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最大规模的海战是哪场?
楼上的都真无知,公认的人类史上最大的海战是“莱特湾大海战”。可谓空前绝后。是日本帝国联合舰队呵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决战。莱特湾海战(英文:Battle of Leyte Gulf,日文:レイテ冲海戦),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以两军投入战场的军舰总吨位而言,莱特湾海战堪称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海战进行的时间从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内,日军与盟军投入船舰总吨位超过两百万吨,其中盟军舰队多达133万吨,日本海军则达73万吨。21艘航空母舰、21艘战列舰、170艘驱逐舰与近2,000架军机参与了战斗。日军虽居劣势,但在塞班岛、马里亚那群岛等战役皆失利后,若再丧失菲律宾或台湾,其帝国“南线”资源输送本土的命脉将断绝,在东南亚与中国、朝鲜、本土的联系将被切断。日本因此决定孤注一掷,企图击退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并打败其海上力量。而盟军几经考虑后,放弃攻打台湾而先从菲律宾登陆,并决心以优势军力掩护登陆,并一举击溃前来支援的日本帝国海军。结果如所预料,数量上远居于劣势的大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战败。巡洋舰以上重型军舰13艘被击沈,日本在菲律宾一带海基与陆基航空力量被消灭,严重打击了日本全局的实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战役也为后来美军成功攻下菲律宾群岛、冲绳岛等地打下基础。由于战局无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组织地发动神风特攻队自杀攻击。10月21日澳大利亚所属巡洋舰澳大利亚号被重创,似乎显示特攻有些效果。从10月25日起,日军开始有组织地对盟军舰艇进行自杀式攻击。
二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在哪里
二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在哪里在这场激战中,美国派出了十六艘航母和大量的舰艇和飞机,而日本方面则压上了全部的海军舰艇。双方交战激烈,火力密集,许多船只相继沉没。由于双方实力相当,战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但最终美国获得胜利。莱特湾海战是一场不可磨灭的历史事件,成为了海战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改变了二战的进程,也对于后来的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场海战中,航空母舰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凸显出来,成为了未来海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二战后,老日本帝国海军沦为泡影,美国则霸占了菲律宾周边海域和空域,堵住了日本和东南亚重要资源之间的海上运输线。1、莱特湾海战发生的背景二战后期,美军在太平洋屡战屡胜,特别是在马里亚纳海战后,日本的“绝对国防圈”崩溃。海上运输线被切断,日本面临着菲律宾、台湾和本土被美军登陆的风险。为了应对危险,日本制定了“捷号作战计划”,将其分为四个子计划并根据地区进行划分。其中,“捷1号”针对菲律宾地区,“捷2号”针对宝岛,“捷3号”针对本州、九州、四国和小笠原群岛,“捷4号”针对千岛群岛和北海道。根据计划内容,在上述四个子计划以东地区的日本据点,不会再进行增兵,当地驻军固守,以海军辅助日本陆军防守、击退美国登陆部队,以保住日本本土和重要海上交通要点。通过这一策略,日本试图收缩凝聚力量,应对危险。1944年10月19日,美军在舰载机和舰炮掩护下在菲律宾莱特湾附近登陆。日本紧急修改攻略计划,丰田副武命令四个方向部署日本海军:(1)栗田健男中将指挥五艘战列舰、十艘重型巡洋舰及数艘轻型舰队组成的“中央编队”在新加坡出发,绕道圣贝纳迪诺海峡开入莱特湾,以剿灭美军登陆部队;(2)西村祥治中将指挥2艘战列舰、1艘重巡、4艘驱逐舰从文莱出发前往苏里高海峡,以争夺莱特湾制海权与美军交手;(3)志摩清英中将率领两艘战列舰、八艘驱逐舰从宝岛出发,同时指向苏里高海峡,预备与西村舰队一起夹击莱特湾美军,2、3两个舰队合称为“南方编队”。(4)小泽治三郎中将指挥日本残存的4艘航空母舰作为诱饵,吸引美军主力,让莱特湾美军失去空中支援,以便“中央编队”和“南方编队”实现作战目的,小泽的舰队被成为“北方编队”。2、莱特湾海战经过1944年10月相继爆发的“的锡布延海战”、“苏里高海战”、“恩家诺角海战”、“和萨马岛海战”共同构成了“莱特湾海战”。1944年10月23日,栗田健男的中央编队快速向美军登陆区域航行,妄图依靠夜色掩护接近美军舰队发动突袭。然而美国的潜艇部队提前发现了他们,日军中央编队旗舰“爱宕”号巡洋舰被美国潜艇以4发鱼雷击沉,“摩耶”号巡洋舰也在被潜艇鱼雷命中4分钟后沉没,“高雄”号巡洋舰被击重伤退出战斗。