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神权为什么没有超越皇权呢?
在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名言,如:普(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这是皇权对天下的认识,在古代,权力集一身的皇帝,他们的观念注定不能太窄,不然很容易与昏君挂钩,一个明君,总会以天下为己任,做出表率,对皇帝来说,皇权至上。而皇帝一般都会有天下观,中国古代天下观是怎么样的?一:中国古代天下观的形成在古人眼里,古代的天下观和世界观,是有一定区别的,由于古人认识有限,中国天下观一般是指东亚大陆和周边地区。基本就是藩属国的范围,而且是受到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在那些未融合与未接纳的地区,都会成为外夷之地。根据古人天圆地方的空间概念,天人一体、道王合一,是天下的中心。因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古人以中原地区为圆的中心,然后向四周辐射,逐渐形成天下。想要构建一个天下观并不容易,在中国古代的“天下”形成中,要追溯到夏商周三朝的历史,特别商周两朝,天圆地方的概念逐渐得到加强。而“天下”的思维传到各诸侯国时,这对后来形成大统一思想奠定基础。由于华夏族发源于中原地区,当时封的诸侯国太多,万国林立的状态,他们都以中原的商朝和周朝为中心。这种潜在的意识,久而久之就形成天下的中心,想要成为正统,就必须获得中原地区。在周朝时期,逐渐完善天下中心的思维,更强调中心的客观性,从这也强调权力的合法性,不管是周朝的皇族,还是在地理位置上,周朝强调的“天下中心”,影响着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周王统治的地区为中央之地,也称中央之国,当时更是出现“中国”二字,此时的“中国”同等于“中土”,如《诗·大雅·劳民》中的记载“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虽然“中国”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国号,但“中国”已经成为华夏族,所居住的文明地区的代名词。以“中国”为中心,向四周梯次辐射,逐渐扩展到东亚大陆边缘,形成一个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天下。当时有两个词语体现周朝统治的观念,分别是“天下”和“四海”。在描述疆土范围时,都会用到这两个词语中的一个。“天下”对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来说,已经深入他们心里,统一是他们需要做的,而不是保持分裂,因此,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陆上,战乱从没停止过。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天下观更是发挥了它的作用,一个帝王要拥有天下的心,这也成为后来帝王必须拥有的观念。二:中国的皇权与西方的神权在西方古代中,神权是不可撼动的,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不管是在教堂里,还是历史文献中,西方的神权远大于王权(中国更多的称为皇权)。西方的国王需要得到教皇的加冕,才能真正成为合法的国王。因此,国王的王权受到教皇的神权压制。在中国,神权不可能越过皇权的,皇帝拥有的权力大于一切,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西方的王权不同,他们还要经过教皇的同意,才能随便杀掉一个重要的基督教教徒。如果发动战争,还需要教皇的同意,最著名的还是十字军东征。在中国古代中,皇帝可以策划战争,决定国家大事等。神权一般都是由宗教发展而来的,在中国,本土的宗教,并没有一个形成世界性的宗教,皇权也没有受到限制。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他做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为了彰显他的功绩,在取尊号的时候,他认为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是至高无上的天神,于是他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于是有了皇帝这个尊号。你以为秦始皇只是尊敬上古天神吗?并不是,他觉得他的成就已经超越他们,于是把他们的称号合二为一,成为皇帝。用王已经无法显示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取名字而已。它反应的是天下观已经在秦始皇心中,更是让皇权得到加强。从古代的历史来看,帝王他可以迷信,但不会信仰宗教,让宗教干预朝政,迟早这会引起叛乱。秦朝加强皇权,汉朝确定儒家思想治国,之后就没有宗教什么事了。宗教不可能再影响到朝廷,在皇帝和文武百官中,不会全部都信仰宗教。即使在中国兴盛的佛教,依然受到朝廷的打压,这对宗教来说,想要扩大神权,迟早让朝廷盯上。像黄巾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中,都带有宗教色彩,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这也让朝廷对宗教的厌恶,因为宗教信仰,总能拉起一批农民来造反,因此,有哪个朝廷愿意看到宗教的发展壮大?三:中国古代天下观超越神权在儒家文化中提到修身养性,古人常说“人之初,性本善”,以及“忠孝仁义”等,在这些文化思维中,皇帝须拥有:治人者,仁为首;治于人者,忠当先。这种源于古人流传下来的文化,提示帝王应胸怀天下,造福苍生。古人的思维和西方的不同,西方更多是在考虑人和神的关系,而中国古人考虑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于是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考虑人和神的关系,更多的是突出神权的作用,考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出现各种管理系统和统治方式,最后演变成各种灿烂的文化和组织结构。