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的疾病治疗
1.氟喹诺酮类 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口服吸收完全,体内分布广,胆汁浓度高,副作用少,不易产生耐药,用作首选。氧氟沙星300mg,每日2~3次口服,或200mg,每8~12小时1次静脉滴注;也可选用环丙沙星等。疗程为2周。儿童及孕妇慎用或忌用。2.头孢菌素类 以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效果较好,胆汁浓度高,复发者少,常用于耐药菌株的治疗。3.氯霉素 氯霉素可用于非耐药菌株副伤寒的治疗。在疗程中应每周查血象2次,白细胞<2.5×109/L应停药,更换为其他抗菌药物。伴有G-6PD缺陷的患者,用药后可发生溶血。本药对带菌者无效。婴幼儿、血液病、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4.氨苄西林 其适应证为:①对氯霉素等有耐药的患者;②不能应用氯霉素的患者;③妊娠合并伤寒;④慢性带菌者。疗程不短于2周。本药优点是胆汁浓度高。5.其他 对耐药菌株引起的副伤寒尚可选用阿米卡星及利福平等药物,但应注意其对肝、肾的毒副作用。 1.管理传染源及时发现、早期诊断、隔离并治疗患者和带菌者,隔离期应自发病日起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15日为止,或停药后连续大便培养2次(每周1次)阴性方可出院。对带菌者应彻底治疗。连续大便培养4次阴性可恢复与食品、儿童有关的工作。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管水、管饮食、管粪便,消灭苍蝇),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进食生水和不洁食物。3.保护易感人群流行区内的易感人群可接种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 目前无推荐的药物预防方法。
伤寒与副伤寒的防治常识
1. 伤寒与副伤寒应怎样防治
伤寒与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以肠出血和肠穿孔为 主要并发症。伤寒与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在自然界中生活能力较强,在水中能存活2〜3周,在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在冰冻环境中可 存活数月。
但其对干热较为敏感,601、30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 亡,易被一般化学消毒剂杀死。流行特点•。
伤寒与副伤寒潜伏期为1〜3周,平均为2周。全年均可发病,尤以夏秋季节为高峰。
传染源为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伤寒患者从潜伏期末即可排菌,在病程2〜4周内传染性最强,仅 有少数可成为慢性携带者,有的可长期或终生带菌。 病原体随大便排出体外后,主要通过污染水源、食品、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蟑螂等途径经消化道传播。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但以小儿及青壮年多发,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再次得病极少见。伤寒与副伤寒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防治措施:本病的预防与细菌性痢疾、霍乱基本相同。 发现患者应立即送医院隔离治疗,对患者的隔离要在两次粪便培养阴性后才能解除。
对患者住过的房间和用过的衣物要进行消毒,对接触者实行检疫。对饮管服务从业人员应严格落实体检制度,发现带菌者必须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对易感人群可每年进行伤寒及副伤寒甲、乙、丙三联菌苗注射。
2.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副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
预防措施:(1) 注意个人卫生,做食物前或饭前便后要洗手。(2)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最好去皮后再吃;不生吃蔬菜;流行季节尽量少吃或不吃冷食品;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和存放;蔬菜、肉类及海产品需彻底洗净及煮熟后方可食用;不光顾流动熟食小贩及无牌食肆。
(3) 搞好环境卫生,防蝇灭绳,及时收集和处理垃圾。(4) 患者及带菌者不能从事食品制作。
(5) 及时发现患者,及早隔离治疗。患者要到正规医院彻底治疗,症状消失后粪检2次阴性才可停药;对伤寒(或副伤寒)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或10)天,连续裘检培养3次阴性才可从事食品制作。
3. 怎样预防伤寒和副伤寒
预防伤寒、副伤寒要注意饮食卫生,具体措施如下:苍蝇往来于粪便和水、食物间,是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重要传播媒介。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不仅可在苍绳体表存活,而且能在苍蝇肠道内生存2~5天,并可随其排泄物排出直接污染水和食物。故要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防蝇、灭蝇。
不生吃或半生吃毛蚶、牡蛎、蛏子等海产品。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水果最好去皮后再吃;不能去皮的水果和生吃的蔬菜,要用清水冲净再吃。
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剩饭、剩菜一定要再次热加工消毒后再食用。
