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有哪些?
一、为科学规范、协调有序、快速高效地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结合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国土资源部应急响应依据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等信息情况,设置A、B、C、D和E(常规方案)等5个级别的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分别由部长、副部长、地质环境司司长、地质环境司副司长和地质环境司工作人员带领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地方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三、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等信息来源主要是:国务院领导批示指示,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国务院其他部门商请,地方速报信息,媒体及其他信息等。
四、启动各级工作方案的决策程序是:国务院启动Ⅰ级应急预案,我部自动启动A级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其他纳入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日常决策程序,由地质环境司汇总信息,提出建议,按程序报部领导决策。
五、A级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分成立或不成立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两种情况,B级以下均不成立,成立领导小组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工作,不成立的由地质环境司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六、各级应急响应工作方案由应急响应组织、应急响应行动和应急响应保障等构成。
(一)应急响应组织
1.A级方案
由部长带队组成部应急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办公厅、地质环境司、应急中心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等。
专家组由院士带队,7人组成。
应急中心组成应急调查组、信息保障组和预警组,配备远程会商、快速探测和卫星通讯等装备,随工作组赴现场。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2.B级方案
由主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副部长带队组成部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办公厅、地质环境司、应急中心和有关单位负责人等。
专家组由正高职级专家或院士带队,5人组成。
应急中心组成应急调查组、信息保障组和预警组,配备远程会商、快速探测和卫星通讯等装备,随工作组赴现场。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3.C级方案
由地质环境司长带队组成部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应急中心、地质环境司有关人员等。
专家组由副高职专家带队,3人组成。
应急中心组成应急调查组,配备相应设备,随工作组赴现场。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4.D级方案
由地质环境司副司长带队组成部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应急中心、地质环境司工作人员等。
专家组由副高职专家带队,3人组成。
应急中心组成应急调查组,配备相应设备,随工作组赴现场。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5.E级方案
由地质环境司处长带队组成部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应急中心有关人员等。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二)应急响应行动
现场应急响应行动,分险情和灾情两种情况。
1.险情应急响应行动
(1)快速了解险情和抢险工作进展;(2)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估险情;(3)必要时,协调相关单位提供遥感资料或航空拍摄事宜;(4)专家会商预测险情趋势,并做好专家意见记录备案;(5)扩大范围调查地质灾害灾情隐患;(6)架设远程通讯设备,实施远程会商;(7)研究提出预警建议和避险排险技术咨询方案;(8)研究决定向地方政府提出技术指导的建议;(9)总结应急工作,提交总结报告,整理资料并归档。
2.灾情应急响应行动
(1)快速了解灾情以及抢险救灾工作进展;(2)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价灾情,预测险情;(3)扩大范围调查区内地质灾害隐患;(4)必要时,联系协调相关单位提供遥感资料或航空拍摄;(5)研究提出抢险救灾技术咨询方案;(6)研究决定向地方政府提出技术咨询建议;(7)做出地质灾害责任认定,并做好专家认定意见备案;(8)架设远程通讯设备,实施远程会商;(9)总结应急工作,提交总结报告,整理资料、归档。
以上是基本处置工作内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响应级别不同,可以增加或减少具体工作内容。
(三)应急响应保障
1.人员调配
一般工作人员分现场工作人员和后方工作人员。前方(现场)人员由调查处置、信息传输和专用设备操作等方面人员组成,具体工作时与省级应急机构工作人员联合组队。后方工作人员由信息、通讯、设备和后勤等方面人员组成,工作重点是为前方(现场)工作组提供保障。
专家组由地质环境司根据应急响应等级和灾情险情特征,从专家库中遴选。
2.装备配置
应急中心做好应急装备配置与保障工作,定期进行检测与维修,行前做好装备安全性、可用性检查和精度校准;应急结束后做好装备清查和登记入库工作。应急响应前,后方工作装备配置尽可能全面。应急出发前先与省级应急机构沟通协调,根据需要,再确定远程携带的具体设备,并做好备份工作。应急工作装备配置,依据应急响应级别和应急工作实际需求,酌情而定。
(1)调查监测装备
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
电子罗盘、地质锤、放大镜、望远镜
手持GPS、激光测距仪
三维激光扫描仪
无人驾驶飞机或轻遥飞机(配置到灾害多发省市)
(2)通讯装备
远程视频会商系统
卫星电话
对讲机
(3)相关软件
