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亚来的生平
吉隆坡的甲必丹(华人首长)叶亚来(1837-1885),原名茂兰,字德来。叶亚来生于清道光十七年丁酉年二月初八日,即公元1837年3月14日,祖籍广东省惠州惠阳县淡水镇周田乡的客家人,为家中的长子,有一妹三弟。曾读了两年私塾,因家贫而停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亦曾替人放牛、打短期零工等度过童年的生活。在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天国的客家人洪秀全起兵反清,战乱造成家乡农村濒临破产,叶亚来跟随同乡,离开贫困的家乡,来到马来西亚开矿,是被卖到南洋淘金的典型「猪仔」。首先抵达马六甲,族叔叶国驷,安排他到榴櫣东卡一锡矿厂工作。后转到另一族叔叶五之什货店当伙计。1859年,在族叔叶福资助下,在芦骨经营生猪及收买锡米之生意,不久离开芦骨到双溪乌绒(Sungai Ujong)找寻新生活。 他于途中巧遇双溪乌绒华人甲必丹盛明利之总巡(保安队队长)同乡刘壬光,刘乃推荐他为副总巡。1860年8月,双溪乌绒两位马来土酋为争夺华人矿区锡米税收而发生械斗,当时两个华人矿工集团,即海山党和义兴党也为本身利益分别支持斗争的一方。海山党领袖盛明利在此役中被杀,叶亚来则负伤逃到一烧炭者家中躲起来。 六个月后战事平定,双溪乌绒商界领袖叶亚石被选为甲必丹,但他对经商较有兴趣,不久即推荐胆识过人又精明能干的叶亚来为甲必丹,当时叶亚来才24岁,因政绩良好,人民安居乐业。1862年初,叶亚来放弃双溪乌戎华人甲必丹之职,到吉隆坡协助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刘壬光处理行政事务及管理锡矿厂。此后叶亚来开始发迹,自己也经营两家矿场。1864年创设惠州公司,安置刚由中国家乡抵达之同乡及供贫病之同乡食宿。1865年他开设了“德生号”药材店,还娶了一位马六甲华人女子郭庚娇为妻。 1866年吉隆坡爆发一场王室土侯间的内战,叶亚来无可避免卷入了长达八年的内战,叶亚来与雪兰莪州执政东姑古丁结盟。1868年,刘壬光不幸逝世后,叶亚来代执行甲必丹任务,时年31岁。叶亚来推行英明政策,严惩盗窃,组织一支精锐队,使得吉隆坡成了夜不闭户之太平市镇,远近闻名。1869年,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佳节时,叶亚来在隆重仪式中正式受雪州苏丹册封为第三任吉隆坡华人甲必丹。册封仪式由苏丹代表拉惹玛赫蒂主持。他也被称为「吉隆坡王」。1870至1873年期间,马来王室因政治、经济上的种种因素,延续四年内战。甲必丹叶亚来在请援下,派兵协助雪州苏丹女婿东姑孤丁与巴生土侯拉惹玛赫蒂作战。战场的范围主要是在吉隆坡、万挠、安邦和瓜拉雪兰莪等地。战乱期间,吉隆坡两度易手,三度被焚。战场失利,甲必丹叶亚来几番征战,惨遭盟友背叛,几经辛苦终于在1873年三月光复了吉隆坡。雪州苏丹为表扬叶亚来的功绩,于1873年六月,再度册封叶亚来为吉隆坡华人甲必丹。 战后的吉隆坡,废墟一片,锡矿场也化为水潭。甲必丹叶亚来说服了准备他迁的将士同僚,使他们留下来和他共同努力重建一个新的吉隆坡。当时内战使得叶亚来背负超过十万元的战争债务,加上经营的矿场积水,一度面临破产。叶亚来不得已向英商、新加坡、马六甲华商借贷,以维持矿业生产,当时的借贷缴付高达18至20%的利息。甲必丹叶亚来重建吉隆坡的工作是非常有计划的。他首先发展公路网,疏通河流,建造桥梁,扩建住屋,使由亚答屋进步到砖瓦屋和商店,重开矿场,鼓励各族共同参与建设,并从中国招募工人前来建设吉隆坡。为了让工人得到廉价的供应品,他也鼓励马来人迁到吉隆坡近郊,种植农作物供应市场所需。吉隆坡就这样从废墟中逐渐发展成为今日马来西亚最大的都会。1878年锡价高涨两倍,使得叶亚来得以还清债务。1879年,叶亚来一跃成为吉隆坡首富。在他颠峰期的事业,曾拥有锡矿一千多亩、员工五千人,掌握了整个城镇的经济实权。除了铺设道路、投资各种农业计划,并首先引进蒸汽抽水机供雪兰莪(Selangor)的矿场使用,还包括兴建了吉隆坡第一家医院。叶亚来领导吉隆坡直到1880年还政于英殖民政府为止。叶亚来深知教育的重要性,1884年创设私塾于惠州公司内,供同乡就读,并亲到中国聘请举人叶树网前来教学,成为吉隆坡第一间华人学堂。后来将私塾改为「唐文义学」,并增聘徐绍荪为教师,教授三字经、增广贤文、千家诗、千字文之类的中国教育方式。也因为叶亚来的积极推动,成立了马来西亚第一所华文学校。 综合来说,叶亚来对吉隆坡最重要的贡献包括开辟道路、制砖烧瓦、发展矿业、移入劳工、种植开垦、建立医院、安老院、学校等,为以后吉隆坡的繁荣奠下基础。在战前,叶亚来是唯一代表政府参与开拓吉隆坡的先贤人物,以及后来建设吉隆坡功绩最昭著的元勋,他为早期的吉隆坡带来了繁荣和秩序。身为海山会党领袖,他集会党领袖、战略家、投资家、矿业家地位于一身。当会党恩怨在战火平息后,他化除恩怨卫护华人利益,勤政爱民,团结华族,团结巫人,更善于与土酋谈判。叶亚来原想于1886年返回中国,却于1885年一病不起,4月15日清晨,不幸病逝,年方四十八岁。出殡之日,吉隆坡政府机关停止办公,许多高官显要都出席葬礼,全吉隆坡停工,下半旗哀悼。 由于英国1879年即在吉隆坡设立驻扎官,叶亚来的继承者不再有他的权利和威望。
叶亚来的简介
