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

时间:2024-11-10 23:53:06编辑:小早

群英会蒋干中计第二段讲了什么

群英会蒋干中的第二段,讲述了蒋介石在群英会上发表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谈到了在抗日战争和抵抗外来侵略中起到的正面作用,并强调要正确对待对敌对友,正确处理爱国和反革命的问题,这是为了形成有利于团结开展抗战的政治环境。蒋介石也强调要加强抗日统一战线的团结,这在当时至关重要。他也谈到了改善妇女的利益,特别是建立妇女参政的制度,以及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等等。通过以上的四条重要的演讲,蒋介石强调了抗战的重要性,团结一致反抗外部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思想,为抗日作战增加动力。【摘要】
群英会蒋干中计第二段讲了什么【提问】
群英会蒋干中的第二段,讲述了蒋介石在群英会上发表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谈到了在抗日战争和抵抗外来侵略中起到的正面作用,并强调要正确对待对敌对友,正确处理爱国和反革命的问题,这是为了形成有利于团结开展抗战的政治环境。蒋介石也强调要加强抗日统一战线的团结,这在当时至关重要。他也谈到了改善妇女的利益,特别是建立妇女参政的制度,以及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等等。通过以上的四条重要的演讲,蒋介石强调了抗战的重要性,团结一致反抗外部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思想,为抗日作战增加动力。【回答】


群英会蒋干中计 读后感

  节选自名著的经典片段的阅读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节选自《三国演义》第45回的《群英会蒋干中计》也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之一,被各种版本的教材广泛收录.人们对文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蒋干的理解,长期以来一直停留于“盲目自信,志大才疏,胆小怯懦,愚蠢可笑”这一层面上,认为他的中计完全是他“愚蠢”的表现.我也一直这样按部就班地照着教学参考书进行分析,并没感到有什么不妥.但是,当我再一次教学本文时,却强烈地感觉到,蒋干似乎并不像我们所分析的那样愚蠢,相反,我倒觉得“中计”是他的“明智之举”!
  诚然,蒋干东吴之行的目的是要劝降周瑜,临行前也曾在曹操面前夸下“干到江左,必要成功”的海口,但当他被周瑜“见面点破来意”“群英会禁提军事”“展示自己的成就与地位”“无人能动我心”等一系列举措“断其念”之后,蒋干的内心却发生了极其微妙的变化.关于这一点,我们从蒋干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先是“昂然而来”,对劝降充满了自信;继而“愕然”,因被识破动机而颇感尴尬;再是“惊愕,不敢多言”;最后则是“面如土色”.蒋干神情的变化过程,实际上折射出了他对劝降周瑜的信心在逐渐动摇,希望在一点一点丧失,最后的“面如土色”则是他对劝降的彻底绝望;但与此同时,蒋干内心又思考着如何回去给曹操一个交代,以及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深深的忧虑.他知道,如果完不成任务,生性多疑、脾气暴躁的曹操就有理由怀疑蒋干被周瑜收买,因为他和周瑜毕竟“自幼同窗交契”.如果真的这样,那么等待他的就将是一个人人都可以预见的结果.
  因此,摆在蒋干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要么留在东吴或远走他乡,要么再回到曹操那里继续做谋士.第一条路显然走不通,不要说他的一家老小的性命还掌握在曹操手上,就凭他的才干,留在东吴或是别的地方都不可能有他目前的地位.那么,摆在蒋干面前的就只有想法子保全自己、平安回到曹营这“华山一条道”了.
  于是,蒋干必须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什么是他的救命稻草呢?那就是周瑜精心炮制的、貌似天衣无缝的密信.
  我们现在再来看看周瑜安排的“诱其盗”的那场“演出”,它真的是那么天衣无缝,可以瞒天过海吗?非也.尽管“周郎妙计安天下”,但这其中确实存在着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的两大破绽:一是周瑜如此精明,他怎么可能将关系到赤壁之战甚至整个东吴命运的“绝密文件”随便地放在桌上,让别人能轻而易举地拿到呢?二是作为敌方的蒋干在五更天的时候偷偷溜走,居然无人阻拦、无人盘查,使蒋干来得方便,去得容易,有这种可能吗?
  问题的关键在于,蒋干有没有看出其中的破绽.我个人认为,蒋干是应该明了这些的.他的中计,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毕竟,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事实:曹操尽管生性多疑、脾气暴躁,但他有一个最大的长处,那就是唯才是举.试想,蒋干能够跟随曹操这么多年,成为曹操的“帐下幕宾”,当不至于是一个无能之辈,更不至于像教参上所分析的那样“愚蠢可笑”.对于周瑜的破绽,蒋干焉有蒙在鼓里之理?那么,只有一个理由能够成立,那就是蒋干甘愿中计,想紧紧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以便保证自己平安回到曹营.
  也许有人会这样想:万一曹操中计后醒悟过来,那蒋干岂非性命难保?尽管《三国演义》没有交代蒋干的命运,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蒋干暂时不会有性命之虞,因为有曹操的刚愎自用的性格在为他保驾护航.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中曹操诛杀蔡瑁、张允二人后的表现看出.可见,蒋干了解曹操多于了解周瑜.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蒋干中计是一个主动行为,他以劝降为目的出使东吴,到最后中计而回,是一个由被动走向主动的过程.这在当时的情况下不能不说是一种“明智之举”.


