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圣号正确念法
文殊菩萨,又称智慧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天尊、文殊师利菩萨,是佛教智慧菩萨之一,也是大乘佛教六祖之一。文殊菩萨以其高超的智慧、精湛的修行和深厚的慈悲被佛教徒们所崇敬和信奉,被广泛地称为“智慧之母”,其拥有无尽的智慧和慈悲,为世人带来助益和指引。 正确念法为“o? wén shū shén zhòu ā hà”,意为“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菩萨的圣号中,“南无”是一种虔诚的叩请之词,表达了恭敬的心情,叩请文殊菩萨降临。 "o?"是祈愿、求佛加持的表达。 "wén"则是文殊菩萨的名称,“shū”意为智慧,“shén”是指神通、超凡脱俗的本质,“zhòu”是菩萨的称谓,代表亲近和接引之意。 "āhà"是表达敬佛的另一种虔诚之语。
文殊菩萨因拥有无上的智慧,是智慧菩萨之一,又因慈悲深厚,又被称为慈悲菩萨,故在诵念文殊菩萨圣号时,应保持虔诚之心,向文殊菩萨祈求智慧和慈悲。同时,也要认识到净化心灵并提高修行是自身贵重的使命。文殊菩萨在人们修行的路上,为人们点亮前方的明灯,给予人们希望和勇气,帮助人们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总之,正确念法是重要的,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地念文殊菩萨的圣号,保持虔诚的心态,通过持念文殊菩萨圣号,向文殊菩萨祈求智慧和慈悲,获得更好的修行成果。
如何念文殊菩萨圣号?
拜文殊菩萨应该念:一心顶礼,圣妙吉祥,无垢大圣,愿共众生,同生极乐,系心一佛,专称名号,即于梦中,得见弥陀,一行三昧,大智弘深,文殊师利菩萨。拜文殊菩萨的礼仪:上三炷香,合掌恭请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慈悲加持,保佑弟子某某,合掌念诵“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圣号。扩展资料: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Ma?ju文殊或曼殊,意为美妙、雅致、可爱,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是除观世音菩萨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文殊菩萨在道教中称文殊广法天尊。文殊菩萨的道场是有‘金五台’之称的山西五台山上,她是智慧的化身,如果你需要祭拜,可以在无相铜炉官网请一些天然的礼佛香(不要随便在摊子上买一点化学香),去五台山上焚香叩拜,求得菩萨保佑自己智慧大德,记住一定要虔诚。
文殊菩萨的真身是谁
具体如下。民间记载文殊菩萨是紫色真身手里拿着一把剑,身形是一个童子之身,头上有鬓五个,也有传闻文殊菩萨前世是燃灯佛,在他出生的时候整个房间都亮了起来,他的身边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并且是从他母亲右肋中出生的,这可不就是佛的象征,因此他的父母故给他起了“燃灯”文殊菩萨,佛教菩萨名,梵文Maňju_rī的音译,略称“文殊”,意为“妙德”“妙吉祥”等,新译“曼殊室利”。文殊师利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以论述“般若性空”和“般若方便”的理论著称。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与司“理”的右胁侍普贤菩萨并称。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相传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文殊菩萨的人物背景
代表聪明智慧,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据《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所记载: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后来诣仙人处,求出家法,却无酬对者,乃皈依佛,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行稀有难事,佛涅槃后四百五千岁时至雪山,为五百仙宣畅演说十二部经,后还本生地,在尼拘楼陀树下入涅槃。依照佛教典籍所载,文殊菩萨是过去世无量诸佛的老师,曾经引导无数的修行者证得佛果。在《放钵经》中,佛陀也说: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萨的恩德!过去无数诸佛,也都是文殊师利弟子,未来当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萨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间的小孩有父母一样,文殊菩萨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文殊菩萨常与普贤菩萨同侍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佛所有菩萨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菩萨形象则为仗剑骑狮之像,代表着其法门的锐利,以右手执金刚宝剑,断一切众生的烦恼,以无畏的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这是文殊菩萨的基本形象。除此之外,文殊菩萨相应于娑婆世界有情众生的因缘,亦有种种不同形象的示现。一般文殊菩萨的尊形有僧形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六字文殊等。 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文殊菩萨形象多变,依照其形象,可分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见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头顶绑了五个髻而得名,这五髻代表的是五种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剑」,象征以智慧剑斩烦恼结。(或手持如意,象征智慧成就)。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经」,代表智慧的思维。