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

时间:2024-11-22 21:37:07编辑:小早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的干扰素的毒副作用

干扰素在对疾病起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给机体带来一定的毒副反应,尤其是在治疗肾癌、恶性黑色素瘤等恶性疾病时,由于用药剂量高,毒副反应相对较明显,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下降,严重时甚至会使医生和患者不得不调整最初的治疗方案。应用干扰素3至6小时后,许多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部分人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痛和全身倦怠感。只要坚持干扰素的治疗,这些症状会逐步减轻以至可耐受。但是如果中断治疗即使仅几天,这些原本已经耐受的症状又会出现。这些症状可以通过大量饮水和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随着干扰素用量的不断累积,超过70%的患者会出现乏力症状,超过40%的患者会产生食欲减退。目前尚没有药物对这种慢性症状有效,但这些乏力等慢性症状可以通过适量运动、足量营养摄入、足量饮水和引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来缓解。干扰素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精神系统也有副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表现为昏睡和意识障碍,在外周神经系统表现为肢体麻痹和刺痛感。不仅如此,干扰素还会影响下丘脑-垂体轴的许多激素,刺激激素的分泌,使得肾上腺皮质激素过量释放和男性激素的分泌不足,甚至可以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上述症状有些可以逐步自行缓解,有些则仅需要对症处理。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干扰素对患者精神系统也会产生影响。近10%的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会出现抑郁症甚至严重的自杀倾向。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患者的精神改变和抑郁倾向,及早就医。在最初用药几天后患者就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这两个副作用和干扰素的应用剂量相关。对较大剂量应用干扰素的患者,应该每周复查一次肝功和血象。如果患者出现Ⅲ度肝功能损害(指转氨酶大于正常高限5~10倍)或Ⅲ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指中性粒细胞在0.5~0.9×109/L)则需要立即调整干扰素用量。首先要暂停干扰素的使用,停止干扰素使用后肝功能和血象均可以自行缓慢恢复。对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待肝功能恢复到正常高限以下时就可以再次应用干扰素治疗。  再次用量为初始量的30%~50%,同时继续每周监测肝功,肝功稳定后可每月或每两月复查一次。对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治疗方法也基本相同,待中性粒细胞升至1.5~1.9×109/L可再应用初始量的30%~50%的干扰素治疗,同时继续至少每周监测血象,稳定后可每月或每两月复查一次。

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作用是什么?

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度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问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聚乙二醇干扰素是重组人干扰素α2b(以下简称普通干扰素)与聚乙二醇(40kD Y型)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干扰素可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α-干扰素受体结合,触发细胞内复杂的信号传递途径并激活基因转录,调节专多种生物效应,包括抑制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复制、抑制细胞增殖,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本品具有非聚乙二醇结合的α-干扰素(普属通干扰素)的体外抗病毒和抗增殖活性。扩展资料:干扰素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故动物的干扰素对人无效,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晚期毛细胞白血病、肾癌、黑色素瘤、Kaposi肉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中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他曾用于骨肉瘤、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头颈部癌和膀胱癌等。也适用于急、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疲乏、肌痛、头痛等流感样症状。其次是轻度骨髓抑制。一般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少数有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升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扰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

上一篇:郭富城快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