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症状

时间:2024-12-01 19:45:12编辑:小早

母乳性黄疸症状

  现在有很多出生的孩子,脸上会黄黄的,这种症状就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一种是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生理性黄疸,随着月数的增加,就会慢慢消失,那么母乳性黄疸的症状是什么呢? 母乳性黄疸症状?   有些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会出现黄疸的症状,生理性的黄疸会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逐渐消失,但是有一种母乳性黄疸是和母乳喂养息息相关,一般多件于足月儿。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足月儿多见。那么母乳性黄疸的症状是什么呢?   特征为新生儿以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可持续数周到数月,而其他方面正常。分为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但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者常在生理性黄疸之后黄疸渐趋明显,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出生后7~14天出现。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大多黄疸不再出现,少数黄疸又会重新出现。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有如下特点:   1.黄疸不消退 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程度 以轻、中度为主(≥342μmol/L),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3.一般情况好 婴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4.停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 停母乳48~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17.1~51.3μmol/L(1~3mg/dl),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 溶血性黄疸要怎么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出现的疾病,该病如果不及时的处理,对新生儿造成的危害大。溶血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种类之一,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要怎么治疗?   1.光疗   光疗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它适用于任何间接胆红素血症。光疗疗法对此病的治疗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它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方便,不良反应也非常少,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当胆红素>205μmol/L时,可以使用波长420-460毫米的蓝光,也就是冷光源,可以持续或者间接照射24-48小时。目前,新的光疗疗法建议采用氮化镓发光二极管,这是一种高能耐用的光源,能够发出高强度窄光谱的蓝绿光。这种光源降解胆红素的作用比传统的蓝光冷光源效果更好,而且治疗后胆红素的反弹幅度很小。   2.输血   另外一种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方法是输血,如果血清间接胆红素超过了20mg/dl,就需要用这种方法。供血人需要先进行G6PD缺乏的过筛试验,因为必须是没有G6PD缺乏才可以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核黄疸。同时,要避免亲属供血。当然,其实如果黄疸不严重的话建议不要采用这种方法,光疗足矣。

母乳性黄疸怎样辨别?

母乳性黄疸怎样辨别?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母乳喂养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宝宝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大多数宝宝都是生理性黄疸,经过两周的时间会自行消退。母乳性黄疸比较容易区别,宝宝吃喝都正常,但是就是黄疸值高,可能就是母乳性黄疸,如果母乳暂停,黄疸就会减轻,继续母乳就会加重,这就是母乳性黄疸,可以让宝宝多晒太阳。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足月儿多见。母乳性黄疸症状一:小儿的营养发育良好,一般情况良好,体重增加。小便为黄色,大便颜色正常。母乳性黄疸症状二:肝、脾不大。母乳性黄疸症状三:小儿的肝功能正常,无贫血。母乳性黄疸症状四: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病理性黄疸的症状与体征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吃奶不好、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有的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多属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和新生儿肝炎等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是在上述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加以辅助,也就是日常的保健,比如注意保暖,增加热量和营养,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等等,以免加重黄疸情况。

上一篇:代办社保收费标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