在天下观的催发下,一个国家不断扩大,统治的地方多了,和平时期要用仁义治理,战乱时期用战争解决。古代中国,不会用宗教来管理一个国家的,拥有了“天下观”,宗教就是一个枷锁,只能看到宗教内的教徒,对其他民族或者不信仰的人民,都成了宗教眼中的异教徒。这就是天下观超越神权的好处,可以容纳更多的民族在这个国度中,中国古代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和中华民族不是宗教民族有很大的关系,不是宗教国家,就没有那么多约束,可以创造更多的奇迹。在以民为本的古代中,天下观才是正确的选择,毕竟天下已经包含全天下的农民,是他们撑起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文明。四:总结中国皇权能超越神权,并不是巧合的存在,在古代的文化中,更多的是宣传皇权,这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管理,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本身就是为皇权而生的产物,它极大的加强了皇权对国家的作用。和西方的神权相比,他们更多的是用神权去约束教徒,这种情况下,宗教文化是灿烂的,因为走了一条极端的道路。但其他方面就会受到限制,只要教皇不认可的东西,它就会和宗教处于对立状态,然后进行抹黑和丑化这些不被上帝认可的东西。一个文明,早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没有形成强大和独特的文明,在被外族入侵之后,就会灭绝,除非能同化这些民族。在周朝到秦朝这段时间,中国文化与思想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优胜劣汰,历史会选择优质文化的来盖过其他的。在周朝时期,华夏整体意识已经形成,以华夏为中心,四周为外夷,东部为东夷,西部为西戎,北部为北狄,南部为南蛮,随着历史的发展,天下观向四周辐射,而秦朝的统一,是一个转折点,中国开始进入大统一时代。
中国古代有没有过神权高于王权?
没有过。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又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说法,所以后世也是很好的继承了这个思想的。同样的,从周朝用分封制以后,都是以宗法为主。也就是说,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死去的那些人都是自己的亲人,祖先,就算是成仙成鬼也只是自己的亲人,怎么会有统治关系在里面呢?再加上中国古代的神明,都是人们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因而创造出来的,祭祀神明也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扩展资料中国历史上不是没有过人试图建立神权统治的。比如董仲舒就想通过天人合一,皇权受命于天的方式,启用神权论,但是不出意外的都失败了。毕竟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摆在那里,那是一举一动就能将其推翻的存在。而且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着手加强自己的皇权,怎么还会舍得将一部分权力分给神权呢?总的来说,神权压制皇权的情况,在一个中央集权制不断加强,人们现世关强烈,对神明信仰并不是特别强烈的中国古代并不容易实现。因而也就使得古代中国的状态也就和古代欧洲那样有明显差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权政治
王权与神权
拒我了解,在欧洲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王权受制于神权。从法国大革命前阶级分类可以看出来。一直到文艺复兴,后来的天文学革命,人们才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整个封建时代,王权依赖神权控制人的思想。
基督教神权与欧洲王权争夺权利,和十字军东征也有很大的关系!
下面的资料是神权受制王权
西欧专制政治对社会历史走向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大不相同。西欧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与自由城市的发展相伴随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阶级基础,并不是封建地主阶级,而是新兴的城市市民阶级。诚如英国历史学家莫尔顿写道:“我们切需注意,不但城市中等阶级,而且我们可开始称为农村资产阶级的人们也支持他。有了这种支持,亨利七世就能稳步前进去消灭一切可能的反抗,奠定绵延一百年的专制政体基础。”[19] 西欧工商业城市在发展初期, 由于本身力量不够,在同封建领主斗争的过程中,寻求王权的支持。而国王在与教会和封建贵族的斗争中,也需要城市的支持。因为王权的强大需要足够的赋税和兵源支撑,可赋税和兵源被贵族领主截留;城市可以为王权的强大提供经济支持,同时,城市也需要一个强大的王权为其提供保护伞;加之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国王的军队扩展也需要大量的自由民。正是这种互相需要和共同要求,使得国王和市民阶级合作,王权与城市结盟。城市给予王权的强大以经济支持,而王权则帮助城市从封建主的控制下获得自治权。强大起来的王权还实行了一系列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萌芽时期的资本主义和市民社会,在王权的支持和保护下成长起来。早期的市民阶级是西欧君主专制的阶级基础,而成长壮大了的市民阶级却是推翻封建专制政治的力量,王权就这样不自觉地充当了新社会的“助产婆”。恩格斯对西欧中世纪专制王权的作用曾经这样分析:“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象王权倾向它们一样。”[复制来的}
王权是什么?