叶亚来又称叶德来,叶德来是他担任马来西亚吉隆坡甲必丹(当地最高掌权人)时用的名字,也有人称他叶来。1837年农历二月初八,叶亚来出生于现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是吉隆坡开埠功臣,是来自中国广东省惠州惠阳区秋长镇的客家人,在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跟随同乡,离开贫困的家乡,是典型被卖到南洋淘金的“猪仔”。叶亚来在矿埸表现出色,很快赢得矿场主管信任。因他后来管理矿业表现出色,1861年,24岁的叶亚来成为芙蓉地区甲必丹,1869年从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刘壬光手中接过棒子,协助管理吉隆坡,成为吉隆坡甲必丹,他也被称为“吉隆坡王”。1883年,被清政府“例授中宪大夫叶茂兰敕赠三代”。至今,吉隆坡仍保留“叶亚来街”及他的塑像。
谁知道惠州名人的简介
1。苏东坡:在生年是1036年-1101年
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洵子。少承母承氏亲授以书。十余岁,博通经史。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中同榜进士。为主考欧阳修所赏识。除文学外,其书法绘画等方面亦有很高成就,书法尤为别开一派的创始人。堪称北宋文化最高成就之代表。 在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被朝延贬谪到惠州。他寓惠三年,创作了大量诗文,筹办了很多有益百姓的好事。惠州因东坡的到来而闻名遐迩
2。廖仲恺:在生年是1877年—1925年
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名恩煦,字仲恺。惠阳陈江人。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追随者,协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1923年,任广东省长和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和筹建黄埔军校。1925年被国民党右派暗杀,时年48岁。相关地点:仲恺中学(位于陈江镇)、仲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位于惠城区)。
3。邓演达:在生年是1895年—1931年
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人物。字择生,惠阳三栋人。早期随孙中山投身国民革命运动,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邓演达于1930年在上海组织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反对南京政府。1931年牺牲。相关地点:南苑公园演达亭(位于市区)、邓演达 故居(位于惠城区三栋镇)。
4。叶挺:在生年是1896年—1946年
我国现代著名的军事家,我军创始人之一。惠阳秋长人。16岁就进入黄埔陆军小学,开始探求救国救民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带领新四军建立显赫战功。1946年,奉命北飞延安,不幸在江西遇难。他在被蒋介石囚禁期间写下的《囚歌》成为了千古不朽的诗篇。相关地点:叶挺纪念馆(位于惠阳区淡水镇)、叶挺故居(位于秋长镇
惠州哪里有名人
惠州名人篇
惠州, 名人
惠州名人之--邓子瑜
邓子瑜(1878-1925),博罗县麻陂乡丰门村人。兴中会会员。曾是归善(惠阳)、博罗等县三点会首领。早年因参加反清活动而遭通缉,避逃香港、新加坡。受孙中山委派于1900年10月与郑士良等人发动会党参与惠州三洲田起义,失败后改名朱民,避居新加坡。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3月赴香港再次策划惠州起义,并被推为革命军首领。6月2日,率领陈纯在七女湖(今惠城区汝湖镇)集众竖旗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军200多人,枪仅100多支。首夺清军营防枪械,击毙巡勇数人,夺取扒船数艘,5日攻泰美,7日克杨村,8日占柏塘、公庄、石坝等地,队伍很快发展至数千人。后因黄冈起义失败,龙门起义不成,得不到支援,起义队伍只好自动解散,邓子瑜再避居新加坡。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参加讨袁,被推为讨袁军东江别动队司令。后参加护法之役。1918年任广东海山盐场知事。数月后辞去知事职,参加讨伐莫荣新。1925年秋在惠州病逝。孙中山闻讯,电唁沉痛哀悼,并派人亲临祭奠,拨款安葬。
惠州名人之--谢佐芝
谢佐芝(1916- ),又名佐德,惠阳县三多祝(今属惠东县)人。新加坡客家名流、文化出版界知名人士、著名客家问题研究专家。历任新加坡客属总会监察主席、顾问,新加坡惠州会馆总务、顾问,香港崇正总会顾问等职,服务乡亲,贡献良多。现任新加坡崇文出版社、远程出版社社长。