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流行季节在外就餐尽量少吃或不吃冷食品,如凉米线、凉米粉、木瓜粉等。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洗手,洗手时最好用肥皂搓洗两遍。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和尿液中带有大量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家中以及周围有病人时,病人应与家人分开使用可能污染的物品,如毛巾、牙杯、碗、筷等,并选用煮沸、焚烧、日光直接照射或消毒药物浸泡等方式消毒病人用品。
不要吃病人吃剩下的东西。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在地面水中可生存1~3周,不要接近被污染了的水源,更不要在里面洗漱、游泳。
喂养婴儿的牛奶应煮沸。注意若母亲为伤寒、副伤寒病人,应停止母乳喂养。
凡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病人,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在伤寒高发地区工作生活的人员,如饮食从业人员、中小学生、旅游工作人员、环卫工人、渔民船民、医务人员、研究人员应预防接种伤寒疫苗。
目前尚无有效的副伤寒疫苗。
4. 伤寒和副伤寒该如何防治与用药
伤寒和副伤寒的防治措施与用药:1。
疑似和确诊患者应按肠道传染病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 5d取粪便标本做细菌培养,连续2次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在给予抗 菌治疗前应留取血标本或粪、尿标本进行培养,获知病原菌后做药敏试 验,必要时应按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抗菌治疗结束后仍需做粪、尿 培养,以除外带菌状态。如为带菌者,应予治疗。
2。抗菌疗程一般10~14d,重症初期可静脉给药,病情控制后可改 为口服给药。
3。抗菌药物的选用(1)首选氟喹诺酮类,但18岁以下未成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 应避免使用(或用药期间停止授乳)。
疗程14d。氧氟沙星成人口服300mg, 2次/d;或200mg,2~3次/d; 改用左氧氟沙星疗效更好。
环丙沙星成人口服500mg,2次/d,或每8h1次口服;静 脉滴注200~300mg, 2次/d。同类药物还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氟罗沙 星、妥舒沙坦、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限于篇幅,从略。
(2)第三代头孢菌素适用于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以及耐 药菌株感染。4。
伤寒带菌者治疗可选用阿莫西林或氟喹诺酮类口服,疗程6 周。①氨节西林4~6g,或阿莫西林6g/d加丙磺舒2g/d,分2~3次/d 口服;②氧氟沙星300mg或环丙沙星500~750mg,2次/d, 口服。
5. 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的防控措施如下:(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2) 不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路边餐馆就餐,特别是在出差情况下。(3) 不生吃或半生吃毛甜、牡蛎、蛏子等小海产品。
(4) 严格做到生熟分开。下厨做菜烧饭时,最好备两块砧板,一块切熟食,一块切生食。
盛菜的餐具也同样如此。(5) 加强饮水源和粪便管理,防蝇、灭蝇,垃圾密封投放,消灭苍蝇孳生地,切断传播线路。
(6) 凡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患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7) 家中以及周围有伤寒患者时,更要注意自我保护。
对可能污染的物品可选用煮沸、消毒药浸泡等方式消毒。 (8) 在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不太好的地方出差,或在家照顾患此病的患者时,可应急性预防服药。
(9) 应急接种,对疫情暴发地区及毗邻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伤寒菌苗的预防接种。(10) 当家里有病例出现后,应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
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11) 伤寒、副伤寒患者和病菌携带者不能从事食品行业和幼托工作。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要把好关。
6. 什么叫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皆为由细菌引起之肠道传染病,病原菌分别为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世界各地均有病例发生。
近年来,由於卫生设备之改善,许多地区已经绝迹,目前台湾地区之病例大多由国外地区输入。 感染伤寒与副伤寒会有什麽症状? 感染伤寒后会出现持续性发烧、头痛、不适、厌食、相对性心律减慢、脾脏肿大,身躯出现红疹、咳嗽,成年人较常见有便秘或腹泻,淋巴组织病变,若不治疗,会造成小肠出血或穿孔。
副伤寒之症状较轻,死亡率也较低。 伤寒与副伤寒是怎样传染的? 因食入被患者、带菌者粪便及尿所污染之食物、饮水而传染。
受污染的贝类、水果、蔬菜也成为传染媒介,带菌者在处理乳制品时其手指也可能会污染产品。 苍蝇也是传播媒介之一。
伤寒与副伤寒的潜伏期有多长? 伤寒之潜伏期长短因感染病菌多寡而不同,一般为一至三周。副伤寒潜伏期为一至十天。
如何防治伤寒与副伤寒? 1.饭前便后均应正确使用肥皂洗手。 2.修建冲水式厕所,且粪便应排入污水系统。
厕所内要消灭苍蝇。充分供应卫生纸以免粪便污染手指。
3.自来水应消毒完善,注意饮用水不可受到废水之污染,并经煮沸消毒后始可饮用。 4.以纱窗、杀虫剂喷雾法或含杀虫剂诱饵来杀灭苍蝇。
经常清除垃圾、厕所加装纱窗,使苍蝇无法孳生。 5.食物之处理保存要特别小心,处理食物前应正确使用肥皂洗手,并将食物冷藏保存。
外食时,应选用热汤类。 6.急性期应住院接受隔离治疗,直到检验结果为阴性为止,方可解除监视。
患者粪便、尿液及污染用具需施行消毒。
仔猪副伤寒病,有哪些治疗小妙招?
