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化学复习资料
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八、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化学方程式: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
九年级上化学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催化剂及催化作用(一变,两不变)
2、判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一般包括:挥发性,吸附性,溶解性,延展性,颜色,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一般包括: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4、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注意:易燃易爆物不仅仅指物质本身能够燃烧或爆炸,而且那些能帮助其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也算是易燃易爆物,比如氯酸钾或者高锰酸钾,都属于易燃易爆物
5、质量守恒原理的应用,原因
① 质量守恒的是“总质量”,是指已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的质量与所有生成物的质量,或者是指反应前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所有得到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
② 质量守恒原理成立的原因:微观上,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宏观上,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某种元素的总质量没有改变
③ 而对于分子来说,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个数不一定改变
练习:
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 酒精挥发,湿衣服变干
C. 汽油燃烧,轮胎爆炸 D. 菜刀生锈,牛奶变质
2、某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则该反应( )
A. 可能是化合反应 B. 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C. 一定是置换反应 D. 可能是分解反应
3、“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中,可以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
A. 分解反应 B. 置换反应 C. 氧化反应 D. 化合反应
4、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B. 元素的种类 C. 原子的总数 D. 分子的数目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4g氢气和8g氧气混合,点燃后充分反应生成12g水
B.3g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1g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g
C.煤燃烧后,煤与氧气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气体质量相等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一定等于镁带的质量
6、已知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的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其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在上述条件下,测得1体积甲气体(化学式为X4)和6体积的乙气体(化学式为Y2)完全发生反应生成了4体积的丙气体。则丙的化学式为( )
A. X2Y B. XY3 C. X2Y6 D. XY2
二、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团的概念
①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能量低的靠近原子核;第一层(K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L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先排满内层,在排外层;原子团在化学变化中,有可能改变
② 硝酸根离子NO3-;氢氧根离子OH-;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锰酸根离子MnO42-;高锰酸根离子MnO4-;磷酸根离子PO43-;铵根离子NH4+
③ 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之间的区别:判断元素种类,根据核内质子数;判断是离子还是原子,根据核外电子总数与核内质子数
④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氧(O)硅(Si)铝(Al)铁(Fe);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N);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O);太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氢(H)
⑤ 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合价
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区别、联系;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3、化合价,化学式
练习
1、苯丙胺类药物有强烈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属于体育运动员的违禁药物。对其中化学式为C9H13N的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由C、H、N3种元素组成 B. 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
C. 属于有机物 D. 分子中C、H、N原子个数比为9:13:1
2、凉开水中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有( )
A. 氧元素 B. 水分子 C. 氧原子 D. 氧分子
3、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单质,又表示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元素的是( )
A. H B. O2 C. NaCl D. C
4、我国研制成功一种相对原子质量为18,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种原子的核外不一定有8个电子 B. 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
B. 这气体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D. 这种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水分子的相对质量为18
5、在H2、H2O、H2SO4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 2个氢原子 B. 1个氢分子 C. 氢元素 D. 2个氢元素
三、物质的分类和命名
1、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比较
混合物纯净物
区别①宏观组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物理性质;④各物质保持其原有的性质①宏观组成:由同种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有构成同种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有固定组成,有固定性质;④各成分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联系
举例粗盐、空气、合金、溶液、泥土等氧气、氯化钠、水等
2、单质与化合物的比较
单质化合物
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成宏观:由同种元素组成
微观:分子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宏观: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微观:分子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分类按化学性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联系① 都是纯净物,都是固定的组成
②
3、识记:① 某些物质的学名、俗名和化学式
学名俗名(或主要物质)化学式学名俗名(或主要物质)化学式
氧化钙生石灰CaO碱式碳酸铜铜绿Cu2(OH)2CO3
碳酸钙石灰石CaCO3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
一氧化碳煤气CO甲烷沼气CH4
二氧化碳碳酸气CO2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氯化氢水溶液盐酸HCl氧化铁铁锈Fe2O3
