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市郁达夫中学的历史发展
一段历史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回放?昨天,郁达夫中学用黑白影像以及历史的创造者,一起带人们完成了“时空穿梭”。发黄的老照片,三个时代的校长和教师深情回忆讲述,打开了50年光辉岁月的回望之门。1957年:4只马桶当厕所在今天看来,或许没有人能想像,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创办一所学校。1957年,30岁的华瑞庆出任郁达夫中学的前身———富阳县城关镇民办初级中学校长。建校初期有这样一组数字:2名老师,4块小黑板,35套桌椅,54个学生,外加4只马桶。“当时条件艰苦到什么程度,现在的人绝对想不到。”说起这4只马桶,今年80高龄的华瑞庆记忆犹新。当时,学校校舍在鹳山山腰的恒济堂,没有任何配套设施,也没有厕所。老师和同学找来四只木桶,两只男用,两只女用,中间用一块板隔起来,就成了最初的厕所。没人用时把稻草做的盖子盖上去。一到下课,男生女生从老远就排起队来,轮换着使用。即便这么艰苦,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老师也教得来劲。华瑞庆当时也住在学校里,天刚一亮,他就看到不少学生已经在教室里读书了。那一届学生中,20个左右的学生直接工作,其余的都考上了中专。现在,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学生也超过60岁了。1984年恢复高考以后,情形好了很多。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学校里有了一个食堂。说是食堂,其实小得可怜,无非房间里多一张四方桌,桌上摞着几个旧碗和筷子。每到吃饭时间,老师们走过来打好饭,没有椅子,大家一边围餐桌站着一边吃,交流业务连带着谈天。现任富阳市教育局局长的蒋建民,当时是学校副校长。这时的学校已经开始独立办学,定名为富阳镇初级中学。“学校所有的家当,是一幢设有6个教室的简易二层教学楼,连同活动室,共608平方米。全校四百多师生共用一个水龙头,缺课桌椅,就临时用砖块、木板搭起来凑合著用。”“那时候我和老师们有两个顾虑,一个是场地不够用要到其他学校借教室,学生赶来赶去,安全是问题;一个是不少学生家里没钱交学费,面临辍学。”蒋建民说,当时最普遍的情况是,很多老师把每个月70多元的工资拿出来,给学生垫付学费。学校和老师的关心让学生很受鼓舞,毕业生考上中专和大学的学生超过90%。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学校逐渐确立郁达夫人文精神为校园文化核心。1992年,在征求了郁达夫后人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后,学校正式更名为郁达夫中学。此后还在校园里建起郁达夫先生铜像和郁达夫事迹陈列馆,成立了郁达夫校本课程的研究机构,以郁达夫的同名作品命名的文学刊物《迟桂花》也问世。21世纪:承先生高风砺学子肃的校舍,宽阔的操场,高水准的师资配备,多彩的文体活动。前两个时代的校长和老师们绝对不曾想到,当年简陋得让人难堪的学校,如今已经成长为富阳乃至杭州最有代表性的中学。
富阳市郁达夫中学的学校介绍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在风光迷人的富春江畔,有一所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烈士命名的中学--富阳市郁达夫中学。40个教学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90%,大学本科学历占75%。近几年来,学校确立了“面向全体,分层指导,发展个性,培养特长”的办学思路,提出了“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质量一流”的办学目标,以“为了祖国的富强”为校训,努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的层次和水平。学校连续数年被评为富阳市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先后被授予富阳市对外开放窗口学校、富阳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先进集体、杭州市文明单位、杭州市示范中学、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浙江省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科研兴校200强。学校占地面积30000多平方米,校园内塑有郁达夫烈士铜像,建有郁达夫烈士事迹陈列室,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众多的海内外参观者。学校配有语音室、电脑房、电教中心、实验室、体育设施及丰富的藏书,学校体艺馆正在建设之中,为学校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昨天是富阳市郁达夫中学建校50周年的日子。1100多名校友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一起为母校祝福。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徐鸿道、时任杭州市副市长佟桂莉出席庆祝大会。富阳市郁达夫中学1957年创办,是一所以现代著名作家、革命烈士郁达夫名字命名的学校,位于富春江畔,是富阳初中建校最早、文化底蕴最厚、师资力量最强的学校之一。学校校园内塑有郁达夫烈士铜像,建有郁达夫事迹陈列室。办学五十年来,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输送了近4万名优秀毕业生和合格人才,尤其是郁达夫人文资源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