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威

时间:2024-12-11 21:27:25编辑:小早

《宋史·张威传》全文翻译

《宋史·张威传》 原文 : 张威,字德远,成州人。策选锋军骑兵也。常被总领裁抑,逃去。帅郭杲使其父招之归,送隆庆府后军效用。吴曦既诛遣将收复李贵复西和州威率众先登败金人战于板桥遂取西和升统制由是威名大振天水县当金人西入路,乃升县为军,命威为守,屡立奇功,擢充利州副都统制。丁父忧,服除,带御器械。久之,调荆鄂都统制。 嘉定十二年,金人分道入蜀,犯湫池堡,又犯白环堡。威部将石宣、董炤连却之。既而金人犯成州,威自西和退保仙人原。时兴元都统制吴政战死黄牛堡,李贵代政,亟走武休,金人已破武休,遂陷兴元,又陷大安军。先是,利州路安抚使丁煜闻金人深入,亟遣书招威东入救蜀,又檄忠义总管李好古北上捍御。好古出鱼关与统领张彪遇,以彪弃迷竹关故,斩之。彪,威弟也。煜闻之,谓僚佐曰:「金人所惮惟威。今好古擅杀其弟,失威心,奈何?且金人在东,非威地分,今可无好古,不可无威。」遂因好古入见,数其擅杀彪罪,斩之,遣书速威进救蜀。威感激,夜半调发,鼓行而前,破金人于金斗镇。 西夏来约夹攻金人,制置司安丙许之。威谓:「金人尚强,夏人反复,未可轻动。」丙不听,卒遣威,威黾勉而行,令所部毋得轻发,诸将至城下,无功而还。丙怒,奏罢其兵柄。是岁,卒于利州,终扬州观察使。 威初在行伍,以勇见称,临陈战酣,则精采愈奋,两眼皆赤。每战不操它兵,有木棒号「紫大虫」,挥之掠阵,敌皆靡。荆、鄂多平川广野,威乃意创法,名「撒星陈」,闻鼓则聚,闻金则散。骑兵至则声金,散卒随则又鼓而聚之。以此辄胜。威御军纪律严整,兵行常若衔枚,罕闻其声。每与百姓避路,买食物则贾倍于市,迄无敢喧。张威善于御众,隐然有尊俎折冲之风。故所至立功云。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二),有改) 译文 : 张威,字德远,成州人。是正式挑选的锋军骑兵。张威曾经被总领制裁而逃跑。主帅郭杲让张威的父亲把他招回,送到隆庆府后军中效力。吴曦被诛杀后,朝廷派遣将领收复失地,李贵收复西和州,张威率领军队先登上城楼,打败金人。后来在板桥与敌人激战,然后攻取西和州,升任统制,从此张威名声大振。天水县正对着金人从西边入侵的要道,于是朝廷把这个县升级为军,命令张威为太守,张威屡立奇功,被提升为利州副都统制。因为父亲去世,回家守丧,守丧期结束,担任带御器械。很久之后,调任荆鄂都统制。 嘉定十二年,金兵分路进入蜀,侵犯湫池堡,又进犯白环堡。张威的部将石宣、董炤接连击退他们。此后金兵侵犯成州,张威从西和退守仙人原。这时兴元都统制吴政战死于黄牛堡,李贵代替吴政,紧急奔赴武休,金兵已将武休攻破,接着攻陷兴元,又攻陷大安军。在这之前,利州路安抚使丁煜听说金人已深入中原,立即派人送信招张威从东边入蜀救援,又下命令让忠义总管李好古北上防御。李好古出鱼关后,与统领张彪相遇,因为张彪放弃了迷竹关的缘故,斩杀了他。张彪,是张威的弟弟。丁煜听说这件事,对手下的幕僚说:「金人所忌惮的只有张威。如今李好古擅自杀了他的弟弟,伤了张威的心,怎么办?况且金人在东边,不是张威管辖的地方,如今可以没有李好古,但不可以没有张威。」(丁煜)于是趁著李好古入城拜见,列举他擅自杀死张彪的罪行,将其斩杀,并派人送信敦促张威进兵救蜀。张威十分感激,半夜调兵出发,击鼓前进,在金斗镇打败金人。 西夏来约请宋朝夹击金人,制置司安丙答应了他们。张威认为:「金人还很强大,西夏人又反复无常,不可以轻举妄动。」但安丙不听,最终派遣张威出征,张威勉强出征,命令部下不要轻易出动,诸将到了城下,无功而还。安丙大怒,上奏罢免了张威的兵权。这年,张威在利州去世,最终的官职是扬州观察使。 张威当初在军队中,凭借勇敢被称赞,上阵杀敌打到激烈的时候,就越来越精神振奋,两眼都是红的。每次打仗他不拿其他兵器,只拿一根木棒,号称「紫大虫」,挥动它去横扫敌阵,敌人纷纷后退。荆州、鄂州都是平坦的原野,张威就创造了阵法,名叫「撒星阵」,士兵听到鼓声就聚集,听到锣声就分散。敌人的骑兵到了就鸣锣,步兵到了又击鼓聚集。因此经常胜利。张威管理军队纪律严明,士兵行军常常嘴里衔著枚,很少听到声音。(让士兵)常常给百姓让路,买食物就给双倍于市面的价钱,始终没有人敢喧哗。张威善于驾驭士兵,隐隐有尊俎折冲的风范。所以所到之处都立下战功。


