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

时间:2024-12-05 22:24:37编辑:小早

曹魏的十位征东将军中,有哪些人和诸葛亮有关系?

征东将军始设于东汉时期,在军中属于杂号将军,至三国时期地位有所提高,曹操将其提升为重号将军,资历深者为大将军。在曹魏集团中,征东将军屯兵于扬州地区,统领徐、扬、青、兖等四州军事。征东与征东大将军有一个共同点,主要目标都是东吴。曹魏先后有十位将领担任过该职务,其中,三人是征东大将军。第一位:张辽。张辽是山西籍名将中的杰出代表,早年跟随曹操四处征战,功勋卓著。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率部进军汉中,命张辽与乐进等人驻防合肥,并给他们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孙权率军进攻合肥时,张辽亲率死士勇闯敌阵,此战中东吴多位大将受伤,十二虎臣中的陈武阵亡。战后曹操论功行赏,任命为张辽为征东将军,假节统领诸军事。第二位:曹休。曹休是曹魏的宗室名将,在曹操创业之初屡建军功。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亲率大军南征伐吴时,任命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领豫、兖二州及张辽、臧霸等二十余军为东路军,在洞口与东吴名将吕范率领的大军展开了激战。此战中,虽然魏、吴双方都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但最终以曹魏战败结束战斗。战后,曹休屯住合肥,统管扬州地区的军事。第三位:满宠。满宠是曹魏集团中山东籍名将的杰出代表,早年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建功无数。曹休病逝后,满宠以前将军之职代为督领扬州地区的诸军事。太和四年(公元230年),朝廷正式任命满宠为征东将军屯住合肥,假节钺统管扬州军事。满宠在职期间,接连数年挡住了东吴征讨合肥的军事行动,令孙权及东吴诸将非常忌惮。第四位:王凌。王凌是从地方上成长起来的曹魏名将,跟随曹休参与了洞口之战后曾担任过扬、豫二州的刺史,在职期间政绩突出,深得吏民的拥戴。正始元年(公元240年),魏明帝病逝后,大将军曹爽为了拉拢王凌,任命其为征东将军,假节统管扬州军事。王凌在职期间,曾与东吴名将全琮交战,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第二年升迁为车骑将军。第五位:胡质。胡质少年时闻名于江淮地区,加入曹魏集团后,先后在扬州和荆州担任过从事及刺史。正始二年(公元241年),胡质率部在荆州的樊城抵御东吴名将朱然时建功,战后被朝廷任命为征东将军,假节统管青、徐二州军事。第六位:孟建。史料中对孟建的记述不多。孟建,字公威,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人。孟建少年时与诸葛亮一起四处游学,关系非常好。后来,二人分别选择了不同的阵营,孟建加入了曹魏集团。原凉州刺史温恢病逝后,孟建接任了刺史一职,由于在地方上政绩突出,后被迁升为征东将军,其它事迹不详。第七位:胡遵。史料中对胡遵的记载语焉不详,嘉平四年(公元252年)迁任为征东将军。期间,胡遵参加了南征伐吴及统领青、徐二州诸军平定毌丘俭、文钦等人的叛乱,其它事迹不详。第八位:诸葛诞。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是曹魏集团一位非常知名的将领,文武兼备,很受曹魏集团的器重。正元二年(公元255年),诸葛诞参与了平定毌丘俭等人的叛乱建功,曹魏朝廷晋升其为征东大将军,假节钺统管扬州诸军事。自诸葛诞之后,曹魏征东将军屯守的治所也发生了变化,从合肥迁到了寿春。第九位:王基。王基是曹魏集团中文武兼备的名将,后期跟司马家族的人走得非常近。甘露三年(公元258年),王基在平讨诸葛诞叛乱时建功,被朝廷任命为征东将军,持节统管扬州地区诸军事,后又迁任征南将军。第十位:石苞。石苞是魏末晋初的名臣,早年在曹魏集团中没能得到重用,直到遇见了司马懿才开始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从尚书郎、护军司马等职逐渐成长为曹魏及西晋集团中的名臣。景元二年(公元261年),王基迁任征南将军后,朝廷任命石苞为征东大将军,假节统领扬州地区诸军事。石苞是曹魏集团的第三位征东大将军,同时,也是最后一位征东将军。

诸葛亮有哪4个亲密朋友,其中成为曹魏征东将军的是谁?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际,不但提出了《隆中对》,为刘备势力的发展,做出了规划,还在长坂坡之战后,出使江东,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为刘备力挽狂澜。但是,我们在阅读史料的时候,可能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在荆州多年,却除了庞统、廖立之外,几乎没有为刘备举荐过什么荆州名士,这难道是因为,诸葛亮在荆州混到了没有朋友的地步吗?答案是否定的,诸葛亮在荆州交友无数,仅是与他最为亲密的,就有四人,其中一个,是向刘备举荐他的徐庶,另外三人则分别是孟建、石韬和崔钧,他们被并称为“隆中四友”,或者“诸葛四友”,那么这四个人,都去了哪儿呢?他们结局如何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一、徐庶相较于其他三人,大家可能对徐庶更加熟悉,那么我们便先从他说起。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徐庶就投奔了刘备,而且不同于演义的是,他早就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并建议刘备亲自上门邀请,这才有了三顾茅庐。不过,长坂坡之战时,他的母亲被曹军俘虏,他无心再辅佐刘备,于是向刘备告辞,北上投奔了曹操。也就是说,真实历史上,他并非被骗去了曹营,也没有对刘备许诺,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谋。不过,他在曹魏,并没有太大的作为,仅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得知了他的消息,认为他因为曹魏人才太多,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埋没。二、石韬石韬,字广元,他是与徐庶一起投奔曹操的人,《三国志》注引《魏略》记载,长坂坡之战的时候,“孔明与刘备相随去,福(徐庶本名徐福)与韬俱北来。”那么石韬在曹魏的成就如何呢?——“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也就是说石韬在曹魏的官职也不高,因此诸葛亮才会感慨“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认为他们二人,都因曹魏人才太多,被埋没了。三、孟建孟建,字公威,是汝南人氏。当初他们几人都在荆州的时候,在一起座谈,常以管仲、乐毅自比的诸葛亮,却说其他三人,最多能够官至刺史、太守等职,而徐庶和石韬,也果然因为不够突出,而遭到埋没。当初孟建北归的时候,诸葛亮还曾劝阻,建议他多游历一段时间,他没有听取诸葛亮的建议,到了曹魏之后,不但曾官至凉州刺史,“有治名”,还曾担任过征东将军,“有官声”,成就不算小。四、崔钧崔钧,字州平,在诸葛四友之中,前期最有成就的人,《新唐书》记载:“(崔钧)字州平,博陵安平人。太尉崔烈 字威之子,议郎崔均 之弟。钧少交结英豪,有名称,历任虎贲中郎将 、西河太守。献帝初,钧与袁绍 俱起兵山东,讨董卓 。后与诸葛亮、徐庶、石韬、孟建等人相善。”也就是说,他年轻的时候,就喜好强交英豪,曾为朝廷命官,还曾起兵讨伐过董卓,但是他最后到底去了哪里,又是什么结局,史料中却没有提及,于是他成为了四人之中,唯一下落不明的人。

上一篇:美酒加咖啡曲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