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咏梧的人物经历
1931年秋,16岁的彭咏梧进入云阳县城中学读书。时值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件”爆发,这给彭咏梧日渐成熟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加之在老师(地下党员)的影响下,他的思想逐渐起了变化,常利用业余时间阅读马列书籍及进步刊物,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抵制日货,质问反动当局,因表现突出,被学校开除,后经外婆四处托情,又才勉强留校继续学习。1935年1月19日,与上海中央特科直接联系的中共云阳县党组织,在云阳县发动了工农武装起义。这使彭咏梧深受启发和教育,决定离校寻找党组织,但几经周折仍未找到,他仍不灰心,继续寻找救国救民之道。恰在这时,郭汝栋打着抗日救国的旗号在云阳招收军官学员,彭咏梧又决定从戎救国,他随队到达宜昌后,方知训练后是去江西“剿共”,便偷跑回家到“易氏族学”教书,一方面在学校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一方面积极寻找党组织。 1946年3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决定建立新的重庆市委,彭咏梧任市委委员及宣传部长,领导重庆市的学生运动。1946年12月24日,发生了美军强奸北京大学女学生沈崇的罪恶事件,激起了人民的愤慨。1947年1月,全国学生掀起了抗议美军强奸沈崇暴行的爱国运动,彭咏梧组织重庆地区学生积极响应抗暴运动,成立了“重庆市学生抗议美军暴行联合会”,他还以抗联主席团的名义,在重庆大学理学院举行记者招待会。同时把抗暴运动扩大到工商界、文化界以至各阶层。为响应北平学联提出的全国学生在6月2日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的总罢课和示威大游行。彭咏梧每晚四处奔波进行联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六·二”大游行。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镇压这次运动,决定于6月1日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进一次大逮捕。彭咏梧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连夜通知有关人员转移,使中共党组织在这次逮捕中减少了损失“六·一”事件后,彭咏梧一面布置已暴露身份的同志转移,一面领导各校恢复建立党的组织,建立“六·一”联合后援会,发动师生罢教、罢课,营救被捕人员,还成立党的外围组织“六·一社”,把运动中的积极分子组织起来继续坚持革命斗争。继后,彭咏梧还领导了《挺进报》的工作。1947年10月,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彭咏梧任委员兼下川东工委副书记,负责下川东的武装斗争。11月下旬,彭咏梧和江竹筠离别幼子,双双离开重庆沿江东下,经万县到云阳汤溪。然后到达奉节青莲乡。彭咏梧到云阳后,迅速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发动群众,为武装斗争作准备,在龙坝乡召开了汤溪工委扩大会议,成立了“川东民主联军”(后改为游击队),下川东为一纵队,彭咏梧任纵队政委。随后,彭咏梧到奉节青莲乡、以青莲乡中学教师身份为掩护,组织青莲乡中学师生向广大农民宣传土地大纲,并亲自到农民中进行演讲,宣传党的政策。群众深受启发,纷纷要求参加游击队。12月15日晚,彭咏梧在奉节县昙花乡召开了川东游击队奉(节)大(宁,即巫溪)巫(山)支队成立大会,陈太侯任司令,彭咏梧任政委,蒋仁风任参谋长。并决定于1948年1月8日在云阳云安盐场和巫溪大宁盐场举行起义,夺取两场税警队的枪支,提取盐税款,然后迅速解决区、乡地方武装,扩大游击队,开辟奉、大、巫游击根据地。但由于事机不密,被敌查觉,防范甚严。彭咏梧等领导当机立断,迅速袭击云刚商业重镇南溪和巫溪西宁乡公所。他们捣毁了乡公所,拿下8个粮铺,缴获机枪两挺、步枪40余支,手枪4支和若干物资。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游击队员的战斗士气。1948年1月ll日,当巫溪西宁暴动队伍返回青莲乡时,在铜钱垭发现奉节保安队前来包围游击队的指挥机关青莲中学,游击队员则马上抢占有利地形,布置口袋战,打得敌人昏头转向,弃械而逃。 彭咏梧领导的游击队声威大振,使敌人心惊胆颤。国民党反动派立即调兵遣将,围剿“彭咏梧游击队”。万县副专员兼保安司令李鸿涛也调集云阳、奉节两保安中队直扑奉节青莲、昙花、公坪、大寨一带,对游击队进行南北夹击,企图消灭游击队。由于敌众我寡,彭咏梧决定将队伍暂转青莲乡老寨子,待机行动。此时,保安队疯狂扑向老寨子。彭咏梧、卢光特、蒋仁风等分析了整个形势,决定兵分两路,转移到外线作战。彭咏梧率领一路基干队,从正北面突围,到巫溪红池坝、汤溪一带活动。另一路从西北面突围。15日下午,彭咏梧带领游击队向巫溪方向转移,由于道路不熟,走了弯路,加之连续的急行军。队员们又渴又饿又累。当部队在黑沟埫暗洞包宿营做饭时,被尾追而来的国民党部队581团正规营包围。彭咏梧沉着应战,指挥步队突围。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后,立即从身上取出同志们的组织关系和联络关系吞进肚里,不让它落入敌人之手,保护了党组织和同志,并掩护游击队员迅速突围,最后自己中弹壮烈牺牲(1948年11月16日在巫溪安子山战斗中牺牲)。彭咏梧牺牲后,敌人野蛮地砍下他的头,挂到奉节竹园坪场的城楼上示众,妄图吓倒革命力量。几天后,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抢下彭咏梧的头颅。由于环境恶劣,只得把头颅和身躯分葬两地。建国后,人民群众将烈士的颅骨和身架骨合葬在奉节县城中心广场旁边,并建立了烈士陵园。文化大革命时期,江青等一伙歪曲川东地下党的革命斗争事实,彭咏梧也受到株连,群众千方百计保护了烈士的墓碑地,使它免遭破坏。云阳人民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在原老城的广场树立了彭咏梧江竹筠夫妇的大理石塑像。随着云阳移民新城的建成,一尊崭新的彭咏梧、江竹筠烈士雕像如今已巍然耸立在民德广场。而在彭咏梧的家乡,他曾苦苦求学的学校,也已经回到人民的怀抱,学校几经易名,如今以彭咏梧烈士命名的一所崭新学校正蓬勃发展。“彭咏梧烈士纪念室”也于1997年在彭咏梧小学校内建成,如今是云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经接纳社会各界参观人数达五万余名。咏梧家乡的父老乡亲每年的“11.27”红岩革命烈士殉难日都要举行纪念活动,缅怀他们的好儿子彭咏梧,缅怀千千万万为了中华民族的的解放而光荣献身的先烈们!
彭咏梧的介绍
彭咏梧(1915-1948),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中共省立万县师范学校分支书记和总支书记。1940年任云阳县委书记,次年调重庆市委任第一委员,负责组织宣传工作,领导重庆学运和挺进报。1945年,在地下斗争中与江竹筠结为伴侣。为迎接全国解放,1947年10月,党决定他担任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并到下川东组织领导武装斗争任游击纵队政委。1948年元月率游击队在奉、巫交界地暗洞包突围时,为掩护同志壮烈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