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四姐妹

时间:2024-11-27 06:38:56编辑:小早

【历史】“合肥四姐妹”是哪4人

合肥四姐妹按排行依次为张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四姐妹组成,她们因为分别嫁给了名人和名流昆区名小生顾传介、语言学家周有光、名作家沈从文和汉学家傅汉思而变得鼎鼎有名。合肥四姐妹这一叫法应该是2002年来自于美籍华人金安平撰写的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合肥四姐妹》。合肥四姐妹》金安平著 凌云岚、杨早译的一本书,作者描绘了一幅和睦美满的画面,充分展示了旧式大家庭温情脉脉的一面,足以让习惯于批斗地主刘文彩、贫下中农的血泪控诉的人们惊诧错愕。扩展资料合肥四姐妹简介:1931年,24岁的张元和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文学院后去北京,入读燕京大学研究院。1939年4月在上海与顾传玠结婚。在张元和的履历中,除了从1966年至1970年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担任过四年秘书外,并没再从事其它工作。1972年移居美国。二女张允和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光华附中担任历史课老师,1952年被调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担任历史教材编辑。不久,全国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张允和因出身问题受到冲击,被逼迫写交代材料,参加批判会。1932年,张兆和从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系毕业后,进入一家中学担任教师,几年后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49年就读于华北大学(今中国人民大学)二部,解放后,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二附中担任教师,后调任《人民文学》杂志社担任编辑,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湖畔》等。小女张充和1934年入读北京大学中文系,后活跃于文坛,发表了不少诗歌、散文和小说。抗战爆发后任职于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从事古典音乐和昆曲曲谱研究。抗战胜利后,书法功底深厚的她回到北京大学教授书法,同时传授昆曲。1948年与美国人傅汉思结婚,1949年1月赴美定居,在加州大学图书馆工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四姐妹

为何合肥四姐妹不如宋氏三姐妹有名呢?

惊闻中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去世,想起来他的妻子是张充和。张充和有三个姐妹,她们出生书香门第也嫁给了文人。比如张兆和和沈从文。同时让我想起了民国很有名的宋家三姐妹。合肥四姐妹就是指张家四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张家是历史上有名的名门望族,祖籍合肥,曾祖父是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父亲是苏州教育家张武龄,母亲也是出自苏州的名门望族。19世纪六十年代,张家曾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军,立下大功,从此为这个家族带来了显赫的地位和财富。而且四姐妹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父亲影响下,可以说个个秀外慧中、才华横溢。所以,合肥四姐妹的家世实际上并不比宋氏三姐妹差。那为什么合肥四姐妹不如宋氏三姐妹有名呢?因为政治家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文化圈里的大家。合肥四姐妹中的大姐元和,热爱文学,是著名的昆曲表演艺术家顾传?的夫人。张元和是顾传?的戏迷,在当时那个社会,一个上流社会的大家闺秀与一个戏子之间的感情是完全不被看好的,但共同对戏曲的热爱使张元和义无反顾的嫁给了这个男人;二姐张允和,情系语言学家周有光。张允和性格倔强、疾恶如仇,但饱受战乱的颠沛流离,丈夫经常奔波在外,女儿死于盲肠炎,儿子被流弹击中;三姐张兆和,与沈从文的爱情佳话家喻户晓。她是四姐妹中最出名的一个。起初是沈从文对张兆和一见倾心,但张兆和当时并不看好这个比她年长的导师。在沈从文猛烈的书信追求和胡适的调解下,张兆和最后嫁给了这个痴情的大文学家;四妹张充和,擅长诗词、书法,学识渊博,嫁给了美籍德裔傅汉思,并于1949年移居美国。那为什么合肥四姐妹不如宋氏三姐妹有名呢?因为政治家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文化圈里的大家。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分别嫁的是孔祥熙、孙中山、蒋介石,这三人哪个不是政治界响当当的大人物,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贡献。而且宋氏三姐妹一个爱财、一个爱民、一个爱权,可以说巾帼不让须眉,影响力不可小觑。反观合肥四姐妹,虽然都是才华横溢,但结婚后重心都转移到家庭中,很少再抛头露面,成为丈夫的贤内助,所以影响力和知名度自然会比宋氏三姐妹低。

合肥四姐妹的丈夫都是谁?

合肥四姐妹中大姐张元和嫁给了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张允和嫁给了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姐张兆和嫁给了大作家沈从文,四妹张充和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1、张家作为大户人家,兄弟姐妹从小就酷爱读书,丝毫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这与父亲张武龄的教育有很大关系。2、张家在苏州的宅子有四个书房,父亲一个、母亲一个,孩子们共用两个。别人家的书是放在书架上的,而张家的书到处都是,连地上都堆满了书报。3、而且张武龄完全没有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观念,他鼓励儿女们读书,而且对书籍并不限制,他让儿女们读的书不仅有传统的名著,还有鲁迅的作品以及后来众多的新思想书籍。张允和简介:1、张允和(1909年7月25日-2002年8月14日), 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著名的“张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2、张允和的父亲是近代教育家张武龄,母亲是昆曲研究家陆英。3、张允和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为高中历史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编辑,1952年“打老虎”运动后离职。4、1956~1964年任北京昆曲研习社联络小组组长,工作属义务性质,故允和自称“家庭妇女”。晚年致力于写作,著有《最后的闺秀》、《昆曲日记》等书,并续办家庭刊物《水》杂志。5、允和1933年结婚,育一子周晓平、一女周晓禾(早夭)。

合肥四姐妹的婚姻状况怎样?

合肥四姐妹中大姐张元和嫁给了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张允和嫁给了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姐张兆和嫁给了大作家沈从文,四妹张充和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1、张家作为大户人家,兄弟姐妹从小就酷爱读书,丝毫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这与父亲张武龄的教育有很大关系。2、张家在苏州的宅子有四个书房,父亲一个、母亲一个,孩子们共用两个。别人家的书是放在书架上的,而张家的书到处都是,连地上都堆满了书报。3、而且张武龄完全没有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观念,他鼓励儿女们读书,而且对书籍并不限制,他让儿女们读的书不仅有传统的名著,还有鲁迅的作品以及后来众多的新思想书籍。张允和简介:1、张允和(1909年7月25日-2002年8月14日), 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著名的“张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2、张允和的父亲是近代教育家张武龄,母亲是昆曲研究家陆英。3、张允和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为高中历史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编辑,1952年“打老虎”运动后离职。4、1956~1964年任北京昆曲研习社联络小组组长,工作属义务性质,故允和自称“家庭妇女”。晚年致力于写作,著有《最后的闺秀》、《昆曲日记》等书,并续办家庭刊物《水》杂志。5、允和1933年结婚,育一子周晓平、一女周晓禾(早夭)。

上一篇:麻沸散是谁发明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