早年毕业于惠州山中学。21岁只身赴马来西亚,后迁入新加坡。学识渊博,勤于著作。创办过《狮报》,编写《马来西亚惠侨总览》、《马亚西亚哀国亲》、《新加坡旅游便览》、《真空教联合会特刊》、《德教教义》等书,1992年还编撰出版《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和《教道真义》两部称为“反欧风美雨”的著作。与归侨作家张永和合作编著36万字的《胡文虎传》,在新加坡出版发行。
爱国爱乡,情系惠州。1988年秋《惠州乡情报》创刊时,积极支持,亲自题词。曾撰写《惠州人的精神》、《惠州的人文学术与民族思想》、《叶亚来甲必丹》和《追随孙中山革命的邓子瑜》等文章,刊登在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会讯》等刊物上。经数年呕心沥血,辛劳奔波,主编《世界客属人物大全》一书,1990年7月出版了上、下两册,1400多页,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其中介绍了自唐代以来的惠州名人,提高了惠州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惠州名人之--黄 固
黄固(1917- ),原名黄固龄。惠阳市淡水镇人。曾就读于广州市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系。1936年至1944年,先后在淡水沙坑乡象山小学、赤溪田头小学、英德县立中学,惠阳山中学、崇雅中学、良井中学、镇隆中学等校任教。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淡锋抗日救亡工作团副团长,东纵二支队三大队连指导员、政治委员,东纵江南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华东野战军三纵队俘虏管理处教导员,华东野战军七兵团后勤政治部宣教科长。参加过伟大的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浙江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系总支书记、校党委书记。是浙江省第六届人大代表、政协第七届常委及文史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理事副理事长。
惠州名人之--孙桂玲
孙桂玲(1980- ),女,广西藤县人,生于惠城区。游泳运动员。1986年入惠州市(今惠城区)业余体校,1990年入惠州市体校,1991年入广东省体校游泳班,1994年调入广东游泳队。游泳技术全面,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均衡发展。1991、1992、1993年连获全省少年赛蛙泳全能冠军。1994年参加第七届省运会,400米混合泳成绩为5′0〃68,200米混合泳成绩为2′21〃13,破广东省女少甲纪录。1996年10月参加全国游泳锦标赛,200米混合泳成绩为2′16〃35,获金牌,成绩相当于当届奥运会第6名,为广东女队赢得唯一的一块金牌。1997年1月参加世界杯游泳短池赛,100米混合泳成绩为1′3〃,获金牌,是广东省解放以来女游泳运动员罕有的成绩。
惠州名人之--熊继光
熊继光(1940- ),博罗县公庄镇人,1964年在中山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工作。在计算机集成线路设计方面颇有建树,成为我国当时十大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之一。1979年,以学者身份赴日本日立中央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大胆探索发明了利用软面波的传播,找出最短路径的计算机新布线方法,被我国科学院列为重大科技成果。与日本小泽时典共同撰写的论文《四象波波面探路法》解决了大规模集成线路电脑计算机的设计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瞩目。
1982年,以中科院杰出学者身份奉派赴美从事科研工作。在美期间,发明了可用于软体开发全过程的新流程图,共完成了全自动绘图系统,以及具有人工智能的软体维护、管理系统。在超大体积电路的电脑辅助设计方面,也成就斐然,扬名国内外。随后,应邀在美国田纳西举行的第十八届国际自动化会议上发表演讲,研究成果被与会的专家学者视为一项重大突破。1984年应邀到柏克莱加州大学工作,成为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赞助的中美科技合作项目“电路自动化设计”的中国方面主持人。
惠州名人之--韩荣光
韩荣光(1793-1860),字祥河,号珠船,晚称黄花老人。清代博罗县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任吏部给事十余年,非公事不私见上司;执法严明,拒受烟商贿金,为人称道。大学士潘芝轩训儿子学习其高洁品行。年四十归乡不仕。擅诗、书、画,人称“三绝”。绘画师法沈石田,传世作品《世亭话旧图》刊于《广东名画家选集》,虽略少一些个人意趣,但足见其功力深厚。书法尤佳,不落窠臼。《广东历代名家书法》载其扇面一幅,用笔峻利,自有一股雅秀高逸之气。著有诗集《黄花集》初集、二集共12卷,有诗述其学书画心得:“从来评画家,有笔兼有墨。学画十五年,妙理无所得。一朝仿草书,帖展怀素迹。忽然大彻悟,胸中若冰释。书画本同源,此语确不易。运腕锥画砂,纸背透笔力。浓淡本天成,淋漓出胸臆。”诗集中,吟咏惠州西湖诗甚多,民国《惠州西湖志》收录15首,光绪《惠州府志》收录6首,并为之立传。