张威的人物简介

张威(生卒不详),南宋抗金名将。字德远。成州(今属甘肃)人。张威用兵如神,每战皆捷,抗金保蜀,灭贼平叛,功绩显著。却只因与帅将意见不合而被罢官,南宋权奸之嚣张,皇帝之昏聩于此可见。张威出身贫寒,以武勇被录为骑兵。当时军中马料多,一匹马给米五石,骑兵多以其余而自给。军中总领得知后,按实制裁,张威惧怕而逃走。后到隆庆府后军效用,但军饷无以糊口,只好以卖药维持生计。有人说张威有才勇,于是官府令其戍边。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宋举兵北伐,张威奋勇杀敌,屡败金兵,以功晋本军将领。后奉命收复四川州郡,收复西和州,以武勇升为统制,于是远近闻名。之后,张威与金人战,又屡立奇功,升调为荆鄂都统制,后改为沔州都统制,驻扎襄阳。嘉定十二年(1219),金兵分道入蜀,宋军连连失败。利州路(今四川广元)安抚使丁焴闻金人深入,急忙派人招张威发兵襄阳救蜀,因为当时金人最怕的正是张威。张威夜半调兵遣将,鼓行发军。至蜀,首破金人于金斗镇。金人虽败未退,张威亦按兵不动,却密遣部将石宣带兵偷袭敌军,于是大破金军。西夏派使遣宋军共同进攻金人。四川宣抚使安丙准备答应,张威认为“金兵尚强悍,夏人多反复,宋军未可轻动”。安丙不动,派将领王仕信赴巩州会合西夏兵,又命张威与程信等将分道并进。张威兵往秦州(今甘肃天水),但并不急迫。宋军诸将至金人城下,无功而还。安丙甚怒,上奏朝廷罢了张威的兵权。这年,张威卒于利州,官司职为扬州观察使。张威初在行伍,以勇见称。进为偏将后,每战辄胜,金人闻名丧胆。张威临战,每至战酣则更加精神抖擞,两眼皆赤,故时号:“张红眼”,又号“张鹘眼”。张威也自立旗号为“净天鹘旗”。张威带军纪律严整,行军时都衔枚而进,罕闻其声。每遇百姓,军马则避路而让,买食物则以数倍价钱给卖主,受到百姓的欢迎。其晚年嗜欲多疾,故未长寿。

《宋史·张存传》全文翻译

《宋史·张存传》 原文 : 张存,字诚之,冀州人。举进士,为安肃军判官。天禧中,诏铨司以身言书判取士,才得二人,存预其选。知大名府朝城县,寇准为守,异待之。御史中丞王曙,屡荐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仁宗初亲政,罢百官转对,存请复之。又言:「前者曹修古辈同忤旨废黜,布衣林献可因上封事窜恶地,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因引周昌、辛毗事,以开帝意。西边动兵,以天章阁待制为陕西都转运使。黄德和之诬刘平也,存奏言:「平与敌接战,自旦至暮,杀伤相当,因德和引却,以致溃败。方贼势甚张,非平搏战,其势必不沮;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身既陷没,而不幸又为谗狡所困,边臣自此无复死节矣。」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元昊求款附,议者犹执攻讨之策。存建言:「兵役不息,生民疲弊。敌既有悛心,虽名号未正,颇羁縻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以母老惮行,徙泽州,还为待制。契丹与元昊结昏,阴谋相首尾,聚兵塞上而求关南。存言:「河北城久不治,宜留意。」乃以为都运使,尽城诸州。入知开封府,复使河北。王则反,坐失察,降知汀州。久之,以吏部待郎致仕。存性孝友,尝为蜀郡,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与宾友燕接,垂足危坐终日,未尝倾倚。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卒,年八十八,谥恭安。 (《宋史·列传第七十九》)


上一篇:旅游线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