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指的是哪几个城市?
珠三角是指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九个城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另外,珠江三角洲旧称粤江平原,简称珠三角,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成的大三角洲与东江冲积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平原面积最大的地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发展的龙头,是中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称。扩展资料:珠三角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南亚热带,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年日照为2000小时,四季分布比较均匀。年平均气温21.4-22.4℃,其中封开、德庆、广宁、怀集、鹤山、惠东、博罗平均温度较低,深圳、珠海平均温度较高。珠三角年平均降雨量1600-2300毫米,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量集中在4-9月。冬季盛行偏北风,天气干燥。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风,高温多雨。珠三角位于西江、北江、东江下游,包括西江、北江、东江和三角洲诸河4大水系,流域面积45万平方公里。河网区面积9750平方公里,河网密度0.8公里/平方公里,主要河道有100多条、长度约1700公里,水道纵横交错,相互贯通。密集的河网带来丰富的水资源,水资源总量3742亿立方米,承接西江、北江、东江的过境水量合计为2941亿立方米。三角洲流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鸣门、虎跳门和崖口等八大口门,注入南中国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珠江三角洲
珠三角是指哪几个城市?
珠三角是指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九个城市。珠三角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而且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珠江下游,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东经112°45 '-113°50'、北纬21°31'-23°10',是由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东江及其支流潭江、绥江、增江带来的泥沙在珠江口河口湾内堆积而成的复合型三角洲,内有1/5的面积为星罗棋布的丘陵、台地和残丘。西部、北部和东部则是丘陵山地环绕,形成天然屏障。南部海岸线长达1059公里,岛屿众多,珠江分八大口出海,形成相对闭合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三江汇合、八口分流”的独特地形地貌。珠三角水文条件:珠三角位于西江、北江、东江下游,包括西江、北江、东江和三角洲诸河4大水系,流域面积45万平方公里。河网区面积9750平方公里,河网密度0.8公里/平方公里,主要河道有100多条、长度约1700公里,水道纵横交错,相互贯通。密集的河网带来丰富的水资源,水资源总量3742亿立方米,承接西江、北江、东江的过境水量合计为2941亿立方米。三角洲流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鸣门、虎跳门和崖口等八大口门,注入南中国海。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珠江三角洲
珠三角地区目前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理由是什么
自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济圈开始了其飞速发展的阶段,一跃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经济贡献力量之一,为我国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近年来也表现出了它的薄弱之处和发展瓶颈,以及需要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笔者通过对珠三角主要城市的走访观察,基于本文谈谈对其经济发展之路的认识。
珠三角,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路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明确说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
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
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现状是:
经济已经实现了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不仅高于全省14.5%、全国9.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地区的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80亿美元急升至2005年的2321.7亿美元。
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三角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
城乡均衡协调发展。现在,该地区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最重要的特点是外向型。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一半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不少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供应国际市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途径是从境外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同时本地区有临近港澳的位置优势,有侨乡的优势,有多优良海港的优势和劳动力丰富等优势,再加上国家为这里制订的优惠政策,使这里成为吸引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风水宝地。
然而,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外源型经济比例偏高;产业结构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国内“多中心”区域经济格局的出现;劳动力成本升高;很多在珠江三角洲占有绝对主体地位的传统产业步入微利时期,如何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重新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也成了一个摆在珠江三角洲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严峻问题。进入新世纪,随着政策特殊优势的减少,广东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地位逐渐拉平,过去是广东“一马当先”,如今则是全国各省“万马奔腾”。
对此,我认为有以下一些解决之道和发展契机:
一、产业转型
众所周知,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不二选择,也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珠三角那些曾经创造了辉煌的“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模式,由于其产业大多处于价值链低端,且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土地资源和环境耗费过大,严重抑制了珠三角制造业高级化的进程。而且这些产业以外向型产业为主体,在金融危机到来之时显得格外脆弱。因此,对于珠三角制造业来说,产业升级已成必然。
二、《纲要》点燃创新发展热情
2009年1月8日,国家正式公布的《纲要》的规划范围是,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规划期至2020年。并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发展确定五大战略定位: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三、靠自主创新立于不败之地
国家发布的《纲要》中明确提出,珠三角地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而实际上,珠三角的部分城市也已经用实践证明了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
四、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经脉”
在广东省的规划中,将打造三大经济圈作为推动珠三角一体化的突破口。所谓三大经济圈具体来说,就是以广州为核心,佛山、肇庆为节点的“广佛肇”
经济圈;以深圳为核心,东莞、惠州为节点的“深莞惠”经济圈;以及以珠海为核心,中山、江门为节点的“珠中江”经济圈。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珠三角始终站在最前列,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标杆。如今,经过全球金融风暴的洗礼,他们又抓住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先机,在全力
解决产业层次偏低、人均发展水平不高、资源与环境压力加大等羁绊珠三角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又迈出了实现的步伐。
[1]成万牍.珠三角危急中创新发展的脚步何以更加坚实[J].统计科学与时间,2010(2).
[2]谢涛.珠三角企业面临挑战——论珠江模式的变迁与转型[J]中国国情国力,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