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净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什么含义阿?
分类: 社会/文化 >> 宗教
解析:
这是少林六祖慧能的偈语.慧能的这首诗是针对神秀的另一首诗而作的。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试,莫叫染尘埃,慧能则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应当承认,慧能与神秀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前提,这就是:吾心即佛,佛即吾心。心佛是同一或合一的。不同的是,对这种心佛同一有不同的理解。对神秀来说,心佛同一意味着心明净如台,而身则如草木。虽然如此,这世间仍有草木、镜台和尘镜,总之,仍有某种什么,某种东西。然而,在慧能看来,心佛合一,则万物归“空”,原来的万事万物不再作为日常熟悉的某种东西出现,而是作为什么也不是的自身出现,原来叫菩提树的那个东西,现在只是自身,而不是树,原来叫(是)明镜台的那个东西,现在没有任何用处,也没有任何害处,它只是“是”而已,而不再是什么台。总之,世间已无一物,已无任何什么。尘埃在日常中被视为污垢.
菩提本无树,宁静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原文解释:
这个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
这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释义:
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
弟.子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捻花微笑,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释义: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
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
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女孩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当时的心境是来的时候是我一个人,跟你一起走过一段以后,我又将是一个人。开始和结束是一样的,本来就什么都没有,我又在伤心难过什么呢。1、出处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2、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3、释义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心里本来就空无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扩展资料:人生最珍贵的两个字是“放下”,放过别人,其实是放过自己;放下了什么,也会得到什么,你抓得太紧,那就变成了欲望。欲望缠身的人,是永远都不会快乐的。每天过得苦不堪言,来世上走一遭,也白来了。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放下”——一念放下,万般自然。放下了面子,得到了微笑;放下了欲望,得到了轻松;放下了钱财,得到了快乐;放下了执着,得到了随缘;放下了烦恼,得到了好心情。聪明的人都懂得,放下就是得到,放手才是拥有。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的.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宗教家们对此自然有成熟的解释:“所谓明心,就是明白烦恼未生以前的那个心,烦恼是后来有,有无明便有烦恼,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始劫以来的烦恼迷了心,烦恼本来无,本来无烦恼的心是如何?……生死未生以前本来是无生死,无生死的本来心就是我们的菩提心、涅般心、真如心、佛心,我们以这个无生死的涅乐心修行,直至成佛.”(一行禅师:《一行禅师文集》,《佛之心法》(上),明洁、明尧译,P14,虚云印经功德藏;)这也就是六祖所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