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M是什么意思
原名为德国量产房车赛(DPM,German Production Championship)。1986年德国最高赛车协会将DPM改名为GTCC(German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此后德国的赛车迷又将GTCC习惯地称为DTM,这样DTM的名字就逐渐取代GTCC而闻名于世。在国际赛车分级中,DTM属于Class-Ⅰ的比赛,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Class-Ⅰ房车赛事,所允许采用的技术标准最高,改装幅度也最大,被誉为“装上房车外壳的F1”在全球众多房车赛事中,DTM房车赛是云集了最多顶级职业赛车手的比赛,有前任的一级方程式车手转到DTM参加比赛,也曾经有DTM车手晋升一级方程式,大名鼎鼎的世界一级方程式冠军舒马赫便是由DTM晋升一级方程式的典型例子。百万购车补贴
dtm是什么意思?
dtm指DTM防水卷材。DTM防水卷材是以乙烯乙酸乙烯(EVA)或热塑性弹性体(TPO)为主材,卷材上下表面采用特殊工艺无纺布进行复合而成。DTM防水卷材最大的特点是其三层式结构,提高了产品的机械强度,材料柔软,弹性好,且服帖性好,易于施工;并且DTM卷材无害、无毒无污染,属绿色环保型产品。特点:1、DTM防水卷材最大的特点是其三层式结构,提高了产品的机械强度,材料柔软,弹性好,且服帖性好,易于施工;2、DTM防水卷材的特殊工艺无纺布形成立体网络互穿结构层,使粘结剂有良好的粘结效果;3、DTM防水卷材与专用粘结剂配套施工,粘结强度能达到规范要求的1.5N/mm;4、施工后的DTM防水卷材表面可以直接进行装潢装饰;5、施工对基面含水量没特殊要求,无明水即可施工;6、DTM卷材无害、无毒无污染,属绿色环保型产品。
介绍世界上著名房车赛的历史和参赛车型
最著名应该就是DTM和V8了。下面我来说一下它们的一些历史。
V8(V8 SuperCar)国际超级房车赛是世界顶级房车大赛,与F1、NASCAR, INDY并称为国际4大汽车赛事。它创建于1961年,至今已有44年历史。它是生命力与创造力的展现,是汽车工业文明与汽车时尚文化的结晶。V8赛事经国际汽联FIA授权批准,由澳大利亚V8赛事组织(AVESCO)在澳大利亚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管理和运作,并成功地推动其发展。
DTM 德国房车大师赛(German Touring Car Masters)是举世公认的“最高级别房车大赛”,同时也是欧洲最受欢迎的房车系列赛。DTM赛事于1984年起源于德国,但同时也是面向全球的赛事。2004年赛季共在德国举办了六场分站比赛,另外四场分站比赛分别在葡萄牙、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以及荷兰四国举行。期间,来自九个不同国家的21名车手角逐了2004年DTM大赛。
世界房车锦标赛为什么没有房车?