智慧之利剑表示能斩断种种蠢痴,智慧犀利如剑;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花上放有般若经,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菩萨亦常乘坐狮子座骑,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无不胜;或以莲花为台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在。 白文殊,藏密所奉文殊之一。.....一面二臂,头戴天冠,披发,一手持剑,一手持莲花,上有经函。身面白色;黄文殊,密教所奉文殊之一。.....身黄色,一面二臂,左手持经函,右手持剑上举;密具文殊,藏传密教诸文殊之一。.....其相红花色,七首二臂,持莲花,经函。属瑜伽部本尊之一。 五台山传为文殊菩萨显灵说法道场的五台山,居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人称“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可见其在佛教徒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传说五台山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文殊菩萨初来震旦(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时,居于石盘洞中。而石盘洞是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五台山为道家所踞。五台山取佛教替代道教,最终成为中国的佛教名山,来源于佛祖的明示及佛道两家的争斗。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对金刚密迹主菩萨说:“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此,为诸众生,于中说法。”这里所说的“五顶山”,就是指现今的五台山。佛教传入五台山,史载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被汉明帝请来的两位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了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传说中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遂产生了在此建寺的想法。但因当时五台山是道家的地盘,道家不会轻易地允许外来教派在此建寺。一个要建,一个不让建,这就需要借助于第三者来裁决。据《国史旧闻》记载:“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日,明帝集诸道士于白马寺,使于摩腾、竺法兰二人赛法。”在明帝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赛法”协议,即约期焚经,以别真伪(相传焚经地点在今洛阳焚经台)。其结果,道教经文(除道德经外)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烈火不烧”。可见,外来的和尚不但会念经,而且其经文也能经得起“千锤百炼”。印度二高僧因此也就获得了在五台山建寺的权利。接下来就是建寺地点的选择了。据《清凉山志》记载:“在大塔左侧,有释迦佛所遗足迹,其长一尺六寸,广六寸,千辅轮相,十指皆现。”相传他二人不仅发现了此足迹,而且还发现有“舍利”,再加上此处山势奇伟,气象不凡,与印度的灵鹫山(释迦牟尼修行处)相似,故决定在此建寺,并取名灵鹫寺。明帝为表示信佛,追命“大孚灵鹫寺”。“大孚”即弘信的意思。“大孚灵鹫寺”就是今显通寺的前身。从那时起,佛教就在五台山深深扎下了根,并开始成为中国的佛教中心。五顶胜境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如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之时节,仍须穿棉衣。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华,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华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58米,五台最高,“华北屋脊”,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神龙居士序文《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佛教胜地五台山》丛书 六册 《中国名胜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文殊菩萨,梵文Mañjuśrī ,音译文殊师利。读法注音:①南么(na mo) ②三曼多勃驮喃(san man duo bo tuo nan) ③系系(xi xi) ④俱摩罗迦(ju mo luo jia)⑤微目吃底(wei mu chi di)⑥钵他(bo ta)⑦悉体多(xi ti duo)⑧娑么罗娑么罗(suo me luo suo me luo)⑨钵罗底然(bo luo di ran)⑩莎诃(sha he)真言释义:①归命 ②普遍诸佛 ③系系(招呼之声) ④童子 ⑤解脱 ⑥道 ⑦伫立 ⑧忆念忆念 ⑨昔所愿 ⑩成就山西省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说:‘东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亦说:‘尔时世尊,告金刚密迹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邦,其国有山号曰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上,为诸众生,于中说法。’而经所说清凉山及五顶山,即今中国山西五台山。此山在五台县东北,离县城一百二十里,五峰环抱,顶无森林,如垒土之合,因名五台山。地居边境,寒冷异常,无炎暑之热,又名清凉山。古之丛林,今之佛刹,皆在中台之下,其南台离中合八十里,台高三十里,顶周二里,金莲名菊,灿发如锦,亦名锦绣峰,世传是文殊菩萨所居。文殊菩萨诞辰纪念日:农历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出家纪念日:农历十月二十日。文殊菩萨成道纪念日:农历腊月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