,位于中海与南海之间的堤岸上,正门德昌门即南海的北门。坐北朝南,共有五开间。康熙皇帝题殿额为“勤政”。戊戌变法时,光绪皇帝在这里办公,处理有关变法改良的国家大事。原建筑在民国初年已被拆除,仅存地名,遗址处另外建造了一幢房子。3、水云榭水云榭位于万善殿以西,是居于水上的凉亭。在凉亭内观望水云榭四周的风景,视野宽广,云水和亭台楼榭遥相辉映。亭内石碑上镌刻着乾隆帝的手书“太液秋风”,是著名的燕京九景之一。4、瀛台瀛台明时称“南台”,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在岛上修筑大量殿宇并改为现名。瀛台岛北有石桥与岸上相连,桥南为仁曜门,门南为翔鸾阁,正殿七间,左右延楼19间。再南为涵元门,内为瀛台主体建筑涵元殿。由于岛上存在坡度,该殿北立面为单层建筑,南面则为两层楼阁,称“蓬莱阁”。5、丰泽园丰泽园在瀛台之北,康熙年间建造,曾为养蚕之处。雍正年间皇帝在举行亲耕礼之前在此演礼。丰泽园内主体建筑为惇叙殿,光绪年间改名为颐年殿,民国时改名颐年堂,袁世凯曾在此办公,1949年后改为会议场所。颐年堂东为菊香书屋,为毛泽东居住地。丰泽园西有荷风蕙露亭、崇雅殿、静憩轩、怀远斋和纯一斋,荷风蕙露亭北为静谷,为一座幽静的小园林。静谷再北为春耦斋,民国时为总统办公处,1949年后改为会议及娱乐场所。6、静谷静谷位于丰泽园西侧,是个自成一体的园中之园。园内的主要建筑有长廊、春藕斋和桂秀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南海
“怀仁堂”是药店吗﹖
怀仁堂,是中南海内主要建筑之一 位于丰泽园东北,原为仪銮殿旧址。仪銮殿于光绪时用三年的时间建成,慈禧太后迁入居住并在此殿召见大臣并处理政务。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把从事过变法维新的光绪皇帝囚禁于瀛台,自己就在仪銮殿亲自训政,使得仪銮殿取代了紫禁城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政治中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仪銮殿被火灾焚毁,重建的宫殿名为佛照楼。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将此楼改名为怀仁堂,并在此接见外宾、接受元旦朝贺。北洋政府结束后,怀仁堂长期闲置,成为当时北平市政府举办集体婚礼的场所。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怀仁堂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怀仁堂成为中央政府的礼堂,经常举行各种政治会议和文艺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