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介质是什么意思?
电介质是能够被电极化的绝缘体。电介质是能够被电极化的绝缘体。 电介质的带电粒子是被原子、 分子的内力或分子间的力紧密束缚着, 因此这些粒子的电荷为束缚电荷。 在外电场作用下, 这些电荷也只能在微观范围内移动, 产生极化。 在静电场中, 电介质内部可以存在电场, 这是电介质与导体的基本区别。电介质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等范围广泛的物质,也包括真空。固态电介质包括晶态电介质和非晶态电介质两大类,后者包括玻璃、树脂和高分子聚合物等,是良好的绝缘材料。凡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宏观上不等于零的电偶极矩,因而形成宏观束缚电荷的现象称为电极化,能产生电极化现象的物质统称为电介质。电介质的电阻率一般都很高,被称为绝缘体。变化通常情形下电介质中的正、负电荷互相抵消,宏观上不表现出电性,但在外电场作用下可产生如下3种类型的变化:1、原子核外的电子云分布 产生畸变,从而产生不等于零的电偶极矩,称为畸变极化;2、原来正、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中心彼此分离,称为位移极化;3、具有固有电偶极矩的分子原来的取向是混乱的,宏观上电偶极矩总和等于零,在外电场作用下,各个电偶极子趋向于一致的排列,从而宏观电偶极矩不等于零,称为转向极化。应用于显示的液晶,在静电效应的应用和防护方面的材料,可用于隐形技术方面的微波电介质材料,以及作为结构材料应用的电介质。
什么是电介质?
电介质的特征是以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电极化方式传递或记录(存储)电的作用和影响;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束缚电荷。电介质物理主要是研究介质内部束缚电荷在电或和光的作用下的电极化过程,阐明其电极化规律与介质结构的关系,揭示介质宏观介电性质的微观机制,进而发展电介质的效用。电介质物理也研究电介质绝缘材料的电击穿过程及其原理,以利于发展电绝缘材料。实际上金属也具有介电性质;但金属的介电性是来源于电子气在运动过程中感生出虚空穴(正电荷)所引起的动态屏蔽效应。因其基本上不涉及束缚电荷,故不把金属的介电性列入电介质物理研究的范畴。电介质有气体的、液体的和固体的,分布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