文车突突车图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前不久,车突突给大家介绍了一下FIA旗下的四大赛事——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IA GT跑车系列赛、WTCC世界房车锦标赛和WRC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阅读。相关链接:年收视600亿人次!这项汽车赛事关注度远超奥运会或许有些小伙伴也发现了,虽然它们同为顶级汽车赛事,却迥然不同。那么这些不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今天车突突就来聊聊这个话题。首先,赛车来源不一样。既然是四大不同的汽车赛事,那么它们势必是风格迥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使用了不同类型的赛车。比如,F1和其它三者使用的赛车不同,是专门为挑战速度打造的方程式赛车,它通常是车企最先进技术的集合体,用最轻量化的材料,具备最强的动力性能,使得F1赛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进入2秒的区间。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1986年Honda推出了一款1.5L排气量的EA167-E 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它的最大功率高达1050匹,最高转速达到了14000转,成为当时的赛场之最,让搭载它的威廉姆斯车队轻松夺冠。而其它三个赛事则规定,所有的参赛车辆都必须以量产车研发制造而成,也就是说参赛车辆都有一个原型车,这个原型车都是市面上买得到的车,当然能不能买得起就两说了。其中WTCC甚至规定了车辆的年销量必须达到25万辆!具体来说,WTCC的赛车原型通常选用售价在10-30万元区间的紧凑型轿车——FIA-GT的参赛车通常是售价百万级的超级跑车——而WRC相对多元,原型车售价从十万元到百万元不等——其次,场地不一样。众所周知,WRC的赛道通常不固定,且有丰富多元的类型,所以这又预示着它们的比赛场地不一样——F1、FIA-GT和WTCC为场地赛,而WRC在开放的赛道上比赛。通常来说,F1的场地标准最高,这是由F1赛车强大的性能决定的;FIA-GT通常选用与F1级别相同的赛道;WTCC通常选用F3级别以上的赛道。WRC通常在开放路面上比赛,所以赛道类型非常多元化,既有柏油路面——砂石路——泥泞路——也有坑洼路——甚至还在北欧的冰天雪地中举行——再次,规则不一样。最大的不同还有它们的比赛规则也不相同。F1、FIA-GT和WTCC采用排位赛+正赛的比赛形式,即先进行排位赛,以排位赛的成绩决定正赛发车时的排位顺序;正赛时车手需完成相同的圈数,用时最短者胜出。不过它们的排位赛规则也有些许不同,比如F1在正式比赛的前一天,在指定的一个小时中,每个车队的车手要在赛道上竞速,共分为三节,每90秒淘汰掉速度最慢的赛车,前两节胜出的10部赛车在第三节比赛中以单圈的最快成绩来排顺序,单圈最快者杆位(即第一位)出发。FIA-GT排位赛类似F1模式,不过却更为复杂。第一节排位赛(20分钟)由第一车手驾驶,前16名的赛车进入下一节排位赛。第二节排位赛(15分钟)由第二车手驾驶,前八名的赛车可以进入最后一节排位赛。第三节排位赛(10分钟)由第一车手驾驶,最终决定前八位的排位成绩,并以此顺序作为排位正赛的发车顺序。根据排位结果,在排位正赛中前两名的赛车分别加重10公斤和5公斤。第九名减重5公斤,第十名至最后一名的赛车减重10公斤。冠军正赛中前四名的赛车也会分别增加30公斤,20公斤,10公斤和5公斤。第六名减少5公斤,第七名减少10公斤,第八名减少20公斤,其余赛车减少30公斤。WTCC的排位赛同样分为三节,从而确立正赛的发车顺序。只不过在正赛时,WTCC共有两个回合的较量,其中第一回合的前十名车手采用倒序发车的形式,即排位赛排名第一的车手要退到第十位发车,而排名第十的车手则杆位发车。据说FIA-GT和WTCC的排位赛规则是为了营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增加比赛的观赏性。WRC比赛时采用顺序发车的形式,即参赛车辆并非同时发车上路,而是间隔1-2分钟发出一辆车。所以赛道上车手不需要向其他车手发出挑战,车手可以完全忘我的自我发挥,真正做到“与时间赛跑”,从而不断挑战自我,征服复杂的自然条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WRC开放式的赛道和复杂多变的路面环境,就使得WRC增加了堪路环节,在堪路过程中允许车手记录下整个赛道的路段信息,以便正式比赛中领航员为车手及时提供赛段路况。这也是WRC规则与其他三项比赛的不同之处。最后,车手不一样。严格来说应该说是车手的配置不一样。比如F1和WTCC只允许一名车手全程驾驶一辆赛车;FIA-GT的比赛时间比较长,所以允许2-3名车手共同驾驶一辆赛车,但每名车手最多只能驾驶55%的赛程;而WRC由于路况复杂,因此每辆车上除了有一名车手,还有一名领航员负责为车手提示路况信息。写在最后:虽然每个汽车赛事的规则各不相同,但正因为有这些详细规则的限制,使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为车迷带来不一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