惠州名人之--陈 纯
陈纯,生卒年不详,字卓廷。博罗县汝湖水北(今惠城区江北望江)人。中国同盟会会员,七女湖武装起义领导人。少壮时为会党领袖,后经温子绝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与邓子瑜等奉孙中山指示,在惠州七女湖发动武装起义,以配合潮州黄冈起义。
该年6月2日上午,会党在七女湖墟宣布起义,群情激昂,一呼百应。义军攻泰美、杨村、柏塘、八子爷、公庄,所向披靡。归善、博罗、龙门各县群众纷纷响应,声势浩大。清廷震惊,命速剿灭。时黄岗起义失败,已无援,军械又接济不上,孤掌难鸣,起义十几天后,义军不得不撤退到惠东梁化,埋藏军械,解散队伍。
陈纯与部分义军入香港避难,因港英当局禁党人留港,只好赴南洋。辛亥革命后经营实业,民国初曾任惠州驻军副职,维持地方治安。卒于家。 惠州名人之--张宋卿
张宋卿,生卒年不祥,字恭父。宋代博罗县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以“春秋魁为天下第一”,擢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调肇庆当州守,不久卒于任内。
为官清廉,平时连俸禄都捐去修桥筑路,赈灾救民,因而病逝时只剩布衣几套。肇庆人为之立祠纪念。灵柩葬于罗浮山麻姑峰下,面对白莲池。后人在白莲池上修建九曲桥及白莲轩纪念他。
惠州名人之--柳传志
柳传志(1944- ),江苏镇江人。惠州市荣誉市民。毕业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现任联想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1984年投资20万元,率11人创办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将联想集团发展成为技、工、贸一体的国内最大的计算机产业集团。1996年,联想集团名列全国电子百强第二名,全国高新技术百强第一名,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1997年集团营业额125亿元,微机销量43.7万台,名列中国第一、亚太地区第六,板卡销量位于世界第四名。
柳传志将惠阳作为联想集团的研究、开发、生产基地,1993年至1998年,累计投资8亿元在惠阳秋长镇兴建联想科技园,开发园区面积28万平方米,建成主机板厂和线路板厂,工人2500多人;1997年生产主机板300万块,工业总产值25亿元,年税收350万元。1998年,联想科技园被评为全国、全省的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工业区。
因贡献突出,柳传志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金奖第一名,两获香港总督工业奖;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电子行业优秀企业家,中国科学院优秀企业家;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改革风云人物,全国商界十大风云人物。
惠州名人之--李东生
李东生(1958- ),广东揭阳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曾任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技术员、车间副主任、业务经理。1985年任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1986年任市工业发展总公司引进部主任。1990年任市电子通讯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兼团委书记。
80年代中期,李东生担任市工业发展总公司引进部主任时,先后与国际上著名的跨国集团公司广泛接触,如荷兰的飞利浦、美国的唐德、香港的金山实业集团等,利用这些公司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管理水平高的优势,吸引他们来惠州投资办实业。并相继参与“中欧”、“惠信”、“唐德”、“王氏”、“奇胜”和“乐庭”等十几家大型合资企业的筹建工作,并担任这些企业的中方董事。
1993年初,任TCL电子集团公司总经理。1993年TCL集团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市场创新意识,以性能价格比极其优越的大屏幕彩电切入市场,一举获得成功。经过短短几年发展,TCL集团创造了“有计划的市场推广”、“服务营销”等市场拓展新理念,建立起遍布全国各地的300多家营销网点和一支7000多人的销售队伍。此举使TCL王牌彩电雄居国内彩电市场前三名的地位,其品牌价值达到56.38亿元之巨。王牌彩电如今已成为国内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牌产品。