短时间内,日军中央编队的巡洋舰就损失了三分之一,舰队指挥部临时迁移到“大和”号战列舰上。然而日军指挥官虽然意识到已被美军发现,但是仍然命令舰队在没有空中掩护支援的情况下,按照预定目标航入锡布延海。10月24日,美军将领哈尔西命令第七舰队舰载机分批轰炸日本中央编队,只能依靠高炮还击的日军显然没有什么战斗力,“大和”与“武藏”这两艘就日本海军最后的骄傲相继被击中,“武藏”号最终沉没于锡布延海底。在日军中央编队遭受美军轰炸的同时,南方编队的志摩和西村舰队也即将驶入苏里高海峡,两支舰队在进入海峡时只距离大约40海里,但是两支舰队却完全没有协同作战的意思,因为志摩和西村舰队分属不同的上级领导,日军高层指挥系统的混乱可见一斑。西村舰队率先进入美军伏击圈,美军舰队用鱼雷击沉了“扶桑”号战列舰,随后又用正面交叉火力击沉“山城”号战列舰,随后在经历短暂的战斗之后,西村舰队全军覆没。随后志摩舰队进入抵达西村舰队的战斗区域,在观察了战场态势以后,志摩清英下令舰队以烟雾弹为掩护迅速撤离,慌忙撤退途中志摩的旗舰“那智”号还撞上了西村舰队正在起火燃烧的“最上”号巡洋舰,让这艘舰伤上加伤。10月24日傍晚,美军第38特遣舰队第3支队的侦察机在吕宋岛东、莱特湾北的恩加诺角发现了诱饵部队小泽治三郎的“北方编队”。其编队内的4艘航母已经是日本海军最后的家底,并且一共只有九架舰载机。发现小泽编队之后,哈尔西下令挥师北上解决日本“主力”舰队,随着美军六波舰载机的轰炸,日军"瑞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瑞鹤"号四艘航母全部沉没,小泽带领残存的寥寥几艘舰艇逃回基地。而前面被打了伏击的真正主力“中央编队”在萨马岛海域与美第七舰队相遇,在一番激烈的战斗之后,栗田下令舰队向北撤退。至此,莱特湾海战结束。总体来说,莱特湾海战已经是就日本海军最后的挣扎,这场战争抛却战术层面的优劣不说,仅仅是当时美日两国巨大的综合国力鸿沟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多年的战争,日本海军早已把当年偷袭珍珠港换来的短暂战局优势消耗殆尽。
二战中美日海战主要有哪些战役
一、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航空母舰机动部队对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实施的战略突袭。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欧洲战局的发展和《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日本为夺取美、英、荷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殖民地,加速南进的战争准备。1941年初,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上将拟制了袭击珍珠港的计划,后得到海军军令部批准并由御前会议最后定下决心。袭击珍珠港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企图是:以突然袭击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夺取制海制空权,以消除其对日本南进的威胁。日军袭击珍珠港,给美国太平洋舰队以重创,从而在太平洋上掌握了制海制空权,为进攻菲律宾、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创造了条件。二、菲律宾战役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为粉碎美菲军队和美国亚洲舰队,攫取资源丰富的美属殖民地,给以后进攻荷属印度和澳大利亚创造有利条件而实施的战略性战役。此战,是日本陆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攻占众多群岛的第一次大规模合同战役。它证明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对于登陆兵上陆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菲律宾的丧失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三、珊瑚海海战1942年5月4日-8日 珊瑚海大战是航空母舰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交战双方在大约1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打了整整5天,除了飞行员,双方自始至终没有见面,开创了世界海战史上的崭新形式。 这次海战结果,虽然日军取得战术的胜利,但是由于美军集中主要力量对付日军的航空母舰,大大削弱了日军的作战力量,使其被迫放弃了登陆莫尔兹比港的计划。四、中途岛海战1942年4月18日,美国杜里特尔航空队空袭东京后,日本便决定实施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战役。