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园地

时间:2024-12-08 22:58:45编辑:小早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研究?

今天上午,在与同事的交流中,我忽然想到这个话题。教学研究,简称“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每年,学校都要制定教研计划,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自学、听课、评课、研讨、讲座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教学小结、教学论文等,正所谓“年年岁岁‘研’相似,忙忙碌碌到退休”。难道这就是教学研究?这样的研究到底有多大的效果?教师们真正投入到研究状态中去了吗?这使我想起曾经令我尴尬的一件事。一次,我到基层学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为了调查的真实性,我特地向教师们说明问卷是不署名的。几所学校下来,我认真阅读了问卷,发现反馈的信息不真实。为了真实了解情况,我联系上其中几名教师(我以往的学生)。他们问我是听真话,还是假话。我要求他们说说真话。他们的真话就是:“您代表进修学校来调研,哪个傻瓜才讲真实情况……其实,我们的教研活动几乎都是走走形式,听课为了完成“听课记录”数量,评课‘形式一片大好’,读书笔记、教学小结、教学反思下下(下载)抄抄……”听后,我才知道此次调研实属徒劳。我又想起我的两名同学,一个公开发表的“论文”达百,一个已出版几本书,不可谓研究成果不“丰硕”。但,前一位发表的却以学生学习辅导为主,后一位的几本书都是“练习册”类的教辅书。他们的研究,其实算不得真正的教学研究。因为教学研究的成果应以教研论文形式展现。同时,我也发现教师中有一些“论文”的“高产作家”,他们的“论文”多数只是陈述一般的教学经验、体会、感受的教学文章,而不是教研论文。一次,有幸向一位大学教授请教教学研究的问题,他一再强调做教学研究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切不可主管臆造,切不可不经过反复验证或充分论证,尤其要做好数据、资料的分析工作。1.从写作的出发点看,教研论文是在对事先选定的课题,进行认真严谨的科学研究之后所撰写的论证课题论点的文章;一般的教学经验、体会、感受,都是在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之后,回过头来对事物发展的进程、经验、教训进行分析与判断的文章形式。可以说,教研论文写作之前的实践是经过设计的、目的性十分明确的实践;而一般的教学文章的写作,往往是工作计划、任务指标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带有明确的教学研究性质。2.从文章的内容看,教研论文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研究对象本身的发展和变化,探求的是研究对象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规律;一般的教学经验、体会、感受文章,所反映的重点常常是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的是该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直接的经验与教训。3.从文章的结构看,教研论文的结构方式比较固定:绪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一般的教学经验、体会、感受文章的结构方式和表现形式则往往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比较灵活丰富。4.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教研论文要求得比较严格: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丰富科学,论证过程严谨;一般的教学经验、体会、感受文章,往往十分强调抽象与概括出来的经验、体会与感受的实践基础,对具体实例非常重视,要求用事实来讲话。5.从科学研究的层次看,教研论文是教学研究成果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一般的教学经验、体会、感受文章,只能作为教学研究成果中的素材,不能成为教学研究的成果而得到认可。可能,有的朋友会指出我在偷换概念,将“教学研究”换为“教研论文”吧?我这样的表达,并不是为了强调教学论文写作的难度,而是从教研成果的形式上来说明一个问题:当前的教学研究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并在落实到校本教研实践中去加以纠正。


