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壮士墓的事件经过
“八百壮士墓”建在桂林市七星公园普陀山博望坪,这是一个抗日英烈墓。1944年10月29日至11月初,日军已经完成了对桂林市江东阵地的包围。国民革命军第31军131师防守桂林,于日军激战10天。担任防守江东地区阵地的仅有131师的391团,391团扼守漓江东岸地区,毙、伤敌兵至万。敌人以我数倍之众,集中强大炮兵火力,还有空军配合,对江东猛攻,城防官兵虽然奋起抵抗,坚守阵地,终以寡不敌众,七星岩前沿的辰山、猫儿山、屏风山、穿山、月牙山等阵地相继失守,适值大雨,盟军空军受阻,城防司令韦云松等又临阵脱逃。漓江大桥被炸断,市、郊交通断绝。在寡不敌众、久战无援的情况下,391团指挥所、1营指挥所、1连、303机枪连、输送连、特务排、防毒排、山炮排、野战3医院各单位一部分和卫生队全部,被迫撤至普陀山七星岩内,继续抵抗。经过几天的激烈战斗,伤员越来越多,也全部集中在七星前岩。这样,岩里除了391团第一营指挥所,偕同第一连、303轻机连、运输连、特务排、防毒排、山炮排、野战第二医院各单位之一部,卫生队之全部,总计士兵伤兵等800余人,大部分是非战斗兵员。8日晚,敌人用烧夷弹炮击前岩,里面的临时房子起了火,北风把火烟向岩内猛吹,岩内充满了烟雾,几乎无法呼吸。9日早,朝天岩、豆芽岩、前岩口已有敌人用火力封锁。黄昏时,防毒排在前岩附近发出了毒气警报,证实日本侵略军已向岩内施放毒气,许多非战斗兵员和原有伤员都中毒昏倒致死。退守到七星岩的391团部分官兵,除团长覃泽文带领特务排10余人于10日凌晨1时许,冒着枪林弹雨由七星后岩冲出,利用枪声间断的空隙,跃过敌人的火力封锁地带,又经过几许周折才通过铁丝网,死里逃生外,其余全部牺牲。
八百壮士的历史事件
最近,管虎执导的国产战争大片《八佰》火了,这部电影是根据“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史实改编。这是一部军民团结,抵御外敌的抗日电影。相信许多人在看过这部电影后,都被“八百壮士”无畏生死的精神感动得涕泪横流。不过,电影毕竟有局限性,那么在这部电影背后,又有着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真实历史故事呢?八百壮士到底经历了哪些故事?最后结局又如何呢?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1937年的沪淞会战快要结束的时候。当时,沪淞战役是国军为了打乱日军的作战计划,主动向日军发起的战争。尽管在战争中,国军在数量上超过了日军,可是由于武器装备差距太大,再加上国军军队之间又没有做到协同作战,因此国军仅坚持了3个月不到的时间,便因伤亡惨重,不得不撤离战场,以保存长期作战的火种。为了能顺利撤退,国民政府下令国军第88师留守抵抗,拖住日军,以保证其他部队顺利撤离。同时,国民政府还希望能通过88师与日军的浴血奋战,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从而促进国际社会对日本政府进行制裁。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当时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国际会议召开在即,这也就意味着88师必须与日军周旋到大会开幕的那一天。88师师长孙元良在接到命令后,认为88师留守顽抗,只是为了促进政治影响。那么,与其让整个师做炮灰,不如集中兵力,据点为守,这样只需要留下一个营就可以了。所以,在得到上级同意后,孙元良留下了一支由423人组成的加强营,而负责指挥作战的就是副团长中校谢晋元。为了麻痹敌人,谢晋元对423位国军战士们要求,若是外人问起有多少守军,一定要说有800人之多。而这正是影片片名《八佰》的由来,它指的正是“八百壮士”。随后,谢晋元一行人经过筛选,把四行仓库作为了据点。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靠近公共租界,同时它是闸北区最紧固最高大的建筑。在这里作战,一方面易于防守,同时也相当于在留华外国人的家门口打仗,如此能让更多的外国人真切地看到中国人坚决抵抗日本侵略的斗志和决心。10月27日,日军重兵出击,很快就占领了火车站等重要地点。然而,在日军经过四行仓库的时候,他们却遭到了“八百壮士”的枪械射击。为了攻下四行仓库,日军先是利用坦克进攻。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四行仓库的墙壁绝不是豆腐渣工程,炮弹打在墙壁上,只是溅起了一点齑粉,根本无法摧毁这栋建筑。于是,日军又利用坦克掩护,准备近距离投掷炮弹,然而“八百壮士”抱着“以死报国”的决心,始终顽强不屈地与之战斗,最终迫使日军不得不撤退。