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手抄报图片
导语: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不知不觉清明节又快到了,大家清明节有没有打算去踏青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图片精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图片精选1 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图片精选2 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图片精选3 清明节的诗句 1、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3、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4、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5、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6、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7、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8、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9、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0、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11、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2、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13、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14、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15、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6、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17、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8、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9、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0、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1、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22、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3、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4、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5、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26、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27、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郑刚中《寒食》 28、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29、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0、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31、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温庭筠《寒食日作》 32、报扫荡、狐嗥兔舞。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33、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4、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吴文英《花心动柳》 35、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36、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7、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38、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39、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40、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41、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42、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43、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44、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4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46、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47、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48、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49、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50、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清明节手抄报图片
导语: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2021清明节手抄报图片1 2021清明节手抄报图片2 2021清明节手抄报图片3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的手抄报图片
天阴沉沉的,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整个大地在春的召唤下一片绿意。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2020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图片,欢迎阅读参考! 2020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图片1 2020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图片2 2020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图片3 清明节作文 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我最喜欢的。光“清明”这个名字就让人喜欢。你看又“清”又“明”的,清亮纯净,说出来,听上去,就有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爽的感觉。是啊,在这样的日子里,放眼望去,翠绿似海,繁花如潮,到处是莺歌燕舞,行走的人也都是充满着活力的,怎么能不叫人精神爽朗、心旷神怡呢? 清明是祭祖的日子,祭祖表达的是对祖先的思念。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来到先人的坟前,化点纸钱,摆上一束鲜花,陈列些祭品,然后在那里坐上一阵子,与先人进行一番着久别之后的无声交流。这是一种充满了人性的行为,是先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当然,人们在这样做的时候,是会有一点淡淡的伤感的,但是这种伤感一点也不让人颓丧,相反,它让人们更加珍惜着生,并且还赋于了清明这个明亮的日子一份沉重,使它变得沉甸甸的,有了丰富的内涵了。祭祖为什么选择清明我无法考证,可是在这初春的时节里,因为要上坟人们就必得纷纷走出户外。你看,在清明的日子里,乡村或山野的路上,随时都可以看到抱着柳枝,捧着鲜花,提着祭品的人们,他们三五成群的行走在散发着野花野草香气的路上,呼吸着早春里芳香的空气,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显得是那样地和谐。这样,走着的人和看见的人都禁不住会这样想:清明上坟,有没有让人走出户外,去感受感受春天的用意呢?我感觉到了我们的祖先那份热爱大自然的浓烈情感。我们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民族,把时间、空间和人的活动结合得这样密切,是我们民族的.独一无二的创造。 有人称清明为“鬼节”。人死为鬼。鬼是大人们用来下虎小孩的拿手武器,成人也有谈鬼色变的时候。可是,在清明这样一个亮光光的日子里,我们感到连鬼也变得有些可爱了。那坟上剪成古铜钱串的迎风飘动着的或白或红的纸钱,与死人灵堂前的招魂幡是那样地不同,让人一点怕的感觉也没有,小孩子们也会去拔来一串当成玩物。它们仿佛就是一件件艺术品,在绿树丛中,在青草之上,有姿有态地飘动着,在自然里点缀上了人文的气息。、早晨,一些人家农村的亲友们送来了粑粑,说这是“芽稻粑粑”。这粑粑前还要加上“芽稻”两个字,是在告诉人们说水稻已经泡种并发芽了。这个时候做些粑粑这种传统的食品,表达的是一种纪念,是一种对丰收年景的祈盼和祝福,也是对自然的一种尊重。农耕文明给人留下的情感就是这样地真诚和纯朴!稻种已经发芽,春耕的忙碌也已经临近了。 清明正是一个美丽希望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