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冠周的主要成就
邱冠周长期从事复杂细粒矿物分选理论及新工艺、无机非金属矿物资源的深加工、矿物资源的生物提取、浸矿微生物选育与遗传工程、浸矿分子生物学原理、极端环境工业微生物、废水的生物处理的开发与研究工作。为解决中国矿产资源的高效、无污染、短流程加工利用的技术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科研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有色、黑色、非金属矿物加工领域。 邱冠周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等科技攻关重点项目3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2项。 邱冠周对复杂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的系统研究,使硫化矿浮选由pH值、药剂的二维控制发展为pH值--药剂--电位三维控制技术,使我国1/3的铅锌矿每年增收1.264亿元,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针对我国铁矿资源特点,开发出铁精矿冷固结球团煤基直接还原新工艺,属国内外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评为98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已投资1.5亿元建厂试生产;针对我国微细矿物资源特点,提出了颗粒间相互作用与细粒浮选的学术观点,得到国际选矿学术委员会主席Forsberg院士撰文评述,并用于微细粒浮选,取得显著经济效益,针对低品位铜矿石特点,培育出五种浸矿工程菌,并转让一种获纯利1千万元,完成大宝山矿生物堆浸工业试验,列为国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工程,研究成果评为2003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出版专著5部,其中2部获中国图书奖,国外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7篇,论文被SCI 引用732次,单篇论文最高被引32次,单部著作最高被引用138次。 ■主要论文1.分子筛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矿产综合利用,1996,(5)2.硫化钠诱导浮选的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1996,5(3)3.面向21世纪的矿物加工[J].科学中国人,1997,(5)4.钛铁矿富集方法评述[J].矿产综合利用,1998,(5)5.浸矿细菌的育种及工业应用[J].国外金属矿选矿,1998,35(6)6.萃取有机相对浸矿细菌的影响[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1,32(3)7.从矿物直接提取技术的工业化看资源材料一体化的发展前景[J].中国工程科学,2003,5(4)8.影响纳米CeO2沉淀法合成的工艺因素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5,23(3)9.ZnO掺杂纳米CeO2的共沸蒸馏法合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35(A02)10.新型浮选剂的合成及对硫化铜矿的应用研究[J].中国矿山工程,2006,35(2)11.生物因素对次生硫化铜矿堆浸过程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17(2)12.两株不同铁氧化细菌合成的沉淀差异性分析[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17(3)13.高纯纳米氧化钽的制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36(2)14.新型浮选剂JT-235与异戊基黄药混合联用试验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7,27(2) ■主要专著《颗粒间相互作用与细粒浮选》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冷固结球团直接还原》中南大学出版社 ■承担课题1.微生物冶金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2.微生物冶金过程强化的基础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3.低品位铜矿生物浸出-萃取-电积提铜工艺,发改委(发改高技[2004]1160)4.硫化矿生物提取的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生物冶金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 外专局、教育部111计划(B07043) 1.《铁精矿冷固结球团煤基直接还原新工艺》获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998)2.《细粒选择性絮凝—分散与浮选控制的界面力理论》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3.《德兴低品位硫化铜矿细菌浸出提铜工业化实验研究》获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4.《硫化矿电位调控理论与实践》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0)5.《低品位铜矿和锌矿复合催化剂及改良菌种生物浸出新技术》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6.《硫化矿浸出专属菌种的筛选和遗传改良技术》获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7.《我国铜矿生物提取专属菌种选育及提铜产业化应用》获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02)8.《铜铅锌锡矿细粒浮选新技术—粗粒的载体-中介-助凝作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4)9.《铁精矿复合粘结剂球团直接还原法》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5)10. 《基于微生物基因功能与群落结构分析的硫化矿生物浸出法》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8) ●科研行业中国矿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大洋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颗粒学会理事长; 国际生物冶金学会副会长;第19届国际生物冶金大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生物冶金领域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二届评审组专家。 ●教育行业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材料学部副主任中南大学副系主任、系主任;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南大学副校长。 ●杂志期刊欧洲《Frontiers in Bioleaching》杂志主编。 被聘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评选为国家有突出贡献博士;评选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首批专家;评选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宝钢优秀教师奖;获湖南省“光召”科技奖。
谁知道我国铁矿石进口来源于哪些国家?在这方面我们国家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状况。我炒股票想详细了解一下!
我国铁矿石来源地高度集中,前10大进口国占进口总量90%以上。据海关信息网统计,澳大利亚为最大进口国,铁矿石进口2.97亿吨,同比增加11.8%,占进口总量的42.3%,总价值496.7亿美元,同比增加42.6%,平均价格167.4美元/吨,同比上涨27.5%。巴西为第二大进口国,进口1.42亿吨,同比增加9.1%,占进口总量的20.8%,总价值257.2亿美元,同比增加44.1%,平均价格180.2美元/吨,同比上涨32.1%。印度是十大进口国唯一进口量出现同比负增长的,而俄罗斯和加拿大进口量激增1.45倍和1.78倍。海关信息网相关分析弄得不错,可去研究一下。
安徽农业大学的知名校友
安徽农业大学的知名校友主要有:李家洋、江泽慧、钱克明、宛晓春、方精云、张守攻、陈彬藩、彭镇华等。现分别介绍如下:1、李家洋男,1982年于安徽农学院取得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所长,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2004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2011年10月任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安徽农业大学荣誉教授。2、江泽慧女,1960年6月毕业于安徽农学院林学系。曾任安徽农学院林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林学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副院长,1993年2月起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现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协常委,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花卉协会会长,国际竹藤组织(INBAR)董事会联合主席,国际竹藤网络中心董事会主席;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加拿大Alberta大学名誉博士。3、钱克明男,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安徽农学院农学专业学习。现任商务部副部长。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科技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国际合作与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4、宛晓春男,1982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茶业系,1985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安徽省科技厅厅长、党组书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安徽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5、方精云男,1982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林学系。现为北京大学生态学系主任、教授、长江学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植物所研究员、所长。6、张守攻男,1977级安徽农学院林学专业毕业。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院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治沙及沙业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人民政府科技顾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扩展资料: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原省会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9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79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3年成为安徽省重点支持的四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截至2020年4月,安徽农业大学科研经费连续5年位居安徽省属高校第一位, 共有19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80个,具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农业大学
中南大学有哪些院士
中南大学院士如下:王淀佐、何继善、左铁镛、古德生、钟掘、刘业翔、黄伯云、夏家辉、周宏灏、张尧学、邱冠周、桂卫华等。 一、院士简介院士是一些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设立的最高学术头衔,通常是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指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的院士。2013年11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选拔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落实院士退休退出制度。2021中国科学院院士联选结果于2021 11月18日公布,共有149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84人。二、中南大学简介中南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全国首批试点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本博连读)的五所大学之一,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
中南大学有哪些院士?
中南大学院士如下:王淀佐、何继善、左铁镛、古德生、钟掘、刘业翔、黄伯云、夏家辉、周宏灏、张尧学、邱冠周、桂卫华等。 一、院士简介院士是一些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设立的最高学术头衔,通常是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指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的院士。2013年11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选拔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落实院士退休退出制度。2021中国科学院院士联选结果于2021 11月18日公布,共有149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84人。二、中南大学简介中南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全国首批试点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本博连读)的五所大学之一,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