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图片及制作流程
陶器,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将一些黏土或者是陶土捏制后,然后用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器具。陶器有着很悠长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粗糙的陶器发展成为今日精美的陶瓷,可以说是一件历史的见证物。在古代,人们制作的陶器物品大部分都是用做生活用品,而如今人们都把它当作古董工艺品去收藏。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陶器作品的制作流程。 八大制作流程 1.练泥 练泥,具体来说就是从矿区中把瓷石采取出来。第一步,人们必须用工具把瓷石敲碎,敲成大约5到6厘米左右的块状,第二步是利用水碓舂把它舂成粉状,为了除去里面的一些杂质,还要将它进行淘洗,然后经过沉淀之后,把它制作成一块块的泥块。然后在泥块中加入水,可以用人手或者其它方法泥块中的空气挤压出去。 2.拉坯 拉坯,是制作陶瓷形状的第一道工序。实际上就是把泥团放在一个转盘中心,然后按照自己想要制作的陶瓷物件的随手拉出大概的坯体。 3.印坯 印坯,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些半干的坯作品,放在模种上,然后用手均匀的把坯体拍到模种的外壁,最后将胚体脱模。 4.利坯 利坯,也可以叫做修坯或旋坯,就是将坯体放在辘轳车的利桶上,然后转动车盘,用刀具一边旋转一边削胚,目的就是让坯体的厚度变得一样,让表面变光洁。 5.晒坯 晒坯,就是把加工好坯体放置到木架上晾晒。 6.刻花 刻花,就是使用一些竹片、骨或金属制的工具,在晾晒干的坯体上面刻上一些不同的花纹或图案。 7.施釉 施釉,就是帮胚体上一层釉。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施釉的工艺是很难掌握的。因为施釉时要做到釉色均匀是比较难的。制作时,要注意釉的流动性,才能准确把握这道工序。 8.烧窑 烧窑,这是最后一道工序了,首先要把陶瓷胚体装进一个匣钵中,因为匣钵可以保护胚体不受污染。烧窑的温度要达到1300度左右,然后经过一天的烧窑,陶瓷作品就可以出窑了。 以上就是小编想要为大家介绍的有关陶器物品的制作方法流程,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一些可以制作陶瓷的作坊尝试一下。虽然以上的步骤流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想要制作出一个好看、精美的陶器作品是没有这么简单的。就拿刻花来说吧,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在使用刻刀来刻画一些细小的图案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毁了整个胚体。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陶器的制作
陶器的制作流程如下:1、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将瓷石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2、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3、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4、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5、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6、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7、施釉:普通圆器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8、烧窑:首先把陶瓷制品装入匣钵,匣是陶瓷制品焙烧的容器,以耐火材料制成,作用是防止瓷坯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污染,尤其对白瓷烧造最为有利。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术指导,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9、以上就是瓷器制作的全部流程。
陶器是什么朝代发明的 陶器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1、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进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据考古资料发现,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出现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
2、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写道:“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载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最初是用泥糊在编织物上烧成的,后来就直接用泥制坯烧制了”。据考古资料发现,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出现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大致相当于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前)的早期或中期。
3、陶器的发明和制陶瓷业的兴起,不仅大大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使人类的定居生活变得更加稳固。在漫长的蒙昧时代,人类只能被动地利用天然材料,将其加工成石器、骨器、木器等。但这类器物仅仅改变了材料的外部形态而并未改变其内在性质,可是制陶术的发明,却充分利用火的威力,完全改变了泥土的化学性质,从而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人造材料一陶。若与石块、兽骨、木材相北,泥土显然是一种更为丰富、更便于加工成型和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
4、因此可以说,新材料“陶”的出现,为人类进一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拓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新天地。
陶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制陶的发明与人类知道用火有密切的关系,被火焙烧的土地或者粘土因落入火堆而变得坚硬定型,可能促使原始先民有意识地用泥土制作他们需要的器物。因此,就一般意义来说,制陶完全可能由不同地区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发明,而不一定需要其他地方人群的传授与教导。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与磁山文化的陶器和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不论形制、器类、工艺与装饰都不一样,显然都是各自独立发生的。 制陶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制陶时,首先需要采集一些特别的黏土,对黏土进行化学处理,并加入特殊的材料,处理过的土经机器压模或手工捏制,制成各种形状,然后将其放置在高温炉中加热,直至成形,最后再上釉。这样一件陶器就做好了。我国发现的较早的陶器是在6000年前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时期,而且此时的品种极为丰富,这表明,当时的制陶业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了。但是,陶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发明者又是谁?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最早的陶器是由神农氏制造的,时间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孔子《逸周书》记载,神农氏使用了陶器耕田。当然,神农氏是否确有其人,人们还在探寻之中,但是古人曾用陶器作为农耕用具却是事实。第二种说法认为是燧人氏制造了陶器。据说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和结绳记事。燧人氏是否有其人同样值得怀疑,但是陶器发明在钻木取火和结绳记事时期,这种说法却有可能是真实的。第三种说法是虞舜发明了陶器。《史记》中就有虞舜在河滨制陶的记载,这种说法看来比较可信。此外,还有不少学者指出,陶器并不是具体某人发明的,而是无数先民在生产实践中逐步改进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