汞水银Hg碳酸钠纯碱Na2CO3
② 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铁、锰、铬),有色金属
练习
1、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 一定是单质 B. 一定是混合物 C. 一定是纯净物 D. 一定不是化合物
2、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括号内)书写不正确的是( )
氯化铝(AlCl3) B. 氧化镁(MgO) C. 硫酸铁(FeSO4) D. 氧化钠(Na2O)
3、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 )
A. 碳单质 B.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C. 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 D. 含碳的物质
4、根据下列要求,选择H、O、C、S、C a五种元素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相应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 打开汽水瓶时,大量逸出的气体_______________;
(2) 一种常用的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
(3)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
(4) 含氧50%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种无味有毒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四、溶液
1、温度、压强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① 一般固体物质受压强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而绝大部分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逐渐升高(如:硝酸钾等);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变化不大(如:氯化钠等);极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降低的(如:氢氧化钙等)。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② 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过滤、结晶
过滤法用于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组成的混合物,可溶物形成滤液,不溶物形成滤渣而遗留在滤纸上;
结晶法用于分离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有差异的可溶物混合物,主要包括降温结晶法及蒸发结晶法
降温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质(即陡升型物质),如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蒸发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即缓升型物质),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
2、溶液的概念;溶质,溶剂的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转换的方法;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 溶液的概念就是7个字:均一、稳定、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液体的,只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物质,都可以认为是溶液。
② 一般简单的判断方法: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的时候,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在同一个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特别容易判断错误的是,经过化学反应之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③ 概念: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只是说明在该温度下,不能够继续溶解该物质,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比如说,在20℃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晶体,但还可以溶解硝酸钾固体。
判断: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在一定温度下,继续投入该物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物质的质量减少,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当溶液中出现有固体时,则该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固体的饱和溶液。
转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
改变溶解度,实际一般就是指改变温度,但具体是升高温度还是降低温度,与具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有关
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判断某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2) 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 判断不同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趋势
(4) 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的方法
(5) 判断析出晶体量的多少
⑤ 溶液中有关的计算公式: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常见的身边物质知识
一、空气与氧气
1、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① 空气的污染成分:粉尘及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② 空气污染的来源: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工厂的废气及其机动车的尾气(主要是一氧化碳)
③ 空气污染的防治:改变燃烧方式,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2.了解: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及主要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
① 空气成分研究的科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制得了氧气),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的组成)
② 空气组成研究的反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点燃== 2P2O5
③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0.03%
注意:空气中各成分的主要性质及用途(如氮气、惰性气体)
④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主要体现在较强的氧化性,及助燃性
a. 与金属发生反应
2Mg + O2点燃 2MgO(注意石棉网的使用)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的粉末状固体;
3Fe + 2O2点燃 Fe3O4 (注意瓶底留有少量的沙或者水)现象: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Cu + 2O2加热2CuO (注意并不是点燃,不能燃烧)现象:红色的铜变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H2 + O2点燃2H2O(淡蓝色火焰,在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b. 与非金属发生反应
C + O2点燃CO2 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 + O2点燃SO2 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P + 5O2点燃2P2O5 放出大量的白烟
c. 与化合物发生反应
2CO + O2点燃2CO2 (蓝色的火焰);CH4 + 2 O2点燃2H2O + CO2 (明亮的蓝色火焰)
⑤ 氧气的主要用途:支持燃烧,提供呼吸(气焊、气割、炼钢、液氧炸弹、呼吸等)
⑥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使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3.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 反应原料:双氧水(KClO3,白色)和二氧化锰(MnO2,黑色),或高锰酸钾(KMnO4,紫红色固体)