专业制图及影像处理(遥感)软件
快速模拟演示软件
智能方案系统软件
地质工程设计软件
(4)车辆
车载发电机
车载应急系统
(5)劳动防护及其他
帐篷、野外工作服装
医药和劳保用品
野外作业安全装备
便携式计算机(带无线网卡)
3.资料保障
应急中心做好资料整理、集成和质量检查工作,逐步建成应急响应信息平台。应急响应资料要求彩色纸介质和电子版同时准备,精度尽可能满足应急要求。具体应急响应工作中,资料保障依据应急响应工作需求酌情而定。
(1)背景信息
行政区划图(MapGIS和JPG)
地形图(MpaGIS和JPG)
地质图(MpaGIS和JPG)
(2)基础地质灾害资料
地质灾害分布
地质灾害发生区域易发程度分区图(MapGIS和JPG)及说明书(Word)
历史灾害情况(Word)
发灾点及其周边灾害发育情况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信息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信息
(3)其他资料
近期降雨预报、地震或重大工程等信息(Word)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
卫星和航空遥感图像及数据
七、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相关机构与职责
(一)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及职责
当国务院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预案时,国土资源部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部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副部长担任,成员由部办公厅、地质环境司和应急中心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响应决策指挥,主要职责任务:1.决定国土资源部A级应急响应启动;2.决定应急响应工作上报国务院的事宜;3.领导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4.部署国务院交办的应急任务;5.决定对外发布的应急工作情况;6.决定国土资源部A级应急响应终止。
(二)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职责
在国土资源部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时,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和地质环境司相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1.承办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专题会议、活动和文电等工作;2.负责接收、核实地质灾害信息,向领导小组报告,并保持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各级国土资源系统以及应急队伍的联系;3.传达指挥部应急指令,并督促检查指令落实情况;4.协调部工作组、各部门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各项应急工作;5.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灾情和抢险救灾工作进展,统一向新闻单位提供灾情及应急工作等信息;6.协助、指导当地政府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7.负责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法、技术研究项目的立项审报和组织实施;8.组织开展应急调研和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负责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9.承办国土资源部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地质环境司
当启动A级应急响应,成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地质环境司与办公厅联合组成办公室,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应急工作任务;当启动A级方案,不成立领导小组,地质环境司承担相当于上述办公室职责,完成部领导交办任务;当启动B级以下级别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地质环境负责全部协调工作任务。
(四)应急中心
应急中心是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的技术支撑单位,在现有技术支撑机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加挂“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达到实体运行目的,其主要职责为:1.组建专家组,进行应急专家库建设、管理;2.承担地质灾害应急值守、灾情汇总工作及上报;3.开展现场应急调查等技术工作;4.架构地质灾害事发地与部之间的远程会商通信网络,确保现场与后方的信息畅通以及会商的顺利进行;5.为现场应急工作和专家会商提供相关资料和技术支持,及时开展相关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趋势预测;6.提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建议措施;7.开展地质灾害应急信息平台建设、运行管理与维护;8.开展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9.技术指导省级相关机构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10.协助编制年度国家地质灾害预案,起草相关技术工作规程和要求,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应急处置技术培训;11.承担指挥部、应急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地质灾害专家库
遴选国内外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分院士专家、正高职专家和一般专家等3个层次,分级分类入库,依据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级别,选取不同层次专家组成专家组,为部应急响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视频会议的意义?
