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听琴

时间:2024-12-02 22:09:56编辑:小早

蔡邕听琴的作者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南)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其中《杨震暮夜却金》已编入小学教材,《强项令》选入中学教材。

蔡邕是个什么样的人?蔡邕听琴典故介绍

蔡邕是蔡文姬的父亲,也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蔡邕一生几经周折,早年曾拒绝朝廷征召,后来迫于无奈只能入仕,但又因获罪被流放。直到董卓入住朝廷蔡邕才被赦免,官至祭酒。蔡邕不仅书法造诣高,还精通音律,蔡邕听琴的典故广为人知,他不仅能听懂琴声内在的含义,还能洞悉琴的弦外之音,可见其功力之深厚。这次我们就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蔡邕,看看他有哪些著名事迹。

历史上的名人,有许多人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因为儒家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一种崇尚礼乐的文化。

音乐,启迪心灵,激发想像。

在古代,人们根据旋律的进行与音调本身的抑扬变化,唤起心灵的丰富想像,来演绎和理解音乐所蕴含的思想。

历史上懂音乐又痴迷音乐的人很多,高山流水谢知音的故事,比今日的“发小”与“闺蜜”,更能体现灵魂的相投。

古代,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古朴的思维让人更能拥有精神的真髓,无论抚琴长啸还是琴瑟之趣,一张琴,浪漫出无尽的美好,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感觉与意境,是大美的享受呀。
一、蔡邕赴宴辨琴声
东汉末期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一直是令我敬慕的东汉名臣,早年拒绝朝廷征召,后出任司徒掾属,升任郎中等职,参与续写《东观汉记》。

蔡邕名气大,威望高,为人温良厚道,耿直正义,深得一部分人敬重,也令一些人厌恶,遭奸佞小人打击报复而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载。

董卓掌权后,慕其才强召为祭酒,随后三日内连续加官为侍中,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

董卓被诛,蔡邕因同情董卓,感叹知遇之恩,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岁。

蔡邕的才华横溢,其书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首创“飞白”书体,“妙有绝伦,动合神功”,生平藏书过万卷,著有文集二十卷。

蔡邕的才华不仅体现在文学书法上,更是精通音律,是一位弹琴高手。

据说某日,蔡邕应邀到一位朋友家中参加宴会,由于他有点事,去的稍晚了一点,当他来到主人的家门口,里面的酒席已经开始了,丝丝缕缕从室内传出了琴韵。

原来这主人特意邀请了一位善于弹琴的乐师,为客人们助兴演奏。

蔡邕对音乐的素养天份极高,还没有进屋,但被琴声吸引,如痴似醉,不由地停下来仔细聆听。

谁知不听还好,这一听着实吓了他一跳,一开始琴声悠扬,但随一波又一波的琴声,突然琴声变得高昂紧绷,沉重浑浊有压迫感,隐隐约约露出一股杀气。

主人们是请大家来作客的,怎么又暗藏杀机呢?

敏锐的蔡邕深感这事情有点蹊跷,心情无限紧张起来,他大惊失色,友人相邀,为什么这琴声杀机四伏,难道是鸿门宴?

想到那些嫉妒诽谤他的小人们,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当机立断,便回转身,悄悄离开了。

蔡邕是声望极高的大人物,主人听到下人报告说这位贵宾已经来到了自己家的门口,却又悄悄折回了,连忙追了出来,问个究竟,是不是礼数不够让他挑礼了。

蔡邕就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原因。

主人便拉着蔡邕来到酒席上,让弹琴的乐师来见蔡邕,并说了蔡邕来了又想走的原因。

乐师听了主人的解释,望着蔡邕不由地失声笑了,对蔡邕说:“先生莫非是刚才我看到螳螂捕蝉的缘故?”

原来,乐师在屏风后面演奏的过程中,恰好瞥见有一只螳螂,正打算捕食一只鸣蝉。那蝉已经要飞走了,而那只螳螂却迟迟没有下手,乐师心中不禁替螳螂暗暗着急。

“先生一定听出来当时我的情绪,不由自主地流露在琴声里,让先生产生了怀疑?”