战役目的是夺取中途岛作为前进基地,将海上防线推进到中太平洋,以保障日本本土和日军南进侧翼的安全,并诱歼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军仅剩重型航空母舰1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并损失大量飞行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五、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太平洋战争期间,日、美两国军队于1942年8月~1943年2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进行的岛屿争夺战。中途岛海战后,日军为夺回战略主动权,进逼美军反攻基地澳大利亚,决心再次发起攻势,占领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从此,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美军则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和进攻。瓜岛争夺战是太平洋战争中一场空前残酷而激烈的大搏杀。这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争夺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战役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偷袭珍珠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菲律宾战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珊瑚海海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途岛海战
二战美国的海军兵力部署,和海军所有战役
不好意思,美国军力分布网上是没有的,就是有,也不会准确。但各个重要战役我帮你整理了出来。
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 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 珊瑚海之战 1942年5~6月,日本为了切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联系,相继进攻所罗门群岛和莫尔兹比港,日本海军掩护陆军行动,在珊瑚海海战中,日海军与美军相遇,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间发生的海战,海战中日本损失一艘轻型航空母舰“祥凤”,另有两艘航空母舰受到重创(其中“翔鹤”号受损较重,“瑞鹤”号失去大量精锐飞行员和飞机),而美国损失列克星顿号航母,约克城号受伤。日军未能实现其战略目标,向莫尔兹比港的进攻被遏制。
中途岛战争
在此之前,1942年4月,美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在哈尔西海军中将的指挥下,搭载16架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轰炸日本东京、神户等地,虽然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但刺激了日本神经。日本认为这些飞机来自中途岛,因而匆忙间发起中途岛战役。而美国在此之间就破译了日军密码,对日军的下一步目标有了明确认识。在中途岛海战(6月5日—6日)中,日军兵力分散,对美军估计不足,且指挥混乱,被美军突袭成功,五分钟之内损失三艘精锐的航空母舰,元气大伤,虽然剩下的“飞龙”号航母成功重创了美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但也被尾随而来的航母舰载机击沉。此役中,日军第一机动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另有1艘重巡洋舰沉没,同时还损失各种飞机300多架,100多名富有经验的航空人员阵亡。中途岛海战也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由此开始,日本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守。
瓜岛战役
1942年8月7日,美军开始局部反攻,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群岛登陆,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围绕着瓜岛的争夺,日美双方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过大小海战三十余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海战就有六次,双方损失的驱逐舰以上的作战舰艇各24艘,美国海军阵亡约3300人,伤约2500人;日本海军的伤亡则高达2.5万人。在瓜岛的地面作战中,美军参战兵力最多时达到6万人,阵亡1592人,负伤4200余人,日军投入瓜岛的陆军兵力约3.6万,战斗中阵亡约1.4万人,因伤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9000余人,合计死亡近2.38万人,还有1000余人被俘。