章17 群英会蒋干中计 (《三国演义》精华缩编本 全40章)

第十七章    群英会蒋干中计

  前    情

周公谨频生恶念   

       周瑜力主抗曹,劝孙权勿以父兄余业降曹贼。孙权矍(jué,惊惧)然而起,誓与曹操不两立。又拔佩剑砍奏案一角立誓,誓罢,赐剑周瑜,即封为大都督,官将不听号令者,即以此剑诛之。孔明知孙权怯战,提醒周瑜仍须提防。周瑜乃复入见孙权。孙权果然惧曹操兵多。周瑜见孔明识见胜己,忧其久必为江东之患。于是遣人招降孔明,不成。于是欲借曹操之手杀之。周瑜遣孔明星夜去断曹操粮道。孔明欣然领诺。鲁肃不忍,提醒孔明。孔明笑称自己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全能,不似周瑜但堪水战,不能陆战。周瑜不堪激将,闻言大怒,欲亲引军往断粮道。孔明才点破曹操一向重粮,劫粮必被擒之理。孔明请鲁肃劝周瑜同心拒曹,勿要谋害,误了大事;当先决水战,挫动曹军锐气,别(另外)寻妙计破之。周瑜闻言,摇首顿足,称孔明见识胜己十倍,急欲除之,以免后祸。鲁肃以今用人之际,力劝周瑜先图破曹。孔明杳(yǎo,无影无声)无音信,刘备心忧。周瑜不听鲁肃劝告,又诳(kuáng,瞒哄)骗刘备过江,欲乘机诱杀。周瑜密令埋伏刀斧手于壁衣中,以掷杯为号。刘备不听关羽劝阻,坚意乘小舟飞棹(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与桨类似)赴江东,以表同盟诚意。关羽同往。周瑜迎刘备入帐饮宴。酒行数巡,周瑜起身把盏,正欲掷杯发号,猛见一人按剑立于刘备背后,行坐相随。问,知此乃虎将关羽。周瑜大惊,汗流满背,急斟酒与关羽把盏(;敬酒)。刘备回至江边,见孔明已在小舟中,大喜,请与同回。孔明约以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后为期,令赵云驾小舟来南岸等候,切勿有误。刘备问其意。孔明不答,催刘备作速开船,曰:“但看东南风起,亮必还矣。”

三江口曹操折兵   

       曹操遣使送书至,书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周瑜大怒,更不开看,毁书斩使以示威,将首级付从人持回。随即令水军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鸣鼓呐喊而进。曹操大怒兴兵,亲自催督战船,到三江口。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两军交战,东吴驱船大进,万弩齐发,三路战船,纵横水面。曹军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立脚不住,不能抵当,中箭着炮者,不计其数。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得胜回寨,犒(kào,用酒食或财物慰劳)赏三军。曹军败回。曹操登旱寨,再整军士,责蔡瑁、张允不用心训练水军。蔡、张自去加紧练军。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以大船居于外为城郭,小船居于内,可通往来,晚上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当夜,周瑜登高观望,见北军火光接天而心惊。次日,周瑜命收拾楼船(古代主力大战船,远攻近战皆宜。因船高首宽,外观似楼而得名)一只,带着鼓乐,迤逦(yǐ lǐ,逐渐)进至曹操水寨边暗窥。曹操命纵船擒捉。周瑜令楼船轮转橹棹,望江面上如飞而去。