教学研究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索,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的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一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只停留在“好玩”、“新奇”、“刺激”的水平上,停留在希望老师给予解释的水平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好奇心”发展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引导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究的期望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从许多方面人手: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教学《浮与沉》时,教师出示两只大小形状一样重量不同的小船,让学生猜一猜:如果把这两只小船同时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小船会浮到水面上,小部分学生认为船会沉到水底。同学们都迫切想知道结果,要求我马上试一试。于是,我把这两只小船轻轻地放到水里,结果出现了一只浮到水面上,一只沉到水底的现象。学生见后,先是感到惊奇,之后纷纷举手发表各自的看法,参与学习的意识极为强烈。利用游戏,同样也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如教学《镜子》时,我让一个学生走到教坛上蹲下,让讲台挡住全身,让其他同学看不见他。然后,我让部分学生到教室后面的黑板写字,让在教坛上蹲下的这个同学“猜”。结果,不论这些同学在黑板上写什么字,都总能被教坛上蹲下的这个同学“猜”对。同学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要求老师作解释。于是,教师先让教坛上蹲下的这个同学说说是怎样“猜中”的,接着教师再出示“潜望镜”让学生观看,学生对“潜望镜”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都很想了解“潜望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积极主动地参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二 巧设疑难,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育有疑,有疑者须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步步激疑、导疑、释疑。正像一篇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一开始就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读者面前,扣人心弦,使人欲罢不能。教学亦是如此,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水与生命》时,学生普遍认为水是白色的。有小部分学生认为水是蓝色的,问其原因,他们都说:大海都是蓝色的,所以水都应该是蓝色的。于是,我拿出一杯豆浆、一杯硫酸铜溶液、一杯清水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马上发现了自己认识上的不足,提出了“水是什么颜色的”的探究问题。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他们都自觉地、主动地寻找办法解决它。如果让学生围绕教师提供的问题展开探究,他们的内心往往缺乏那种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样,学习就会变得比较被动。三 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讨论和辩论是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中常见的方式。讨论,就是把那些有概念联系的客观事物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一起去发现和研究他们观察到的现象、结果,让学生在小组里一块儿思考、相互交流各自在“探究”中所获得的表象,从而形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加快加深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正常讨论和辩论,营造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例如,在教学《雨的形成》这课时,我出示了一瓶刚从冰箱取出来的汽水,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瓶外的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水珠?”。学生根据大量事实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确信小水珠是水蒸气受冷后形成的。当学生持有不同观点而引发辩论时,教师也不要做裁判,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和训练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参与讨论。例如,在教学《燃烧的秘密》这课时,我让学生猜想:蜡烛燃烧后会生成什么?有许多学生认为蜡烛燃烧后会变成蜡,但也有不少学生持反对的意见。我没有给他们作任何判决,而是鼓励他们各人根据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认为蜡烛燃烧后会变成蜡的这一方的同学的观点是: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会有很多烛泪流下来,到最后蜡烛燃烧完后就剩下这些流下来的蜡。持反对意见的同学则认为如果蜡烛燃烧后会变成蜡,那么,蜡烛就永远也不会烧完。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终于得到了共识:蜡烛燃烧后不会变成蜡。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问题或探究出解决办法时,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一方面可以综合集体智慧取长补短,寻找解决问题的多条途径或最佳途径,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同一现象或同一方法的理解。四 充分、灵活利用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应该经常用到的。科学课的教学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探究是最能体现培养目标的一种方式。因此,科学教学要把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时时都要考虑能否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尽可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内容看起来是不属于探究活动的,但是只要我们教师肯动脑筋,也可以把它变成学生很好的探究活动。例如,在指导学生种植芋头时,我让学生分别把芋苗平放、正放、斜放和倒放等多种形式进行种植,之后让学生探究哪种种植方法产量高。在饲养小动物方面,我给了一个“淡水鱼可以在盐水里生长吗?”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探究。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究活动,部分学生写出了质量很高的小论文,获得市的奖励。五 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开放式教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包括的内容也很广,有天文的、地理的、生物的等等,它强调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经历,积极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在对周围世界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说明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就不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因此,科学课的教学也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社会、家庭、网络、课外读物等多种教学资源,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的科学现象的体现。例如,在教学《未来农业》这一课时,我利用许多学生家庭都有一个后院种植农作物的特点,让学生回去进行嫁接活动和改良试验。在教学《节约用水》这一课时,我利用我校近河涌的特点,组织学生对河涌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分析河水受污染的情况等。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终生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上一篇:芳草地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