菲律宾海战
美军仅2艘航母、2艘战列舰和1艘巡洋舰受轻伤,无一艘军舰沉没,舰载机损失117架。日军被击沉航母3艘、油船2艘,被击伤航母3艘、战列舰、巡洋舰和油船各1艘,舰载机损失404架,占全部舰载机的92%;岸基飞机损失247架,几乎全军覆没;此外日军出动的36艘潜艇也被击沉20艘。虽然联合舰队侥幸逃脱了被歼灭的命运,但飞机和飞行员的损失,日军在短时期里是无法补充的,经此一战,日军可以说其海军的核心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随之彻底落入美军之手,从此后,日军舰队失去了远洋作战的空中支援,使日军在以后的战争中更为被动和困难,而美军取得了战略主动和战区制海权、制空权,能够从容选择下一个进攻的目标,获得了更大的主动。莱特湾海战 这场大海战美军参战兵力多达航空母舰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护卫舰25艘,运输舰后勤辅助舰592艘,飞机近2000架。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1艘,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被击伤护航航母4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3艘,潜艇1艘;损失飞机162架,人员伤亡不足三千。日军参战的兵力可以说倾其所有,共有航空母舰4艘,航空战列舰2艘,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14艘,轻巡洋舰7艘,驱逐舰32艘,飞机约600架。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0艘;被击伤航空战列舰1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损失飞机288架,人员伤亡超过一万。经此海战,日本海军几乎丧失了远洋作战能力,也就失去了战场制海权,从而使陆地上的第14方面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
硫磺岛战役
日军守备部队阵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计23388人。日军其他损失为飞机90余架,潜艇三艘。美军阵亡6821人(其中陆战队阵亡5324人),伤21865人,伤亡共计28686人。美日双方伤亡比为1.23:1。美军在硫磺岛的惨重伤亡,使美军的高层意识到如果进攻日本本土,一定会遇到比在硫磺岛更顽强的抵抗,美军的伤亡将会更惨重,因此,日后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担心在日本本土登陆将会遭到硫磺岛那样的巨大伤亡。
冲绳战役
美军伤亡7.5万人,损失飞机763架,舰艇404艘,坦克372辆;日军伤亡11万人,被俘9000人,损失飞机7830架,舰艇20艘。此外,岛上平民死亡超过10万人。该战役被丘吉尔称为“战争史中最激烈最著名的战役之一”。1945年3~6月,美军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占领硫磺岛和冲绳,迫近日本本土。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为了保住本土和朝鲜,日本进行了空前的战争大动员,叫嚷“本土决战”。美国也计划组织在日本九州岛南部和关东平原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代号是“奥林匹克”和“冠冕”。 最后的统计美军伤亡情况 :美军死亡12万人,伤亡43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死亡人数: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陆军一共死亡1140429人,海军一共死亡414879人整理了很久,希望对你有帮助,也希望你采纳我,有疑问可以追问,谢谢!
莱特湾海战
莱特湾海战1944年10月24—2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国海军与日本海军为争夺莱特岛,在莱特湾进行的空前大规模的海战。美军统帅部在1944年6—7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之后计划夺取菲律宾群岛(参见菲律宾战役)。这次战役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从攻占莱特岛开始,因为该岛能控制太平洋通往南中国海的各个出口。10月20日,美军开始在莱特岛登陆(司令为麦克阿瑟上将)。日军统帅部查明美军在菲律宾的主要突击方向后,向莱特湾派去了3个舰艇编队;中央编队(战列舰、巡洋舰组成的主力,指挥官为栗田健男海军中将),南方编队(包括有2个舰艇队,指挥官分别为西村海军中将和志摩清英海军中将)及北方编队(为航空母舰编队,指挥官为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3个编队共有战列舰9艘,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21艘和驱逐舰35艘。菲律宾地区的岸基航空兵(400架飞机)及母舰航空兵(116架飞机)负责消灭莱特地区的美军航空兵。