名段品读

群英会蒋干中计

        [曹操初战失利,挫动锐气;又被周瑜深窥(kuī,偷看)水寨。不知当作何计破敌。忽有帐下幕宾九江人蒋干,愿往江东劝降周瑜。蒋干自幼与周瑜同窗交契(交qì,情谊),自诩(自xǔ,自夸)与周瑜相厚(交情深厚)。曹操甚喜,置酒送行:]

       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命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皆应命而去。瑜整衣冠,引从者数百,皆锦衣花帽,前后簇拥而出。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瑜拜迎之。干曰:“公瑾别来无恙!”瑜曰:“子翼(蒋干,字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干愕然曰:“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春秋时著名盲乐师,辨音能力极强)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遂同入帐。

  叙礼毕,坐定,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须臾,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分两行而入。瑜都教相见毕,就列于两傍而坐。大张筵席,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蒋干惊愕,不敢多言。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gōng chóu,酒器和行酒令时用以计算饮酒数量的木筹)交错。饮至半醋,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左右军士,皆全装惯带,持戈执戟而立。瑜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干曰:“真熊虎之士也,”瑜又引干到帐后一望,粮草堆如山积。瑜曰:“吾之粮草,颇足备否?”干曰:“兵精粮足,名不虚传。”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干曰:“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都是古代著名的辩士)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

  瑜复携干入帐,会诸将再饮;因指诸将曰:“此皆江东之英杰。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饮至天晚,点上灯烛,瑜自起舞剑作歌。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歇罢,满座欢笑。

  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命撤席,诸将辞出。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足碰足,指同榻共寝)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 jí)。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书略(简略地)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此处读zuàn,骗的意思)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对将帅的敬称)。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覆。”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干勉强应之。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贼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只妆睡着。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

  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干戴上巾帻,潜步(暗暗移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古时军营的门或官署的外门)。军士问:“先生那里去?”干曰:“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军士亦不阻当。干下船,飞棹回见曹操。操问:“子翼干事若何?”干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操怒曰:“事又不济,反为所笑!”干曰:“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乞退左右。”

  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操曰:“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瑁曰:“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操怒曰:“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后人有诗叹曰:“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

后     续

用奇谋草船借箭   

       蔡瑁、张允既死。周瑜大喜,以为从此江东无患。周瑜不听鲁肃劝阻,决意寻事计害孔明。次日,周瑜以军中缺箭为由,请孔明十日之内,监造十万枝箭。孔明欣然领命,并立下军令状,承诺三日后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周瑜暗喜,只分付军匠人等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只待孔明误期获罪。鲁肃怪孔明自取其祸。孔明叫鲁肃暗备二十只轻快船,听候调用。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鲁肃不解其意,私拨船物,尽皆齐备听候。第一、二日皆不见孔明动静,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同往取箭。鲁肃不解。孔明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江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当夜五更时候,孔明船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一带摆开,擂鼓呐喊。鲁肃大惊。孔明笑,请鲁肃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曹操见重雾迷江,防有埋伏,不敢轻动。只拨水军弓弩手在寨前放箭乱射,又往旱寨唤得弓弩手约一万余人,火速到江边助射,尽皆向江中放箭。少顷,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掉回,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每船上箭约五六千。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孔明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曹操追之不及,懊悔不已。孔明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得箭十五六万。周瑜大惊,自叹不如。    