为了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通讯、家电、电脑互相融合的趋势,集团注资1.25亿元组建了TCL电脑有限公司,致力于TCL品牌电脑整机、周边设备及功能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公司在全国设有7个大区营销服务中心,在20余个省市设了营销服务代表处。在此之前,1991年创立了TCL信息技术公司,致力于电脑科技产品和应用的跟踪,为TCL寻找进入信息产业和电脑行业的最佳时机。1996年投资2000万元创立了TCL美国公司,致力于对国外最新的通讯视听、电脑科技进行跟踪研究。1997年投资1000万元创立TCL技术开发研究中心,随后又投资6000万元收购北京开思软件公司,1998年投资350万元控股北京东通系统集成公司,1999年投入巨资参股北京翰林汇42%,成为最大的股东。一个个超前举措成为电脑公司铺垫,大大加快对信息家电产品的开发步伐。
1996年底,任TCL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同年,TCL集团兼并香港陆氏公司彩电项目,开创国企兼并港资企业并使用国有品牌的先河。1997年,TCL集团公司成为惠州市首家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企业;与河南美乐集团实现强强联合,组建河南TCL—美乐电子有限公司。1998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TCL集团公司签订“20亿元人民币出口卖方信贷一揽子授信额度框架协议”,为TCL开拓海外市场,增强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1999年TCL集团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在香港、新加坡、菲律宾、美国、越南、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
1999年,通过资产重组,内蒙古TCL王牌电器有限公司投经营,是年9月,李东生出席在上海召开的《财富》论坛大全。
惠州名人--徐东来
徐东来(1896-1951),名赐根。广东东莞人。毕业于粤军讲武堂、广东陆军讲武学校。曾任第四军十一师副师长随从副官,海军舰长。随队进攻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及驻惠东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师。1929年参加徐景唐、廖鸣欧等人的反蒋活动,失败后逃至新加坡。后回东莞石龙开办昌兴航运公司,自任经理。1937年任东莞明信堂自卫局长。1939年任第七战区第二游击挺进纵队第三支队上校支队长。1940年任广东保安第八团团长。1948年任广东第二行政区保安纵队少将司令。
1939年至1949年,率部驻惠州,积极反共,频频袭击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与人民抗日游击队发生战斗近百次,使抗日武装力量遭受重大损失,不少无辜百姓亦惨遭杀害。1941年8月至10月,指挥所部三次进犯宝安阳台抗日根据地、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搜捕中共地方党政干部。1942年,联合张光琼的一八七师等部5000余人,大规模进攻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1944年,联合独立第二十旅、第九旅,三次进袭大鹏半岛的东江纵队。1945年至1948年,多次指挥所部“绥靖”、“清乡”,进攻惠阳、宝安沿海地区的人民武装,甚至围歼了中共外围武装大亚湾联防大队。东江纵队北撤后,四处搜捕、杀害东纵复员战士,仅1946年7月,就在龙华等地捕杀抗日积极分子和无辜百姓百余人。1949年5月底,第二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廖鸣欧准备在惠州起义,约徐面商,要徐把队伍拉到樟木头集中待命。徐竟分向广东绥靖公署、广东省政府、广东省保安司令部告密,致使起义流产,廖被杀害于惠州。
1949年10月,逃往海南岛。海南解放时再逃往香港。1951年在香港被暗杀。
惠 州 名 人 数 据 库
郑士良 邓子瑜 张昭远 邓承修 江逢辰 廖仲恺
邓演达 余道元 廖承志 吴仕端 杨钊 葛洪
杨万里 邓仲元 吴骞 宋湘 王朝云 苏轼
唐庚 伊秉绶 白玉蟾 梁鼎芬 曾生 田家炳
叶挺 刘叔新 蓝卫 陈桥顿 谭耀宗 刘皇发
黄耀怡 丘振声 梁惠湘 巫白慧 黎炳南 刘仑
黄秉维 廖 晖 李干辉 刘孟纯 青主 李绮青
秦咢生 夏伯宽 廖梦醒 冯宝瑛 张友仁 李国英
黄 钥 翟 泉 赵 念 杨起元 李学一 叶春及
叶亚来 叶梦熊 陈 楠 廖辅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