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臣

时间:2024-12-07 15:42:15编辑:小早

包拯是状元吗

包拯不是状元。包拯二十八岁,考中了进士。包拯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之一,不光是清正廉明、更是断案如神,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是人们申张正义的精神支柱。包拯年轻时人虽长得丑,可学识渊博,可说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公元1027年,包拯与其他学子一样在考期前十多天就来到京城,结识了许多青年才俊,也结识了一些官宦之家的子弟,本来包拯就是有名的才子,在交往中包拯的为人处世与及对眼下时局的评判让大家非常钦佩。有几个官家子弟不知从哪里弄到了一张卷子,对包拯谎称是前科的考卷。请包拯试答一下让大家参考参考。包拯把卷子拿回驿馆认真作答,特别是那篇有关治国的论文,写得特别认真堪称经典之作。第二天拿给了几位官家子弟。到了开考的那一天,包拯才发现本科的考卷与几们官家子弟拿给他做的卷子完全相同。特别是那篇论文题,这时包拯才知上当了。这次考卷早已外泄,但也没办法,只好临场作答。因为时间与心情的原因。反而不如前几天所答的精辟。所以最后包拯的成绩在所有考生中只排到第四十七名,只能列为甲科进士。而无缘于前三甲了。扩展资料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虽然地位高贵,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曾著家训:“后世子孙仕安者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者,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层东壁,以诏后世。”时人也称其“有凛然不可夺之节”,“有所关白,喜面折辱人”,据此可见,包拯的为人已清正刚直得近乎执拗,甚至还有些不近人情,然而,这也正是他与一些庸吏的根本不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王尧臣的介绍

王尧臣(1003年—1058年),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今河南虞城)人。北宋大臣、文学家、书法家。天圣五年(1027年),王尧臣状元及第。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宋夏战争时,历任陜西体量安抚使、泾原路安抚使,于边防部署、将帅任用方面多所建白。后任权三司使,奏止增收民房租及夔州盐井岁课。皇祐三年(1051年),升枢密副使,任内务裁抑侥幸。嘉祐元年(1056年),拜参知政事。卒谥文安。神宗时改谥文忠。有《崇文总目》传世。

包拯考中进士的时候谁是状元

包拯考中进士的那年,状元是王尧臣。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天圣五年的状元是王尧臣。王尧臣(1003年—1058年),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今河南虞城)人。北宋大臣、文学家、书法家。王尧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后被召试回京后,改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因其叔父王冲犯法而受牵连,出知光州。光州饥荒,百姓群起为盗,朝廷欲从重处罚,王尧臣上疏以为此乃灾荒时政务所应抚恤,不可苛责,被仁宗嘉纳。扩展资料:王尧臣(1003年—1058年),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今河南虞城)人。北宋大臣、文学家、书法家。 天圣五年(1027年),王尧臣状元及第。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宋夏战争时,历任陜西体量安抚使、泾原路安抚使,于边防部署、将帅任用方面多所建白。后任权三司使,奏止增收民房租及夔州盐井岁课。皇祐三年(1051年),升枢密副使,任内务裁抑侥幸。嘉祐元年(1056年),拜参知政事。卒谥文安。神宗时改谥文忠。有《崇文总目》传世。王尧臣在位居宰辅的状元臣子中,除上述文韬外,也不乏颇具武略才干、有儒将风范的人。不少状元入仕政途后,担任了正副枢密院即最高军事长官,在戍边、平乱、屯兵、选拔将才等等方面也有不凡治绩。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尧臣

上一篇:大连市电子地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