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时间:2024-11-25 10:34:32编辑:小早

历史非选择题得答题技巧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想在中考中攻无不克也必须了解中考的题型与评分说明。 这是有针对性的各个击破的前提。 中考历史中非选择题题型包括图说历史、材料解析(材料题和分析说明题)、探究空间。 一、关于题型分析 1、图说历史(简答题特征):图文并茂,有提示语;特点:回答“是什么”看 提示语思相符即可。 2、材料题 特征:有大段非结论性材料;特点:依据材料回答;注意:需要考生研读材料从材料中即可“读”出问题的答案。 3、分析说明题 特征:有稍许引导性材料导入;特点:考查重大历史事件;注意:表述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分析说明题与材料题最大的区别在于,既考虑整体又要考虑细节。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4、探究题(具有研究性) 特征:有主题和任务;特点:强调知识的综合性,观点的鲜明性,叙述的逻辑性;注意:主题来源于热点,是对特点作历史性溯源,列出与主题相关的历史事实,表述基本的历史结论,不要忽视“思考与感悟”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明确如何回答。 二、评分说明 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明确如何回答。 “简述”:答出是什么;“加以说明”:结合事例来说明。 “阐明”:结合史实来说明观点。 “陈述”:叙述加简评。 “开放性”:是在掌握基本知识基础上“开放” 三、题型结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先了解一下非选择题题型结构和类型吧! 1、图说历史,是图片加文字提示属填空题。 图片通常是人、物、事。 2、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 我们现在的材料大致有三种类型:文字型材料题、图文结合型材料题、表格型材料题。 (1)文字型:找层次性的标点符号,如句号或者分号,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句话,总结出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找出每句话之间的关系或联系,最后总结每一个材料的中心意思。 (2)图片型:首先大家对书本上的所有的图片要熟悉,看到图片应该想到跟图片相关的事件的背景、经过,内容、作用、影响等等相关的内容。 不能只看图片的本身,要看到跟图片相关的所有历史信息。 (3)表格型:主要是比较数字的变化,要透过数字看到背后的历史信息。 主要是横比和竖比资料的变化。 四、答题技巧 1、图说历史 首先大家对书本上的所有的图片要熟悉,认真看图分析出时间、空间、及相关事件等信息,如果图看不熟悉,那就看题设中的文字提示信息,问啥答啥,或者二者结合分析,如果知识储备足够。 本题应该很轻松。 2、材料解析题 (1)、带着问题读材料。 先看问题再读材料。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2)、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 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 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第二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初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很多同学都想要提升自己的历史成绩,我整理了一些历史题的解题技巧,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因果选择题 因果选择题主要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 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题干与选项的内在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题干的具体要求。 仔细审题 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有的是反向选择的要注意,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这要特别注意。不要凭经验答题,说不准题目跟你做过的题目考察的角度不同。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仔细答题。 材料型选择题 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解答时要注意:1.通过看引文的出处或其他有关信息,确定与材料内容相关的历史知识。2.抓住关键词,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3.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以上就是一些历史答题技巧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

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如下:1、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在开头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不要写的模棱两可的。2、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3、适当小结,升华观点。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历史观点题答题技巧

历史观点题答题技巧如下:一、论点要求:必须观点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二、论据包括两种:一是用历史事实说话,这是最基本的论据;二是理论依据,即引用有说服力的理论观点。三、论证要求:紧扣所持观点,用论据加以说明,做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历史简介: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中华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部落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中国历经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中国史前时期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上一篇:联想s5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