苦肉计 痛打黄盖

        周瑜与孔明密定火攻之计,却苦无人以通消息。忽江北蔡瑁之弟蔡和、蔡中来营诈降。周瑜大喜,将计就计,假意重用二蔡。周瑜苦无人愿行诈降之计。老将黄盖趁夜潜入,称愿行苦肉计破曹。次日,周瑜大会诸将,令各领三月粮草,准备御敌。言未讫,黄盖进曰若一月不破,只可弃甲而降。周瑜勃然变色,斥黄盖怠慢(dài慢,不恭敬)军心,喝令速斩。甘宁求告,被周瑜叱令乱棒打出。东吴众官皆跪苦求。周瑜推翻案桌,叱退众官,命左右将黄盖剥了衣服,拖翻在地,责打一百脊杖。只五十脊杖,已皮开肉绽,鲜血迸(bèng,溅射)流。孔明看穿是计,袖手不发一语。众官又复苦求。周瑜跃起,指黄盖而骂。言罢,恨声不绝而入帐中。黄盖归寨,卧于帐中,昏绝几次。黄盖乃东吴三世旧臣,受吴侯厚恩。诸将见状,无不下泪。黄盖作势忿(fèn:生气,愤恨)恨,暗遣参谋阚(kàn)泽连夜急去曹营献降书。降书极言东吴势弱,周瑜摧辱,愿率众归降雪耻。粮草军仗,随船献纳。曹操窃喜,又犹豫不决,于几案上翻覆将书看了十余次。忽拍案张目,怒骂黄盖诈降,作势欲斩阚泽。阚泽面不改容,仰天大笑黄盖不识人。曹操又疑降书未明约降期。阚泽笑斥曹操无学,竟不闻背主作窃,只可相机而行,不可预约,以防事急泄漏。言罢怒责曹操待贤无礼,作势求死。曹操大喜,改容下席拜谢。少顷,蔡中、蔡和派人密书来报黄盖受刑消息。曹操遂不疑阚泽,令暗还江东。阚泽回东吴,与甘宁作势密语,言辞间颇有反意,故意为蔡和、蔡中撞破。阚泽故作失色,甘宁拔剑欲杀人灭口。二蔡慌告白诈降身份。甘宁佯喜,即与二蔡密书报曹,愿为内应,转投明主。阚泽另修书密报曹操,具言黄盖趁便即来,但看船头插青牙旗者即是。曹操连得二书,心中疑惑不定,遣蒋干再驾小舟过江往周瑜寨中探听实信。周瑜听得蒋干又到,大喜曰:“吾之成功,只在此人身上!”周瑜一面请来蒋干,作色责蒋干盗书,欺友太甚。不待蒋干开言,令左右送出军外,往西山僻庵歇息,以免再泄军机。一面暗请庞统设计蒋干。襄阳庞统,世称凤雏先生。避乱寓居(寄居)江东,曾密献连环之计,以防江面一船着火,余船四散。周瑜深服其论,故请其行计。蒋干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正深怀惭愧。今番处此僻庵,心中忧闷,寝食不安。是夜星露满天,出庵信步,闻山岩畔草屋内有人诵孙、吴兵书(孙武、吴起,古代兵家代表人物)。蒋干往窥其人,仪表非俗。蒋干叩户请见,得知此乃凤雏先生,大喜。庞统邀蒋干入庵谈心,痛言周瑜自恃才高,不能容物,故隐居于此僻地。蒋干大喜,力劝庞统归曹。庞统于是与蒋干连夜下山,飞棹投江北。

一章一得

用兵之道,上兵伐谋;

以计代战,一可敌万。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之计的漏洞是什么?

在《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这个情节中,周瑜使用的反间计其实几乎是没有漏洞的,但若硬要说一个漏洞的话,那就是周瑜的反间计只能针对多疑的人。若是这个计谋落到刘备身上,那么刘备大概率是不会上当的。当时曹操派使者去东吴送挑战信,周瑜收到信以后便直接斩杀了使者,还将挑战信撕毁了,周瑜此举就是在跟曹操叫板的意思。而后曹操又在与周瑜的第一次交战中失败了,曹操便决定要派人去说服周瑜投降,而曹操手下的蒋干便毛遂自荐了。此时的周瑜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周瑜对曹操依然充满防备,经过周瑜多番打探得知,曹操手下的将领中,蔡瑁、张允这两个人是东吴对抗曹魏的时候最难对付的人,所以周瑜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两个人。后来周瑜得知自己的“老同学”蒋干要来劝自己投降,所以便叫上东吴的大将们一起款待蒋干。周瑜见了蒋干以后便炫耀了自己在东吴的地位,而且还一直说东吴的君主对自己是多么地信任,还希望蒋干也能够来到东吴与自己共事。周瑜这么说就是为了让蒋干没有机会劝自己投降,而后周瑜又假装喝得烂醉,让蒋干悄悄看到了那封伪造的信,信中的大概内容便是蔡瑁、张允要投降的事情,蒋干立刻便将这个情报告诉了曹操,而曹操则是不分青红皂白便斩杀了蔡瑁、张允二人。其实周瑜这个反间计也就能对付曹操这种疑心深重的人,当时蔡瑁、张允在曹魏中的重要性连周瑜都知道,曹操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但是曹操依然秉持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杀了蔡瑁、张允,若是刘备被周瑜这样反间的话,周瑜的计策多半是失败告终,所以说反间计唯一的漏洞就是局限性太强。

上一篇:晋城地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