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有几个老婆
兰陵王有一个老婆王妃郑氏。
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郡王。
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分享。累次升任至并州刺史。突厥攻入晋阳,高长恭奋力将其击退。邙山之战,高长恭为中军,率领五百骑兵再入周军包围圈,直至金墉城下,因高长恭戴着头盔,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头盔脱下来城上的人才知道是高长恭,派弓箭手开始放箭保护他,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高长恭在此次战中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战而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后历任尚书令、录尚书事、大司马、太保、太尉等。与段韶征讨柏谷,又攻打定阳。段韶患病,高长恭总领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后因“国事即家事”招致北齐后主高纬记恨,于武平四年(573年)被高纬赐死。死后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
兰陵王的妻子是谁
?历史记载兰陵王高长恭的妻子是郑氏。
根据史书记载,兰陵王高长恭的正妃姓郑,但由于年代久远,这位王妃的出身不太清楚,经过研究历史留下来的资料,推测这个姓郑的王妃应该来自于有名的荥阳郑氏。荥阳郑氏,是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北方著名的大族,兰陵王作为皇室血统,他的正妃肯定是出自名门贵族。
荥阳郑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荥阳郑氏的先祖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宣王分封时期。因为封地在郑国,所以此后的族人都以郑为姓。在东汉末年,郑氏一族出了很多名人,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到了唐朝,郑氏一族依然昌盛,门第显赫。
历史上在高长恭去世时有这位王妃的出场描写,在武平四年,北齐后主高纬给高长恭送了毒酒,高长恭对王妃郑氏说:“我为国家征战多年,并无异心,陛下为何要赐我毒酒?”郑氏回答说:“还是去找陛下好好解释一下吧。”高长恭说:“到了这个地步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随后就饮毒酒而死,年仅33岁。
历史上兰陵王的真名叫什么?
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瓘。兰陵王是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乳的儿子,老四就是成为千古传说的兰陵王。人物经历:天保十年(559年),加授仪同三司,开始出任地方官,以本官行肆州事。高洋死后,高殷即位。北齐乾明元年(560年)三月二十一日,高长恭受封兰陵王。后来累次升迁至并州刺史。在乾明之变后,皇叔孝昭帝高演登基,给予兰陵王高长恭进一步重用, 邑通前一千五百户,转中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武成帝高湛即位之后,大宁元年(561年),被授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大宁二年(562年),别封巨鹿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进领军将军。
高长恭为什么叫兰陵王
高长恭叫兰陵王的原因是他在北齐乾明元年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名兰陵王。历史上是有很多王也都是以封地地名作为自己王的名称,像汉王刘邦就因为封地在川蜀汉中,诸如此类。原因详述:兰陵王生于541年亡于573年,名高长恭,又名高孝瓘,族名高肃,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是北齐都城(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兰陵王的称号,在历史上还有很多,比如说东魏兰陵王萧正表,辽国和金国也有不少的兰陵王,但民间流传中,高长恭这个兰陵王最具有代表,最具有名气,最骁勇善战,也是最具有美貌的。所以一说起兰陵王,大家就觉得是指高长恭,在高长恭之后,兰陵王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因为高长恭擅长行军打仗的,为北齐立下了很多的战功,兰陵王就有了战神的意思。兰陵王之所以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名将,得益于兰陵王参加著名战役。当时,突厥正在向晋阳发起进攻,而兰陵王带着500骑兵突破对方的围剿。他戴着面具,并成为小有名气的中军将军,成功解救金墉城老百姓后,兰陵王获得了较高的名气。
兰陵王高长恭的妻子是谁
荥阳郑氏,名子歆。兰陵王高长恭有一妻一妾,正妻兰陵王妃郑氏,名子歆,妾室是王氏。荥阳郑氏家族,这个家族自北魏以来就与皇室联姻。历史上关于高长恭的妻子郑氏的记载,只有在兰陵王死的时候提到过,北齐后主高纬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给高长恭,妻子郑氏劝高长恭到皇帝面前解释,高长恭不听,饮酒而死,妻子郑氏则进入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