王权者
第一王权者·白银之王:
阿道夫·K·威兹曼
持有“不变”、“不灭”的属性。
银色圣地的能力为操纵重力。
第二王权者·黄金之王:
国常路大觉
持有“命运”的属性,有把人的才能最大限度引发出来的能力。
第三王权者·赤之王:
迦具都玄示→周防尊→栉名安娜
“暴力”与“热血”的象征。
第四王权者·青之王:
羽张迅→宗像礼司
“秩序”与“制御”的象征。
第五王权者·绿之王:
比水流
司掌“变化”、“调和生长”。
第六王权者·黑之王:
?
“混沌毁灭”的象征。
第七王权者·无色之王:
三轮一言→白色的狐魂
被视为“鬼牌”般左右平衡的角色,每一任的能力都不相同,特性“变幻无常”。
前任的能力为“预知”,能够卜卦先知;现任的能力为“干涉”,能侵占他人意识,连王权者也可影响。
历史上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神权压制王权的现象?
中国历史上有长期的王权独尊现象,但始终没有出现神权高于王权的状况,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被大多数人信服的神,我们也没有宗教信仰的传统。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就有了祭祀的先例,这可以说是一种崇拜,但崇拜的并不是神,因此也就没有神权主导一切的基础,在之后的几千年里,我们经历的都是王权统治天下的局面,在统治者眼里,他们就是主宰,没有什么所谓的神可以支配他们。一、中国没有正统的宗教古代中国有祖先崇拜的传统,在历朝历代都有祭祀祖先的现象,这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正统信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经历了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时候有诸子百家倡导各自的学说,他们都希望自家的主张能够成为官方思想,但由于分裂的状况,这一想法始终没能实现,直到汉朝武帝以后,这才形成了儒家独尊的局面,儒家成为正统的信仰,但这种信仰如同祭祀一样,都是统治者维护王权的手段,高于王权的宗教不可能出现。二、王权至上的历史悠久夏商周时代就形成了天子独尊的局面,尽管周朝后期遇到了诸侯割据的混乱,王权很难形成独霸天下的形势,但后来的秦朝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统一各国,经过四方征战,最终为我们带来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君主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天下的正主。后世帝王们也都加强自己的权力,集权于一身,彻底形成了王权至上,王权高于一切的传统,在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中,王权至上的传统逐渐深入中国的思想深处。古代中国有王权最大的渊源,再加上我们从不崇尚宗教神灵,这也就使得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神权压制王权的局面。
历史上的中国为什么从来没有出现神权压制王权的现象?
这个问题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并不是因为中国人不信神,而是因为中国宗教不发达。中国古代从来都是王权与神权二位一体。在史前时代,氏族部落的最高统治者本身就是巫师,他们通过占卜,祈福,祭祀等巫术活动,掌握了与神灵通话的权力,也掌握了部族的最高统治权。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在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自称天子,宣扬他们的统治权来自上天,也就是君权神授。只有天子才有祭祀天地的权力!也就是说只有天子才有与上天神灵沟通的权力。在中国天子身上,君权与神权实战了完美统一。而这种神权只是为了表明君权的正统性,没有任何宗教色彩。第二,中国古代宗教起步晚,不发达。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东汉年间才孕育形成。而此时的中国早已形成了极为成熟的政治制度,君权神授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并且延续了两千年。正是因为对君权的绝对崇拜,中国人才不像欧洲人,中东人那样容易陷入对宗教权威的崇拜。但是即便如此,中国还是有几次差点走上了政教合一的黑暗深渊中。第一次,是黄巾起义,道教发动的。第二次是五斗米教起义,也是道教。然后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清朝太平天国起义。这几次是最危险的,如果他们起义成功,就可能建立政教合一的极端休息政权,那么中国的历史必将陷入无尽的黑暗!其实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它往往只局限于统治阶级和知识阶层。普通的老百姓,是极端愚昧的。大部分中国人并不是不信神。由于宗教产生晚,不发达,中国人的宗教观,还处在万物有灵的原始阶段。中国人什么神仙都信,但是对什么神仙都不是那么虔诚。因为我们有很多的神仙,这个不灵,不灵就算了,还有别的神仙保佑,最不济还有祖宗保佑。不会像外国人那样傻乎乎的一根筋信一个神,更不会像他们那样为了一个所谓的神就走极端。很多中国人敬神,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和目标。我们价值观的核心,从来都是人,而不是什么神。我们依靠的力量源泉,从来都是自己,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所谓神。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我们的信仰是良心,我们的信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的信仰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我们的信仰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的信仰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我们的信仰是无愧此心。