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投入产出法,就是把一系列内部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投入(购买)来源与产出(销售)去向排成一张纵横交叉的投入产出表格,根据此表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消耗系数,并据以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方法。严格地讲,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计量模型,它广泛应用于研究国民经济两大部类间、积累与消费间的比例关系,预测各部门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从应用范围上看,可分为全国性、地方性、专业性、大型企业、一般企业等形式。当预测中分析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部门内部或企业内部组织之间生产和消费相互依存关系,根据投入产出综合平衡关系,来推测预测目标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常用投入产出关系建立的数学模型。投入产出法的作用通过编制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以及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正因为如此,投入产出法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投入产出法还可以推广应用于各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企业等类似问题的分析。当用于地区问题时,它反映的是地区内部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用于某一部门时,它反映的是该部门各类产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用于公司或企业时,它反映的是其内部各工序之间的内在联系。
阐述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投入产出模型各自重要的优点,为什么?
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投入产出模型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实物投入产出模型主要考虑经济中发生的各种实际流通活动,该模型的核心思想在于对生产过程以及各个行业之间的互相联系进行研究。该模型相对简单易懂,可以快速得到一个初步的行业之间的影响关系,从而更好的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其优点包括:可以直接度量各类产业直接使用实物的数量,统计出单位产量所需的资源、投资和人力等指标,聚焦于实质性产出和产业间的联系;该模型较为简单,易于上手和构建,数据统计也比较便捷和容易实现。价值投入产出模型则将重点放在各业产出的可比性上,考虑了生产各方产生的权益变化以及应纳税费用等多方面因素,此模型能够考虑一定程度的金融投资和效益转移。其主要优点为:能够实现宏观经济与企业估值直接挂钩,使产出总量更精确地反映经济实际效益水平;能够更好的理解企业对于社会贡献的影响,进而为其税负和政策调控提供定量分析。总体来说,两种投入产出模型都各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该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模型,并针对性地进行数据研究和调整以取得较好的分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