蔡邕听了这番话,爽朗地笑了:“就是呀,隐隐有杀机!”

看来这琴韵真的与心境有关呀,只有精通音乐的人才会从细微处察觉到不同。
二、《焦尾琴》与《柯亭笛》
蔡邕在江南地区避难的时候,看到一户人家正在做饭,主人往灶膛中填加一块又一块的桐木做燃料,偶尔取了一块木板,随手丢入火中燃烧起来后,猛地爆发出一种非常清脆又响亮的声音。

尽管声音十分短促,而蔡邕却从桐木板爆烈燃烧的声音中瞬间敏锐地感到,这不是一块普通的木板,是一块绝佳的制琴好材料。

他迅速跑到灶膛前,从灶膛中把那块木板扯了出来,买了下来,带回家后,他用这块木材精心制作成一架琴,安上琴弦后一试,这琴声果然非同一般,声音响亮而深沉,唯一的缺欠就是琴板的尾部还残留着被火烧过的焦痕,蔡邕给这架琴起名为“焦尾琴”,于是,“焦尾”成了后世形容好琴的一个术语,演成一个典故。

蔡邕有一年到会稽的柯亭。他发现这里的人们就地取材,都使用竹子作为建筑房屋的材料,连屋檐下的椽子都是一根根的竹子制成的。

蔡邕好奇,经过认真观察,蔡邕发现这些竹子的质地非常适应做乐器,是上佳材料。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他随手抽出一支,凿了几个小眼,制作成笛子,随口一吹,声音悦耳动听,果然非同寻常,被人称之为“柯亭笛”,伏滔在《笛赋序》中说:“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取为笛,奇声独绝”。

蔡邕是中国历史上音乐造诣颇高的人,他的女儿蔡文姬深得家传,颇有天赋,撰写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流传于后世。

一代枭雄曹操就是倾慕蔡邕的才华,不惜重金将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从北地赎回来,也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蔡邑听琴这则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蔡邕听琴这则故事说的是蔡邕曾经做过官,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因而得罪了一帮小人,遭到了邪恶势力的陷害,被充军流放。过了许久,蔡邕又被赦免。
赦免之后,蔡邕带着家人在外面流浪,不敢回到家乡,担心那些有权势的人继续谋害自己。
多年后,蔡邕结束流浪生活,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陈留。有的乡亲们得知这位大才子回来了,都非常高兴,因为蔡邕经常为百姓做好事,威望一直很高,所以,经常有亲朋好友邀请他到家中做客。
有一次,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林仁得知蔡邕回乡了,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宴请蔡邕。盛情难却,蔡邕应约前往。他兴致勃勃地往林仁家走去时,就在走到了林仁家大门外时,他听到屋里弹琴的声音,蔡邕停住脚步,而是欣赏起了琴声。
起初,琴声悠扬,悦耳动听,但是,不一会,琴声变得沉重,一种压迫感阵阵传来。蔡邕听到了琴声里隐约透露出来一股“杀气”。
蔡邕愣住了,多年的流浪生活,使他对任何一种细微的不祥之兆很敏感。他突然警惕了起来,林仁要请我吃饭,为什么屋子里的琴声会隐藏阵阵杀机?莫非是多年不见的朋友变心了?蔡邕不敢多想,也不敢进屋子里了,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他转身就走。
之后朋友多次上门邀请,蔡邕觉得不好推辞,只得又跟随林仁回到了宴席上。经过交谈才知道那天弹琴的宾客当时正弹着琴,弹着弹着,他忽然看到窗外的一棵树上,有一只螳螂,正张牙舞爪地向一只蝉走去。正当螳螂要扑过去时,弹琴的人发行那只蝉飞走了。
弹琴的人担心螳螂捕不到蝉,手上情不自禁地为螳螂助威,大概就在这时,他弹的琴声里充满了“杀气”,正好被门口的蔡邕听出来琴声中隐藏的“杀气”。
蔡邕听完宾客的解释后,也不禁莞尔一笑。一场误会过去,大家都对蔡邕听琴的本领十分赞赏,纷纷惊叹不已。