其实,日军当时拥有威力强大的重型炮,要对付一个仓库,并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四行仓库的旁边有两个煤气站,万一误炸,后果不堪设想。同时,如果重型炮弹打偏飞到了河南岸的公共租界,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日军见难以进攻,又有伤亡,只得下令撤退。本来,国军的全线撤退让上海市民沮丧之极,但是当他们得知“八百壮士”在顽强抵抗,不由得振奋不已。并自发组织抗敌后援队,给“八百壮士”运去了大量的物资和枪械等。市民的表现让“八百壮士”更加坚定了誓死保卫四行仓库的决心。鏖战到10月29日时,“八百壮士”的事迹,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英美等国终于向蒋中正提出,希望能停止战斗。而日军由于伤亡200多人,再加上国际社会的不断斡旋,他们终于同意停战。不过心有不甘的他们提出了停战条件,要求在“八百壮士”退至苏州河南岸英租界的时候,必须缴械并限制自由,否则他们就会进入英租界搜查。所以,当“八百壮士”进入英租界后,英国方面为了不得罪日本人,立刻收缴了他们的枪械,并将他们软禁在了上海胶州一带的难民区。由于不能回归大部队,“八百壮士”在谢晋元的领导下,在艰苦的环境里,他们上午进行操练,下午则进行学习,再加上他们纪律非常严明,因此他们的行径让国民的抗日士气一度高涨,这让日本人和汪伪政府对他们恨之入骨,最终决定掉杀谢晋元。几次,谢晋元凭着警惕性都躲过了日本人的暗杀,然而谁也没想到,队伍中居然有几个士兵被日本人收买,在谢晋元出操时,刺杀了他。谢晋元去世后,上海全城哀悼,国民政府为了顺应民心,追赠其为陆军步兵少将。但是,“八百壮士”的命运依然波折。就在谢晋元去世半年后,日本由于偷袭美国珍珠港,并向英美等中立国宣战,被英美等国驻守的公共租界也就成了他们的管辖范围,而一直被软禁的“八百壮士”也落到了他们手中。由于日本人对“八百壮士”非常愤恨,所以在接管后,对他们百般折磨,并且还将他们分散看管。但是不管条件如何恶劣,“八百壮士”依然团结一心,不忘操练,随时准备与日本人作殊死博斗。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日本人又恨又怕,最终卑劣的日本人将他们全部分散,输送到不同的地方做苦力。日本战败后,“八百壮士”才得以恢复自由,他们回到了上海,并来到了谢晋元的墓前。只是此时他们只剩下100余人了。对于被国军当作炮灰,继而又被抛弃的“八百壮士”来说,国民政府促成了他们的悲剧,但是正因为有了“四行仓库保卫战”,才激起了国人的抗日精神,从而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八百壮士墓的事件结果
1945年桂林光复后,发现七星岩内尸体狼籍,经市政府清洁队和工程队派员搜岩捡骨,总计抬出尸体823具合葬于普陀山霸王坪,碑铭“八百壮士之墓”。1946年3月29日,在桂林市体育场为守城牺牲的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31军参谋长吕旃蒙,131师师长阚维雍及800壮士举行公祭大会。三将军墓亦移葬于800壮士墓之右侧。墓前建有纪念碑、纪念亭。
谁知道桂林八百壮士其中的部分人名字或是知道线索的亦可
背景:桂林保卫战
1944年8月,日军不甘即将到来的战败,为了打通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交通线,发动了桂林会战。桂林八百壮士就是在这个背景发生的。
会战中,退入七星岩溶洞内的国民党守军,同师部的交通中断,但无线电联系还是畅通的,守军明确表示要战斗到底。日军占据洞口先是将手榴弹投入洞内,后又将汽油灌入洞内用火烧,其后日军残忍地对洞内施放毒气弹,洞内守军没有配备防毒面具,结果无一生存。战后清理岩洞,尸骸累累,共有八百二十三具之多,全部安葬在普陀山上的合葬墓内。
有据可循的线索:
391团指挥所、1营指挥所、1连、303机枪连、输送连、特务排、防毒排、山炮排、野战3医院各单位一部分和卫生队全部,计官兵、伤员800余人
谁知道桂林三将军墓的资料啊
三将军墓
三将军墓在普陀山半山腰的博望坪。1944年11月,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桂林防卫战中,第31军参谋长吕旃蒙、防山军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第131师师长阚维雍壮烈牺牲。1946年,国民党政府建"三将军墓"以示纪念,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均有题字。1982年重修,墓地呈葫芦形,宽16米,长20米,占地32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