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全图

时间:2024-11-10 09:26:55编辑:小早

清明上河图的来历?

《清明上河图》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金明池争标图》描绘的是皇帝带领近臣到金明池观水战、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图长28.6厘米、宽28.5厘米,略呈正方形。小小的画面,把周围9里多的池面及池岸边的景物悉数摹画下来。着重描写池中的大龙舟及周围的小船,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概括地绘出了金明池的全部景色和皇帝观看争标的场面,画面紧凑,结构严谨,主题突出。 《清明上河图》,在北宋风俗画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是北宋人物画长期的发展结果,《清明上河图》以汴河为典型环境,描绘出当时各色各样人物活动和建筑、工具等人世风物,有极大的历史价值。画家以周密的观察力为基础,对北宋汴梁城的城门和大街,对门外汴河上的繁华景象,作了忠实而详尽的描写。画面上有市街上的各种商业活动、手工业活动、河上的漕运活动、各类人的游览活动等。除了酒楼、药铺等大型店铺外,还有香铺、弓店,处于十字路口小茶铺或酒铺,还有门前挂着“解”字招牌的当铺,做车轮的木匠,卖刀剪的铁匠,有卖花的、算命的以及各种摊贩等牟均可一一辨认,街道上活动着各种人群,官员骑马,侍者前呼后拥,在人丛中穿过;有的妇女们则坐了小轿。在如此熙熙攘攘之间,有人挑担,有人驾车,车子的样式也不尽相同。河上有人使船,有人游逛,有的在门口凭栏眺窒。这热闹的光景,画家安排得有条有理,杂而不乱,引人入胜,古都风貌,再现眼中。从构图上,有总有分,有主有次,有细有粗,有紧张有松驰;以村郊、河道、城市为主,逐渐铺开,很有层次,村郊是引子,比较简略。进到河边时,便着力描写船舶货运,直到拱桥,形成了第一个高潮。桥上桥下,船上船边,人们手忙脚乱,喧呼嘈杂,十分紧张,过后渐渐转远,结束了中心最重要的一段。从酒楼和桥起,大街直通城内,各种车辆。店铺、各色人等,一步挤一步,一处紧一处,形成第二个高潮。从进城到第二条街,画卷终止。《清明上河图》在南宋有许多临摹,一两黄金一卷,可见南来人怀念故都的繁华的感情,其意义是很大的。 欣赏 http://hi.baidu.com/527033993/blog/item/fad0c1da48595adcb6fd48ca.html但愿你能满意!


清明上河图名字的来历是什么?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biàn)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清明”二字是描绘当时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并非清明时节。因张择端是一位宫廷画家,他的画是为宫廷服务的。关于“清明”二字的来历有两个:一是张择端在进献画时为得到皇帝的赏识所以加上了“清明”二字;二是张择端在将画进献时并没有“清明”二字,只叫“上河图”。因宋代喜欢粉饰天下,所以皇帝看到画上的繁荣景象,在“上河图”这个名字的基础上加上了“清明”二字,是为“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清明上河图有多长有多少米

清明上河图全长5.287米。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清明上河图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长和宽是多少?

清明上河图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此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构图,细腻的笔法,真实记录了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汴梁(今河南开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今人通过这幅画,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者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扩展资料《清明上河图》揭示出当时隐藏的社会矛盾:《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季节主要是清明节,而不是所谓的“政治清明”。 从表面上看,画家集中概括、客观表现了开封城清明节期间的繁荣景象。但是,他没有粉饰太平,而是在描绘表面繁盛的背后,流露出对北宋末期社会的阵阵隐忧。 画家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意识揭示出当时隐藏着的一些社会矛盾,折射出对宋都城防缺失、消防殆尽、军心涣散、文武相争等弊病的担忧,而这个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劲敌正在厉兵秣马,伺机攻克这座不设防的都城,北宋灭亡,已在旦夕之间。 昏庸的宋徽宗得到此图后,并没有认识到其中的警示含意,未能理解张择端的良苦用心,而是将图转赠给了向太后之弟向宗回。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明上河图》传世之谜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评《清明上河图》:揭示当时隐藏的社会矛盾

上一篇:张浩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