仔猪副伤寒病是一种由沙门氏杆菌感染的细菌感染病。临床医学上主要特点是亚急性败血病,拉肚子和固膜性结肠炎。此病在医学中很常见,对养猪业造成了明显的损失,需要养殖场提升防护观念和积极预防此病。仔猪副伤寒病别名猪沙门菌病,是由沙门菌引发大量1~4月龄仔猪发病。此病感染性强,拥有多发病率和致死率。此病易产生混合感染,常与猪蓝耳病、猪瘟和猪圆形病毒等混合出现感染。此病给养猪户造成了明显的经济损失。临床表现仔猪副伤寒病潜伏期最多为30天,在医学上面有三个表现型,分成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急性型仔猪副伤寒病常产生于断奶后的仔猪,此型称为败血型,此病的发病率较低,致死率较高。病猪前期体温升高到42℃,精神不振,没有胃口,呼吸不畅,眼鼻有分泌物。病猪开始出现便秘,接着发生拉肚子,排出浅绿色恶臭味排泄物,乃至有血。由此可见病猪腹疼做出弓背姿态,病猪的耳垂,四肢,腹腔等部位会出现紫斑。后期病猪体温下降,出现呼吸不畅,干咳,痉挛等病症,此病的病程为1~5d。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在临床医学上较为常见,称为结肠炎型。病猪体温上升,比急性型的要低些。病猪没有胃口,一直出现下痢,病猪排出恶臭味的水质采样或粥样硬化排泄物,有时候会出现组织的萎缩残片。仔猪消化道遭受危害,病猪消瘦,行走打晃,肌肤长出湿疹,病程可以达到2~3周,最多可以达到2个月,最后死亡。治疗小妙招提升猪舍的卫生,按时更换垫材,对猪舍和料槽完全消毒,还需要确保饲料和饮用水的健康。对喂养的饲料要实现严谨挑选,确保精饲料的配制,维生素,矿物和营养等缺一不可。养殖场应推行军事化管理,对往来的工作人员和车要开展消毒。还应坚持自繁自养,假如需要育种时,应在无疫病的地方选购,要有达标的检疫证明,对引导的种猪先开展防护,保证种猪安全再开展。当下防治仔猪副伤寒病较为常见的育苗是弱毒干冻苗,此育苗合适一个月以上的仔猪,皮下注射或是内服都可以。内服育苗时,育苗用10mL凉白开水稀释液,一次灌服或是加到饲料里。皮下注射疫苗时,添加20%氯化铝的盐水开展稀释液,注入位置在猪耳背浅肌壁。发病严重的区域可以对断奶后仔猪开展二次注射,间距为一个月,那样免疫力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在免疫力前后的一周时间里禁止使用抗菌素。医治若发觉此病应立刻将病猪开展防护,病猪待过的猪舍完全清理消毒,并对病猪药物治疗。药物医治此病一般选用抗菌素开展医治,土霉素,多西环素和新霉素都有不错的效果。内服土霉素按0.1g/kg·bw,2次/d,持续用药3d。磺胺类药物的功效会相对好点。应用棘籽磺胺嘧啶注射剂按02~0.3mL/kg·bw,2次/d,应用3d。中医治疗取20g蒜头,捣烂后给猪灌服,1次/d,灌服3d。也可用40g竹叶,45g马齿苋,30g车前草,水煎汁,0.05%的白糖配液,开展灌服。还可以取30g陈荼叶熬出浆汁,添加100g红糖,开展灌服。
仔猪副伤寒怎么治疗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其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猪的肠道内,当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气候骤变等因素使猪体抵抗力降低时诱发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秋、秋末气候寒冷季节常发,主要发生于2~4月龄的幼猪,常与猪瘟、猪喘气病并发或继发。
【临床症状】(1)急性型(败血型)
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可见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喜钻于垫草内,体温升高至41~42℃,鼻、眼有黏性分泌物,病初便秘,后下痢,粪色淡黄,恶臭,有时混有血液。死前不久在颈、耳、胸下及腹部皮肤呈紫红色,后变蓝紫色,病程4~10天,多数患猪往往因心力衰竭而死亡。(2)慢性型最常见。病初减食或不食,体温升高或正常,精神不振,腰背拱起,四肢无力,走路摇摆,经常出现持续性下痢,粪便时干时稀,呈淡黄色、黄褐色或绿色,恶臭,有时混有血液,严重时,肛门失禁。由于持续下痢,病猪日渐消瘦、衰弱,被毛粗乱无光,行走摇晃,最后极度衰竭而死亡。多在半个月以上死亡,有的甚至长达2个月,不死的病猪生长发育停滞,成为僵猪。
【病理变化】剖检急性病例,全身淋巴结肿大,紫红色,切面外观似大理石状,肝脏、肾脏、心外膜、胃、肠黏膜有出血点。病程稍长的病例,大肠黏膜有糠麸样坏死物。慢性典型的病例是盲肠及结肠有浅平溃疡或坏死,周边呈堤状,中央稍凹陷,表面附有糠麸样假膜,多数病灶汇合而形成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坏死灶表面干固结痂,不易脱落。【防控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干燥、卫生,喂给全价配合日粮,对1月龄以上的仔猪肌肉注射仔猪副伤寒冻干弱毒疫苗预防。
(2)治疗时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新霉素、土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等药物。新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每天2次,口服或肌肉注射;或土霉素每千克体重10~25毫克,每天口服2次,连用3~5天;或内服复方新诺明,每千克体重20~25毫克,每天2次,连用4~6天。
(3)对已发病的猪,隔离饲养,污染的猪圈可用20%石灰乳或2%氢氧化钠进行消毒;治愈的猪,仍可带菌,不能与无病猪群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