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子县的来历
长子县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在这里试验种五谷,教民农耕,尧舜时代,尧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并由引得县名,秦汉400年间,长子城一直为上党郡郡治,,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永据长子称帝,为西燕国都。
北魏仍为长子县,北齐废。
隋开皇九年寄氏县来治,于开皇十八年复称长子县。
此后,县名历代不改。
长子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
长子县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在这里试验种五谷,教民农耕,尧舜时代,尧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并由引得县名,并简称为"丹城"。
千年古刹法兴寺、崇庆寺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的唐宋彩塑、唐代建造的石舍利塔、燃灯塔堪称国宝。
迄今二亿五千万年的仙翁山木化石群,无论历史的久远,还是群落的规模,在亚洲乃至世界都较为罕见;因《山海经》记载的“精卫填海”的美丽传说而闻名遐迩的发鸠山就坐落在该县境内的西部。
全县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8处,藏有石器、铜器等珍贵文物1000多件。
子长县地名来历?
子长县地名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一、子长县子长县原名安定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改名为子长县,是谢子长的故乡,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东征的出发地,土地革命后期为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建国后定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先后有10名子长籍军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素有“红都”和“将军县”之美誉。谢子长二、谢子长1934年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26军42师政治委员,1935年任西北工作委员会委员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人,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谢子长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1935年2月21日逝世;同年,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