日本海军的任务是在莱特湾消灭美军的入侵兵力和阻止美军在莱特岛登陆。美军统帅部识破了日军的意图,把第7舰队(司令官为金凯德海军中将)和第3舰队(司令官为哈尔西海军上将)展开在通往莱特岛的接近水域。两个舰队共有战列舰12艘,航空母舰25艘(其中6艘轻航空母舰,18艘护航航空母舰,共计有1350架飞机),巡洋舰20艘,驱逐舰130艘及护卫舰11艘。它们的任务是协同已在菲律宾附近展开的潜艇迎击和消灭驶向莱特岛的日本各编队。10月24日,美第3舰队的航空兵攻击了驶入圣贝纳迪诺海峡的日本中央编队,击沉日本战列舰1艘。日本中央编队随即转向返航。但在黄昏到来后,这支编队重新驶入圣贝纳迪诺海峡,并于10月24日午夜以后顺利进入了太平洋(因为美国第3舰队当时已离开圣贝纳迪诺海峡,出动所有兵力去迎击新发现的日本北方编队)。但是,日本中央编队沿萨马岛海岸向南运动时,又遭到了美国第7舰队航空兵的攻击。中央编队由于没有航空兵掩护,在离美军登陆地域约40海里的地方,不得不返航回到圣贝纳迪诺海峡。10月25日昼间,美国第3舰队的航空兵攻击了日本北方编队,在恩加尼奥角附近击沉日本航空母舰4艘、驱逐舰1艘。日本南方编队的行动也遭到了失败,10月24日午夜后,南方编队的第1队在驶往莱特湾的途中,在苏里高海峡遭到美国第7舰队战列舰、巡洋舰的炮火攻击和驱逐舰、鱼雷艇的鱼雷攻击,全军覆没。第2队确信不能突破苏里高海峡而决定返航。交战中,日军首次使用“神风特攻队”攻击美军航空母舰。共击沉1艘护航航空母舰,重创4艘,轻伤1艘。点评:此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但在战术上并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实际上是一场海上混战。莱特湾海战的结果,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8艘、潜艇7艘、损失飞机500架,另有3艘巡洋舰受重伤,伤亡约1万人。美军损失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1艘,损失飞机100余架,伤亡2800余人,另有6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负伤。在宽达600海里的正面上展开的这次海战说明了空军在海上战斗中的愈益增大的作用及雷达器材在海上夜间战斗中的重要意义。这次海战的突出特点是,日本海军各编队之间缺乏统一的指挥,不能协同行动;无论日本海军还是美国海军,各编队之间互通情报都很差。美军由于在这次对日本海军的作战中取得了巨大胜利,掌握了全面的制海权和制空权,这对太平洋上以后战争的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海军则遭到毁灭性打击,不再对美国海军构成重大威胁。1944年12月20日,美军完全攻占了莱特岛,以后又利用该岛作基地,进攻菲律宾群岛的其余岛屿。
莱特湾海战的背景
1944年的太平洋战场上,盟军在攻克了马里亚纳群岛和比阿克岛等战略要地后,开始考虑他们的下一步作战计划。
海军上将切斯特·威廉·尼米兹建议进攻台湾,将日军阻挡在菲律宾。这样盟军可以控制联系日本和南亚的海路,切断日本与它南亚的驻军的联系。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主张在菲律宾登陆,菲律宾也位于日本的生命线上,将菲律宾让给日本对美国来说是一个丢脸的事,而且麦克阿瑟1942年逃离菲律宾时曾经发誓重返故地。
最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做出最后 决定 ,他决定在菲律宾登陆。日方对盟军的步骤也很清楚。联合舰队最高长官丰田副武制定了四个方案:捷1号作战方案是针对菲律宾的重大海军作战方案,捷2号作战方案是针对台湾的作战方案,捷3号和捷4号作战方案分别是针对琉球群岛和千岛群岛的作战计划。所有四个计划都是孤注一掷的、复杂的和大胆的行动计划,它们将日本所有的力量都投入一次决定性战役。
美国海军进攻菲律宾的登陆点在莱特岛。托马斯·金凯德海军中将的第七舰队的旧式战列舰以及护航航空母舰用于支持登陆部队。威廉·哈尔西海军上将的第三舰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用于掩护两栖作战并寻歼日本舰队。
1944年10月12日尼米兹的航母对台湾进行了一次空袭来保证那里的飞机无法介入在莱特岛的登陆。日本因此开始执行捷1号作战方案。一波再一波的飞机被投入对美国航母的战斗。在此后3天中日本损失了600架飞机,这几乎是它大部分的空军力量。这使得它的海军基本丧失了空军保护。按捷1号作战方案小泽治三郎中将的机动部队使用显然易被打击的航母将美国第三舰队从其应该保护的登陆力量引走。
美国登陆力量在丧失其空中掩护后受到从西方开入的三支日本舰队的打击:驻扎在文莱的粟田健男中将率领第二舰队进入莱特湾消灭盟军登陆力量。西村祥治和志摩清英中将的舰队组成第五舰队作为运动攻击力量。这三支舰队没有航母和潜艇,完全由水面舰只组成。
显然这个计划的结果是这四支舰队中至少一支要被消灭。战后丰田对美国调查者是这样解释的:“假如我们丧失菲律宾,而舰队幸存下来,那么我们南北之间的海道就被割断了。假如舰队呆在日本领海的话,那么它得不到燃料补给。假如它呆在南海的话,那么它就得不到武器弹药的补给。因此假如我们失去菲律宾的话,那么保存这支舰队也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