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忠报国的意思及故事
《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尽忠报国的意思及 故事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尽忠报国的意思
【 成语 】:
尽忠报国
【拼音】:
[jìn zhōng bào guó]
【解释】:
指中华民族正义、忠贞的伟大气节。
【出处】:
《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举例 造句 】:
尽忠报国,乃臣子之责。
尽忠报国 典故 :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父协,以见远蹈义忤时,遂不仕进。梁元帝为湘东王,引协为其府记室参军。协不得已,乃应命。梁元帝后著《怀旧志》及诗,并称赞其美。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在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记,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明年代还,遂优游不仕。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尽忠报国造句
一、岳飞尽忠报国,却父子就戮,真是千古奇冤。
二、他从小就立志要效法岳飞,尽忠报国,因此投身军旅。
三、每位尽忠报国的将士,都获颁勋章表扬他们的功劳。
四、如果每个人都能尽忠报国,就不怕敌人来犯。
五、他大叫一声:“皇亲国戚,列祖列宗,可鉴我尽忠报国之心。”。
六、听到这位英雄尽忠报国的事迹,每个人都深受感动。
七、青少年不仅要有尽忠报国的志向,还要努力学习,具备尽忠报国的本领。
八、民族英雄岳飞尽忠报国的事迹,至今仍为人所称颂。
尽忠报国是什么意思
尽忠报国的意思是:意思是形容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精忠报国是一个汉语成语,注音是jīng zhōng bào guó,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典故。1、尽忠报国,汉语成语,拼音是jìn zhōng bào guó,意思是正义、忠贞的伟大气节。出自《北史·颜之仪传》。2、《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3、成语辨析:【近义词】忠心耿耿、为国捐躯。【相反词】卖国求荣。
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
尽忠报国和精忠报国都是正确的写法,在清朝之前,“精忠报国”为“尽忠保国”(也有版本“尽忠报国”),后演化为“精忠报国”。1、尽忠报国读音: jìn zhōng bào guó。释义:忠:赤诚无私,竭诚尽力。报:报效。竭尽忠心,报效国家。出处:元·脱脱《宋史·岳飞传》: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翻译:岳飞撕开衣服以后背示人,上面有“尽忠报国”四大字,刻入皮肤。例句:军人的工作,尽忠报国,军人的使命,捍卫和平,军人的举止,英姿飒爽,军人的生日,祝福此时,八一建军节到,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敬礼,你们辛苦了,祝愿你们开心快乐,永远年轻。2、精忠报国读音:jīng zhōng bào guó。翻译: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时期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的典故。它形容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出处:唐·李延寿《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精忠报国。”例句:一颗赤子之心,精忠报国矢志不渝,一双勤劳之手,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一生正气之歌,友情互助弘扬美德,一幅璀璨之画,绘制蓝图锦绣中华!
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
尽忠报国和精忠报国没有区别。二者都出自相同,互为近义词。尽忠报国,汉语成语,拼音是jìn zhōng bào guó,意思是正义、忠贞的伟大气节。出自《北史·颜之仪传》。据传“尽忠报国”四字为岳母教子时所刺,俗又传为“精忠报国”。后此典喻指竭尽心力,不惜牺牲一切报效国家。译文:你们受到朝廷的恩惠,为国家竭尽忠诚。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爱国。示例:岳飞尽忠报国,却父子就戮,真是千古奇冤。近义词:忠心耿耿、为国捐躯。反义词:卖国求荣、卖身投靠。尽忠报国的造句:1、青少年不仅要有尽忠报国的志向,还要努力学习,具备尽忠报国的本领。2、民族英雄岳飞尽忠报国的事迹,至今仍为人所称颂。3.《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4.元·脱脱《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5.明·郭勋《英烈传》第三回:尽忠报国,乃臣子之责。6.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五回:“县官虽小,事情却大,作那一处的官,就是那一方的父母,你不安分守己,尽忠报国,孝敬主子,只怕天也不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