蔡邕听琴蔡邕做客而返的原因是什么

  东汉灵帝在位的时候,有个大臣名叫蔡邕。蔡邕为人正直,性格耿直诚实,眼里容不下沙子,对于一些不好的现象,他总是敢于对灵帝直言相谏。这样,他顶撞灵帝的次数多了,灵帝渐渐讨厌起他来。再加上灵帝身边的宦官也对他的正直又恨又怕,常常在灵帝面前进谗言说他目无皇上,骄傲自大,早晚会有谋反的可能,蔡邕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他自知已成了灵帝的眼中钉、肉中刺,随时有被加害的危险,于是就打点行李,从水路逃出了京城,远远来到吴地溧阳,隐居了起来。  蔡邕爱好音乐,他本人也通晓音律,精通古典,在弹奏中如有一点小小的差错,也逃不过他的耳朵。蔡邕尤擅弹琴,对琴很有研究,关于琴的选材、制作、调音,他都有一套精辟独到的见解。从京城逃出来的时候,他舍弃了很多财物,就是一直舍不得丢下家中那把心爱的琴,将它带在身边,时时细加呵护。  在隐居江南吴地溧阳的那些日子里,蔡邕常常抚琴,借用琴声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反遭迫害的悲愤和感叹前途渺茫的怅惘。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  忽然,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抬头竖起耳朵细细听了几秒钟,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来到炉火边,蔡邕也顾不得火势,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一块做琴的难得一见的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烧伤了,他也不觉得疼,惊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蔡邕就将它买了下来。然后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费尽心血,终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  这把琴流传下来,成了世间罕有的珍宝,因为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人们叫它“焦尾琴”。  灵帝不识人才,使蔡邕落魄他乡;而焦尾琴又何其有幸,遇到了蔡邕这样慧眼识良材的音乐专家,终于使一身英华得以展现。这两件事情形成了鲜明对比,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是一样的:要爱惜人才、尊重人才,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才能并合理地使用,做到人尽其才。


蔡邕听琴的故事,蔡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蔡邕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大儒,他不只是在经史子集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曾经提出要修订儒家经典,在书法上也是造诣深厚,他的书法是当世一绝,被评为“骨气洞达、有神气”。不只是如此,蔡邕在音乐上也是有着很深入的研究,这其中还有一个蔡邕听琴的小故事。  蔡邕为人正直,当时的官场又是非常黑暗,所以蔡邕在官场上很难生存,后来不得不弃官回乡过着隐居的生活,家乡的父老乡亲听说蔡邕回来了都很高兴,很多人都请蔡邕前去做客喝酒,有一次蔡邕的一个好友邀请蔡邕赴宴,蔡邕也就去了,蔡邕到的时候里面已经开始喝酒了,蔡邕在门口听到了一阵琴声,于是就倾听起来,哪知道突然间琴声之中竟然传来了一阵阵的杀意,蔡邕当即心惊:“用音乐来邀请我,为什么还会有杀机的?”蔡邕想到自己在官场上常常和那些奸臣宦官作对,难道是那群奸臣要杀自己?于是转身就走。当时蔡邕在当地有着不低的声望,所以主人家就感到很奇怪,还以为是自己招待不周,就留住蔡邕问他为什么离去,蔡邕见到主人家这么真诚不像是受了奸臣贿赂来谋害自己的,就将自己刚才从琴声中听到杀意的事情全盘托出,在座众人全都很吃惊。弹琴的人就出来解释说他当时看到了一出螳螂要捕食鸣蝉的画面,心中激荡起伏,可能就是那时候杀意流露在琴声之中。蔡邕听完之后知道是自己太过敏感了就笑着向友人赔罪,并且说:“你的琴艺真是好啊。”

上一篇:舟山自贸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