视频会议的出现,标志着企业战略与产品创新的重大突破,也宣告了一个协同办公领域变革时代的到来。企业全体员工、各地分支机构、合作伙伴和大客户以及部分在京媒体和咨询研究机构通过现场和网络直播交互共同见证了这一重大历史时刻。在这里视频会议就选择中目视频会议软件。中目的安全性:1、加密技术:SSL加密通讯,数据传输过程采用AES256位加密技术。2、会议安全:会议密码保护,支持基于SAML或Oauth的SSO。3、抗丢包率:强大的产品性能:抗丢包率达到45%,会议可用率高达99.99% ,服务器三活架构、充足冗余。4、兼容性:防火墙兼容性高,支持H323, SIP协议接入,支持二次开发。上海华万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 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全国范围:多方通信服务业务和国内呼叫中心业务)总部设在上海,在江苏、北京设立分支机构向客户提供客户经理及客服团队全程支持现有服务的中国企业超过6000家为客户提供华万云视频、华万云直播、云通信智能硬件等自主解决方案。华万通信以“通过华万的努力,让客户的沟通更高效”为使命;以“客户的满意,员工的归属、社会的认可”为价值观;以“服务中华,连接万众”为远景。期以自身的持续努力不断得到员工、客户、社会的认同。
武安市国土资源局、管陶乡人民政府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主办单位:武安市国土资源局承办单位:管陶乡人民政府(2013年6月21日)一、演练目的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按照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市国土资源局、管陶乡人民政府在管陶乡盘根村开展地质灾害抢险实战演练。以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检验乡、村干部和群众的应急反应能力,使受威胁群众明白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应急避险场所,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锻炼应急抢险队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组织机构经国土资源局、管陶乡党委政府研究,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演练指挥部,指挥部下设一室六组分别如下:地质灾害抢险演练指挥部总指挥:梁考绩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政委:邢艮安 乡党委书记指挥长:徐相斌 乡长副指挥长:任瑞明 人大主席,刘向东 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元军平 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成员:袁同山 乡组织委员,郭军旗 副乡长,温彦博 副乡长,贺振伟 副乡长,邓旭峰 副乡长,张志 党政办主任,母海东 邯郸市地灾应急技术中心主任,任占兵,马军,陈卫星。1.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袁同山副主任:杨新星、任占兵、郭宝强成员:杨宏伟、郭芳、杜彦杰、白书元职责分工:负责抢险演练有关资料准备,宣传报道和总体协调。活动安排:带照相、录像设备,对演练全程进行摄录(白书元负责)。2.安全转移组组长:郭军旗副组长:郭宝强、陈卫星成员:祁未书、孟保林、杨树伟、郭新义、姬彦斌、申全书、张华明、任志军、程仕博、杨少华、郝晓鹏、许宏亮、贾来旺、杨金华、李斌、郭杰、苗建强、范志杰、赵飞来、路刘军职责分工:将盘根村滑坡内9户28口受险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安置点。活动安排:6月21日8:30在机关集合待命。统一穿迷彩服。3.医疗防疫组组长:贺振伟副组长:白书方成员:卫生院2名医生、尹伟、王飞职责分工:负责演练现场和人员安置点的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活动安排:乡卫生院出动救护车1辆,担架1副,院长带队,抽2名医生着装于6月21日8:00到乡政府集中。4.治安保卫组组长:邓旭峰副组长:王大力成员:张九锋、杨卫国、派出所10名民警主要职责: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及现场治安保卫工作。(拉警戒线)活动安排:派出所出动警车2辆,所长带队,抽10名民警着装于6月21日8:00到乡政府集中。5.后勤保障组组长:温彦博副组长:杨新星成员:王海香、白彦、郭瑞、孟德华主要职责及活动安排:负责演练的后勤保障车辆安排和盘根村人员安置点的后勤保障工作。(发放食品和矿泉水)6.信号组组长:张志成员:张有根、申地伟、冀学凯主要职责及活动安排:按指挥部命令,发布预警、报警信号。张有根广播报警,申地伟敲锣报警,袁双何鸣炮报警。7.专家调查组组长:母海东副组长:马军成员:张志飞、张会军、韩鹏飞主要职责:负责对突发地质灾害的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灾害发生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具体的防治建议。三、观摩单位及人员(1)贺进镇、活水乡、伯延镇主管乡镇长、国土资源所所长及寺西村、前仙灵村、双玉泉村三个地质灾害隐患村书记。(2)管陶乡梁沟、木作、马渠水、赵水沟、朝阳沟五个地质灾害隐患村书记。四、演练时间、地点、假设情况、应急措施(1)演练时间:2013年6月21日15:30(2)演练地点:盘根村(3)演练过程:(邢艮安书记主持)15:20演练单位和参观人员集中盘根村委会演练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就位待命。15:30邢艮安书记宣布演练会开始15:35国土局副局长刘向东介绍演练地点基本情况、演练目的、演练场景假设。基本情况:盘根村位于管陶乡西部,现有农户51户,160口人,耕地面积110亩。滑坡区位于村西北,离村民住房2米外,斜坡40°,高180米,宽90米,面积16200平方米,约24.3亩。2000年山体出现裂缝,东西长60米,缝宽40厘米。2008年村民住房出现裂缝,东西长3米,缝宽8厘米。