② 反应条件: 无需加热 加热
③ 反应原理:2H2O2MnO22H2O+ O2↑;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O2↑
④ 发生装置:略
⑤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排水集气法(氧气难溶于水)
⑥ 反应步骤:仅以高锰酸钾制氧气说明
a. 按照要求安装反应仪器;
b. 检验反应装置的气密性;
c. 装入反应物质,注意,反应物质为粉末状的,应该用药匙或者纸槽;
d. 首先预热,然后对准固体下方固定加热;
e.如果用排水法收集,当导管均匀放出气泡的时候开始收集气体;
f. 用排水法收集时,反应结束应该首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否则会使水倒流至试管中,可能使试管破裂)
g. 待反应仪器冷却后,进行拆洗。
⑦ 注意事项:
a. 如果反应物品为高锰酸钾时,发生装置中导管口部还需要塞上少量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b. 试管应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导管应略微深入试管;
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注意要用磨口玻璃片,并且导管口应该尽量伸入集气瓶底部。
二、水与氢气
1、水的分布,水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
① 水的分布:地球表面积的3/4被水覆盖,江河湖海,动植物体内
②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途径:a. 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排放;
b.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c.农业上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或向地下渗透等。
防治水污染的主要措施:a. 工业上的“三废”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 加强对水质的检测,节约用水,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c.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③ 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a. 工业上:发电,冷却,化工原料,溶解某些物质;
b. 农业上:灌溉用水量较大;
c. 动植物:体液的循环,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
2. 了解:水的组成,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氢气的工业制法,
① 水的组成:a. 实验:2H2O 通电== 2H2↑ + O2↑
b. 电极: 阴极 阳极
c. 体积: 2 : 1
d.检验:阴极:点燃,盖上一个干冷的烧杯,在内壁出现水雾;
阳极: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e. 结论:水是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水是有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
② 物理性质:水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凝固点0℃,沸点100℃,4℃是密度最大为1.0g/cm3
③ 水的化学性质:a. 与某些氧化物反应:H2O + CaO == Ca(OH)2 (除不溶性的碱)
b. 分解反应:2H2O 通电== 2H2↑ + O2↑
④ 氢气的工业制法:最理想的方法:利用太阳能、潮汐能等转化为电能,从而电解水
3. 掌握: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法
① 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最小的气体(用作填充气球)
② 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等条件下,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a. 可燃性:2H2 + O2 点燃 2H2O(纯净的氢气,安静的燃烧,放出带蓝色的火焰)
不纯的氢气被点燃就可能会爆炸,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4.2%(体积分数)。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注意检验氢气的纯度(注意验纯的操作)
b. 还原性:CuO + H2 Δ H2O + Cu(黑色的氧化铜中逐渐有红色物质产生,同时管口有液滴产生)
装置中的注意点:
a. 氧化铜粉末平铺在试管底部b. 通氢气的导管应深入试管底部并置于氧化铜上方
c. 导管口没有试管塞,并且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d.反应前先通氢气,再加热氧化铜(尽可能的排尽试管中的空气,防止爆炸)e.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氢气(冷却,防止再次生成氧化铜)
c. 用途:氢能源(来源广泛,放出热量大,不污染环境;但制备及其储存、运输的安全还存在问题)
冶炼金属,燃料(氢氧焰)
③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a. 反应原料:某些金属(铁、镁、锌等)和稀硫酸(或盐酸)
b. 反应条件:常温下金属与酸接触,立即放出氢气
c. 反应原理:Zn + H2SO4 == ZnSO4 + H2↑;Zn + 2HCl == ZnCl2 + H2↑
Fe + H2SO4 == Fe SO4 + H2↑;Fe + 2HCl == FeCl2 + H2↑
Mg + H2SO4 ==Mg SO4 + H2↑;Mg+ 2HCl == MgCl2 + H2↑
2Al + 3 H2SO4 == Al2(SO4)3 + 3H2↑;2Al +6HCl == 2AlCl3 + 3 H2↑
d. 发生装置:大试管,双孔塞,长颈漏斗,胶皮管,弹簧夹,铁架台(带铁夹),导管
e.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排水集气法(氢气难溶于水)
f. 反应步骤:ⅰ. 按照要求安装反应仪器;ⅱ. 检验反应装置的气密性;ⅲ. 先装入固体药品,然后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ⅳ. 打开弹簧夹,反应开始;ⅴ. 收集少量的氢气,进行验纯;ⅵ. 用排水收集法收集氢气;ⅶ. 关闭弹簧夹,反应结束。
g. 注意事项:
ⅰ. 长颈漏斗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漏斗下端逸出;
ⅱ. 导管应略微伸入大试管,大试管应该竖直放置;
ⅲ. 该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紧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蒸馏水,观察液面,如果液面不持续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ⅳ. 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收集完毕,都应该盖上磨口玻璃片,倒扣在实验桌上;
小知识:
① 气体一般通过无水硫酸铜固体(白色)后,固体变成蓝色(胆矾)后,确定原气体中有水蒸气;
② 气体一般通过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干燥;
三、金属、合金、矿石及燃料
1、金属(主要是铁)
铁的物理性质:质软、银白色、良好的传热、导电性,能被磁铁所吸引
铁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
缓慢氧化:氧化铁
剧烈氧化:四氧化三铁
2)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相对应的亚铁化合物及氢气
现象:溶液的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有气体生成
3)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及铜
现象:溶液颜色由兰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注意:2、3两点中溶液的增重减重问题
铁的锈蚀及防护:1)主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
2)防护原理 与氧气或者水隔绝
3)方法 a保持表面的清洁、干燥 b刷油漆或者涂油c镀上保护金属(锌)或者搪瓷d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e制成不锈钢
金属的回收利用
2、合金的概念、合金的性质、常见的合金的性能和用途
3、常见金属矿物(主要成分)、大理石和石灰石
石灰石的性质
物理性质:白色、坚硬、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CaCO3高温 CaO+CO2 ↑ CaO+H2O ===Ca(OH)2
Ca(OH)2+CO2=== CaCO3↓+H2O
4、燃料
化石燃料: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液)、天然气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石油的分馏 物理变化
煤的干馏 化学变化
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污染:大气污染、热污染、温室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