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和资治通鉴哪个好看
《纲鉴易知录》和《资治通鉴》是两本不同类型的历史书籍,各有其特点和价值。以下是它们的简要介绍:《纲鉴易知录》是清代史学家钱大昕所著的一部通史,以编年体的形式叙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它注重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分析,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和评析,同时也涵盖了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纲鉴易知录》语言简洁明了,结构清晰,适合初学者阅读。《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涵盖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中国历史。它以编年体的形式叙述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事迹,并且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批评和分析。《资治通鉴》在历史记载的全面性和权威性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通史之一。两部书籍在内容和风格上存在一些差异。《纲鉴易知录》注重事件的叙述和人物的评析,相对较为简明扼要;而《资治通鉴》则更加详尽全面,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论。选择哪本书更好看,取决于你对历史的兴趣和阅读需求。如果你希望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概况和人物评价,可以选择《纲鉴易知录》;如果你对历史有更深入的研究兴趣,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的历史资料和分析,可以选择《资治通鉴》。
再说《纲鉴易知录》
《纲鉴易知录》是我最近总看的一本书。
收藏家马未都老先生特别喜欢提的两位老前辈,一是王世襄,一是朱家溍。王朱二人是好友。王世襄爱做菜,年轻的时候在梁思成身边学习工作。朱家溍爱收藏,教了马未都不少东西。
朱家溍先生在故宫工作的时候,据说带徒弟,就送人一套《纲鉴易知录》,他是希望新人们都能尽快且扎实的了解中国历史的脉络。
这书可以说是《资治通鉴》的升级浓缩版。《资治通鉴》起于战国,写到五代结束。而《纲鉴易知录》起自三皇五帝,写到明朝灭亡,可以说是当年到清朝时候的通史。时间比《资治通鉴》多了四百多年,但体量上,却大概是后者的二分之一。所以我说《纲》是《资》的升级浓缩版。
我前两天书包发大水,被淹的,就是《纲鉴易知录》八册中的一本。是其中的第五册,写的是安史之乱后到五代结束这一段时间。什么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韩愈,元稹,柳公权,杨炎,李泌,牛僧孺……等等一大批牛人都在这本书里出现了,实在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被淹的时候我差点给自己一巴掌,因为这书现在不太好买,把我心疼坏了。
《纲鉴易知录》记载:“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等等的翻译
百姓有了疾病,不知道怎么治疗。炎帝就是神农从百草的滋味入手。知道了百草的寒热温凉。这句话出自清代学者吴乘权编辑的《纲鉴易知录》。原文: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族,而医道自此始矣。译文:(上古)先民有病,但还没有发明医药。神农氏开始尝遍百草的滋味,体察百草寒、温、平、热的药性,辨别百草之间像君、臣、佐、使般的相互关系。曾经一天就遇到了七十种剧毒,他神奇地化解了这些剧毒。于是就用文字记下药性用来治疗百姓的疾病,我国的药医事业从此诞生了。扩展资料:出处:《纲鉴易知录》不是原创作品,是以他人著作为基础改编而成。全书共107卷,180多万字。上起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下迄明王朝灭亡,其间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有简略的记载。由于纪事简明,头绪清楚,使人一看了然,所以叫做《易知录》。《纲鉴易知录》由于通俗易懂,从前流传较广。解放后由中华书局重印,受到读者欢迎。可是,此书只写到明末,到了民国初年,许国英为之续编,仍用纲鉴的体裁,记载清代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所以叫做《清鉴易知录》,上接《纲鉴易知录》,一直延续到清末,独立别行,又可以成为一本简明的清代编年体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