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村庄免费阅读

时间:2024-12-12 06:50:29编辑:小早

乡村逸事

在那文革十年动乱刚开始的时候,李时景出生在一个那时还算是僻静的小乡村。他是作为家里的长子出世的,他上有一个大姐,后来父母又连着给他生了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作为农村家庭里的长子,并非像在大富人家那样是受到四方的宠爱,而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所以在李时景还不大时便随着他父亲去干农活,为父亲干农活时送去午饭。就李时景的名字说,按排辈,他该排到这个“时”字。而本来他爸是要给他取一个锦绣前程的“锦”字,不料阴差阳错最终户口上的名字是“李时景”。而作为家里的长子,本来子承父业,他是一定要一辈子种田的。

只是李时景有一个爷爷,他爸的这几亩田也是他爷爷给的。他爷爷并非种田,而是一个远近驰名的雕刻师傅。在这一带,或者说是在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大多数人都是信佛的,所以也产生了一种宗教的产业链。比如实在活不下去了,大多数识字的穷人就会去当和尚。而为了更多的人捐献香火钱,除了和尚自己要苦练“武功”外,也要把各种法器准备齐全了。尤其要把寺庙搞得富丽堂皇,这就需要精美的佛像和一些木制的装饰品。李时景爷爷以前也给大户人家做有装饰的桌椅之类,不过到后来多接的是城里一些比较大的寺庙的生意。富了以后,按着传统的观念,要有几亩田才能安身立命,田租收入也是最稳定的,李时景爷爷便买了几亩田。后来新中国土地改革,他爷爷只好把给别人种的田收回来给自己家人种,好在虽然自己大儿子早年夭折,二儿子已经成年,便把这田给了他种,而这老二正是李时景的父亲。

当时李时景爷爷只把这手艺传给了他的最小的儿子,他比李时景他爸要少了十来岁。李时景十三四岁时,在农村已经是需要准备干重活了。当时他爸已经久被一种疾病困扰,虽然勉强着还能下地,但明显是已经不行了,亲戚朋友都看在了眼里,只是不说,说是在静静的等他死也不为过。而这时一直憋着气的母亲也逐渐不理家务,说是要投身佛门。这李时景他妈本来家里比这个家要富裕些,她父亲本也做些小生意。后来她父亲认识了李时景爷爷。当时李时景外公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怕无人养老送终,所以就委婉地向李时景爷爷请求过继给他一个儿子。本来家里就有点人丁“过于兴旺”,便把四儿子过继给了他。而作为两家和好之意,这老头便把自己女儿嫁给了李时景他爸。而李时景她妈一直就以为是她爸把自己“卖”给了别人,所以一直有气。

父亲重病在身,母亲又时常以为父亲求神为借口不在家中,自己常常是饿着肚子。每次到了这时候只好往爷爷的口袋里摸钱,有时摸着了一块,自己就能买好多好吃的东西,自己便觉得可以再饿得住一天。此时李时景已经十四岁了,他也不喜欢过这种日子。他便打定了主意:以后决不能去种田,要跟着爷爷学雕刻赚大钱。

就这样过了一年,李时景父亲去世了。眼看此时不仅养不活弟弟妹妹,还可能自己一辈子只能苟且度日。便要着母亲在旁边说,要爷爷答应让他学习雕刻。爷爷本来对自己这个二儿子就有些愧疚,而把这手艺传给李时景这个长孙也合乎祖宗理法,便答应了。虽说是学习,可爷爷毕竟精力有限,他也只能是在一旁趁机指导。好在这雕刻不是体力活,李时景便也学到了不少。然而好景不长,只过了一年,可能老人家对儿子的死会有点想法,再加上确实是年老体弱,李时景爷爷便去世了。

于是李时景就又这样被逼着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干回他爹的老本行——种田呢,还是继续学习雕刻呢?学雕刻吧,又要向谁学呢?这问题困住了李时景……


农村的风流韵事

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农村中、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基本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但也有个别的不得不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小孩,实行两地分居。农村的风流韵事就如地里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成了老百姓津津乐道,饭前饭后的谈资。




1

邻居大兵是屠夫,力气蛮大,平时赶集就在镇上卖点肉,九年前跟离他家二十米的邻居桂英私奔了。桂英他爱人在外打工,一年半载也不回来一下。大兵以经常帮桂英农活为由,一来二去干柴烈火。


大兵爱人是我远房表姐,平时少言寡语;人比较朴素。在得知大兵与人私奔后,即没吵也没闹。默默无语的把儿子拉扯长大,前年还跟儿子办了婚礼。儿子结婚大兵也没回来,听说打电话叫了他,但他不好意思回来;现在在工地上打工。







2

翠花和大壮平时一起上山干活,下地种菜。连上街都两人骑一个自行车。总之就是出双入对,不认识的人肯定以为她俩是两口子。


翠花的老公在外打工,平时过年才回来。而大壮的爱人每天去镇上厂里上班。谁也没亲自看到她们上床,但谁都确定她们关系非同一般。


大伙都说大壮的老婆咋就这么大度。是蒙在鼓里,还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俩家关系相处的其乐融融。前年两家还把房子建在一起,园子却是相通的,真是奇了。




3

陈成跟老婆离婚后,孩子断给了前妻,主动去追求一寡妇。寡妇余英老公因得癌症去逝了,留了两个男孩给她哺养。幸好她们在镇上还有两间门面,自己卖家具。虽然一个女人带俩娃苦些,但日子也还过的去。


陈成找上门跟余英亲自表白,余英也觉的家里缺个男人搭把手。与是俩人凑合过了,但没扯证。陈成继承了亲生父亲风流的性格。


陈成的亲生父亲,年轻时在队上也是有头有脸的人,脑袋灵活,自己做点生意。跟生产队几个妇女都有一腿,陈成的母亲是其中一个;并怀上了他。


前几年QQ微信网络盛行,陈成时不时在网上勾搭女人,还去见网友。这被余英查看手机发现了。吵了几次,男的偶尔消失几天又回来。有次余英还去隔壁县把他找回家的。


有天警察给余英打电话说陈成出了车祸,当赶去时,人已撒手人寰。她也没哭,帮他料理了后事,生活还得继续。


诸如此类的风流韵事在农村还有很多。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上一篇:郑州皇家一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