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代表人物
李金顺是第一代评剧演员,“李派”创始人;是评剧进入“奉天落子”时期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其父为高腔演员。李金顺幼年曾习京韵大鼓、京剧、小调16岁拜孙凤鸣为师学唱落子。李金顺投到倪俊声处学艺,并转艺多师,终于形成了吐字清晰,纯朴又充满感情的大口落子演唱风格。 刘翠霞10岁时被卖给撂地艺人何丑子学唱辽河大鼓,不久随师傅到大连谋生。11岁进了李金顺的落子班,走上了评剧艺术之路,拜张百龄、赵月楼学唱评戏,并受到罗万盛指点。曾为花莲舫、李金顺配演。1934年在津有“评剧皇后”之称,1936年又被誉为“评剧女皇”,红遍津、京、冀、鲁及东北各地。年三十岁病逝。 白玉霜是评剧表演艺术家,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河北滦县人,莲花落艺人李景春之女,有评剧皇后之誉,白派艺术的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与刘翠霞、爱莲君、喜彩莲并称评剧“四大名旦”。代表剧目有《秦香莲》、《秦雪梅吊孝》、《桃花庵》等。 爱莲君从小被卖给赵连琪为养女,取名赵久英。其父母在天津,烟台开妓院。后来她实在忍受不了这种身心的双重摧残。便跪在养父母的面前恳求去学戏。16岁爱莲君学成出师,和爱令君(赵的养女)合作,到全国各地演出。1935年,她率爱莲社赴上海演出。短短几年,她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被成为“爱”派。
关于评剧的角色行当有哪些
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每个剧种都有不同,角色行当也一样。随着历史的发展,五大剧种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评剧也是如此。本期的民族文化之戏曲大全带你了解评剧的角色行当。
评剧的行当是随着评剧的发展历史,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而逐渐形成的。评剧的前身“蹦蹦戏”曾经历了“对口戏”、“拆出戏”两个阶段,那时的行当也不象现今这样分明。经过1909年至1921年的重大改革,评剧成为一个大剧种。评剧的行当,也依据表演的需要吸取京、梆等剧种的行当分类经验,逐步形成生、旦、净、丑门类齐全的规模。
“对口戏”的行当是一旦一丑,旦角称“上装”,丑角称“下装”。这种形式系由冀东大秧歌中民歌小调对口唱衍变而来;“上装”、“下装”是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并分别表演剧中人物(如《西厢记》,“上装”要表演红娘、莺莺、老夫人三个角色)。由于这种表演的局限,表演者不能以剧中人物来固定着装和勾画脸谱,因此他们的最初装扮是“上装”(旦角)彩扮,身着裙袄或彩裤褂,手持折扇、手帕;“下装”(丑脚)头戴毡帽或头巾,身着茶衣、腰包,手持竹板或霸王鞭。
“拆出戏”亦称“三小戏”。系由“对口戏”演变而来,以代言体、单折式、分场式为其戏剧结构基本体制。上演的剧目虽短小,但首尾相接,故事连贯,具有中心人物和配角。至此演员便依据角色人物性格,有了明确的分工,逐步由“上装”、“下装”形成“三小”行当,即:小生、小旦、小花脸(丑)。“三小戏”,初以小生、小旦戏为主,丑脚居于次要位置(《回杯记》的王计(家人)为丑扮)。随着“拆出戏”的剧目不断增多,所表现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相应的也出现了老生、老旦、彩旦等行当。
评剧由于历史较短,又受剧目题材的局限,所以没有像京、梆大剧种那样具有驾驭反映帝王将相生活和政治斗争、军事斗争重大内容的能力,多以反映下层官吏、市民阶层、农民阶层的生活为主,因此各行当的表演艺术(声腔、技巧),特别是老生、净、刀马旦、武生行的表演手段,仍有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新编历史故事戏不断增多,各行当,特别是小生、老生、净行的表演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早期评剧只有男、女角色之分,后逐渐发展成为生、旦、丑三小戏,受梆子和京剧影响,增添行当,有了青衣、花旦、老旦、小生、老生、小丑之分,最终发展成青衣、花旦、老旦、彩旦、小生、老生、花脸、小花脸等行当齐全的大剧种,但仍保留了民间小戏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
中国评剧网的评剧可以下载吗
1、中国评剧网现在新网址名字叫中国评剧艺术网里面的评剧只能够在线观看是不能够下载的。
2、如果你想在线看评剧可以在百度视频里面输入你要看的评剧名称,如果你想下载的话,可以安装一个流媒体下载软件xmlbar,通过此软件可以把在线的流媒体下载你的电脑里。
3、xmlar的使用方法:
①双击图标打开软件;
②在输入视频地址框中把百度视频里面你要下载评剧视频的地址复制到视频地址框中;
③保存到你电脑的某个目录里;
④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