山体威胁9户28口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演练目的: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提高干部群众临灾反应及自救能力。使受威胁群众明白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应急避险场所。锻炼应急抢险队伍,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场景假设:盘根村6月21日上午10:00,突降暴雨,降雨强度很大,30分钟内降雨30毫米。如果再降雨,极易引发山体滑坡自然灾害。滑坡区内9户28人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急需转移。15:40总指挥梁考绩局长做演练前动员讲话15:50指挥长徐相斌乡长下达命令,宣布演练开始(盘根村支部书记张有根向指挥长徐相斌报告工作过程):盘根村支部书记张有根向指挥长徐相斌报告:“指挥长,我村有可能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危害9户28人的生命和财产,请指示”。指挥长徐相斌立即下达命令:“发布转移预警信号,安全抢险组集结队伍,做好转移群众准备”。报警及各组集结队伍工作过程:(1)信号组发布预警:张有根广播:“请各位村民注意,由于连降暴雨,我村地质滑坡带可能出现险情,请大家做好转移准备”(重复五次)。(2)抢险队集结分组:郭军旗集合抢险队现场安排部署安全转移任务,转移地点为村旧学校(安置点),做具体部署。第一组组长:杜太平抢险组成员:祁未书、孟保林、程仕博、杨少华、郝晓鹏负责转移田长命、杨林用2户5口人及其财产第二组组长:袁双何抢险组成员:杨树伟、郭新义、许宏亮、贾来旺、杨金华负责转移张云生、杜全保2户3口人及其财产第三组组长:张太平抢险组成员:姬彦斌、申全书、李斌、郭杰、苗建强负责转移袁何、李花林、张海军3户12口人及其财产第四组组长:申地伟抢险组成员:张华明、任志军、范志杰、赵飞来、路刘军负责转移杜书风、袁彦学2户8口人及其财产各组组长向指挥长徐相斌报告集结队伍情况:(1)治安组组长邓旭峰报告:“治安组队伍集结完毕,等待命令,请指示”。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拉起警戒线,阻止人员进入滑坡危险区”。(2)医疗组组长贺振伟报告:“医疗组队伍集结完毕,等待命令,请指示”。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做好准备,随时救治转移人员”。(3)应急调查组组长母海东报告:“应急调查组队伍集结完毕,等待命令,请指示”。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做好准备,随时开展现场调查”。(4)安全转移组组长郭军旗报告:“抢险队集结分组完毕,任务目标明确,请指示”。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立即发布预警,转移群众”。报警及转移群众工作过程:(1)报警:张有根广播“请村民注意,我村地质滑坡区已出现险情,请大家立即进行转移”(重复多次)申地伟敲锣报警,袁双何鸣炮报警。抢险队分组入户对口组织帮助对口群众进行安全转移(2)安全转移组组长郭军旗清点转移人员。(3)医疗组医生对群众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4)后勤保障组人员做好转移群众安置工作。(5)治安保卫组在现场设置警戒线,严禁任何人进行滑坡区。(6)应急调查组在现场架设仪器,调查灾害发生原因及发展趋势。各组组长向指挥长报告工作及过程:(1)安全转移组组长郭军旗向指挥长报告现场转移人员情况:“指挥长,盘根村山体滑坡受威胁群众9户28口人的转移工作已全部转移到安全地点”。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列队待命”。(2)医疗组组长贺振伟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转移群众身体状况良好”。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列队待命”。(3)后勤保障组组长温彦博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盘根村转移群众9户28口人的安置工作完毕”。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列队待命”。(4)治安保卫组组长邓旭峰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盘根村山体滑坡受威胁群众的转移工作有序开展,无情况”。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列队待命”。(5)应急调查组组长母海东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通过现场调查,已安排专人监测灾害发展趋势,并初步查明盘根村山体滑坡发生的原因”。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列队待命”。指挥长徐相斌讲话:“同志们,经过大家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奋战,盘根村滑坡区内9户28口人及其财产实现了安全转移,在转移过程中没发生一例伤亡现象,没出现较大群众财产损失情况,达到目标,演练取得圆满成功。16:40邢艮安书记宣布演练结束。(同时作演练小结)同志们,此次演练,极大地增强了乡村干部群众地质灾害抢险的感性认识,锻炼提高了乡指挥部的指挥决策和应急队伍的操作能力,为全面提高我乡地质灾害抗灾的综合能力起到了生动的、关键的宣传教育和灾害预防处置效果,演练后,我乡要专题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会议,组织力量对各村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现在已进入汛期,尤其是梁沟、木作、盘根、朝阳沟、赵水沟、马渠水六个村的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要对地质灾害点引起高度重视,不能放松,麻痹大意,加强24小时值班巡查监测,及时报告,确保安全平稳的度过汛期。16:45市政府韩保魁市长做重要讲话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