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紫癜

时间:2024-12-11 21:11:43编辑:小早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临床表现 3 病因 附: 1 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穴位 1 拼音 xuè xiǎo bǎn jiǎn shǎo xìng zǐ diàn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 2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自发性皮肤瘀点和瘀斑,粘膜和内脏出血。检查可见血小板减少及出血时间延长。 3 病因 血小板减少的发病原因为: (1)骨髓巨核细胞受损(常见于药物、肿瘤骨髓浸润、感染、尿毒症等原因)引起的血小板生成减少。 (2)血小板破坏过多,循环中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病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 (3)由于脾大,血小板大量阻留于脾池内,往往超过血小板生成的数量,使外周血小板减少。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疾病,60~80%病人血清中可查到抗血小板的抗体。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破坏血小板,使之减少,这一过程在脾脏中进行,如切除脾脏,血小板可迅速上升。急性型多见于儿童,起病急、发烧、血小板显著减少、皮肤粘膜出血及内脏出血。经治疗数周内可恢复。慢性型多见于成人,起病缓慢。女性青年为多,反复发作,皮肤瘀点,子宫出血,持续可达数月至数年。经治疗部分病人可缓解。反复发作者常表现为脾大。确诊后可应用糖皮质激素、输血及输血小板,以及应用免疫抑制疗法。也可以行脾切除疗法。 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穴位 脾俞 IgM、IgA、IgD则增减不明显。从而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脾性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症状好转。对血糖的影... 紫外线穴位照射法 气管炎、流行性感冒、丹毒等。但对紫外线过敏的患者,以及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肾功能障碍者禁用。... 血郄 径比均有显著变化。对血小板的影响: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针刺血海、三阴交、膈俞,每日1次,发现针... 血海 径比均有显著变化。对血小板的影响: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针刺血海、三阴交、膈俞,每日1次,发现针... 肝俞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循环中血小板数减少,引起皮肤、粘膜出血,重者内脏亦有出血,具体可见鼻衄或牙龈出血,成年女性月经过多。严重病人可有呕血、便血。极少数病人可发生脑出血,出现颅内高压表现,甚至昏迷。另外,还有头昏、疲乏无力等表现。

查体可见皮肤和粘膜可见瘀点、瘀斑,严重者呈大片瘀斑或血肿;口腔粘膜可有血泡,牙龈渗血;肝脾不大或轻度肿大;颅内出血者可有神经系统体征。

临床以出血为主要症状,无明显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血小板计数<100×109/L,骨髓核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总数增加或正常,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PAIgG、M、A),血小板寿命缩短,并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即可诊断。

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症状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上一篇:月半弯 陈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