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与特点
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及特点分别如下:
1、原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断地放出特征射线的核物理性质,就可以用核探测器随时追踪它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及其转变等,稳定性同位素虽然不释放射线,但可以利用它与普通相应同位素的质量之差,通过质谱仪,气相层析仪,核磁共振等质量分析仪器来测定;
2、特点,灵敏度高、方法简便、定位定量准确、符合生理条件四个特点。
荧光标记法和同位素标记法区别是什么?
同位素标记法和荧光标记法的区别:1、标记不同:同位素标记法通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质中的分子原子,荧光标记法通常是借助荧光分子来标记蛋白质。一个是元素标记,另一个是分子标记。2、分子不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某一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够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通过荧光显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从生物教学谈荧光蛋白和荧光标记法实验:首先用荧光染料标记抗体∶将小鼠的抗体与发绿色荧光的荧光素(fluorescin)结合,人的抗体与发红色荧光的罗丹明(rhodamine)结合。然后,是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在灭活的仙台病毒的诱导下进行融合。最后,将标记的抗体加入到融合的人、鼠细胞中,让这些标记抗体同融合细胞膜上相应的抗原合。开始,融合的细胞一半是红色,一半是绿色。在37℃下40分钟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在融合的杂种细胞表面呈均匀分布,这说明抗原蛋白在膜平面内经扩散运动而重新分布。这种过程不需要ATP。如果将对照实验的融合细胞置于低温(1℃)下培育,则抗原蛋白基本停止运动。这一实验结果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膜整合蛋白的侧向扩散运动。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发生在生物
A、澳大利亚科学家在研究玉米、甘蔗等原产热带地区的绿色植物发现,当向这些绿色植物提供14C时,发现14C首先出现在含有四个碳原子的有机酸(C4)中,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C4中的14C逐渐减少,而C3中的14C逐渐增多.从而证明在C4植物的光合作用中,CO2中的C原子首先转移到C4中,然后才转移到C3中,A正确;B、美国科学家采用氧地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实验:第一组向小球藻提供H218O和CO2;第二组向小球藻提供H2O和C18O2.通过对两组实验释放的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一组释放的氧全部是18O2,而第二释放的氧全部是O2,从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没有证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错误;C、科学家帕拉德在豚鼠的胰腺细胞内一次性注射适量3H标记的亮氨酸.3分钟后放射性出现在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分钟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分钟后,出现在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囊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所以用3H标记氨基酸弄清了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C错误;D、美国科学家在15NH4Cl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大肠杆菌12代,制备15N标记的E.coli的DNA.然后将15N的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氮源中培养,复制一代后,所有DNA密度介于15N-DNA和14N-DNA之间,形成一半含15N,一半含14N的杂合分子.复制两代后,14N分子和14N-15N杂合分子等量出现.从而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